高一政治世界性貿易與金融組織
說課案:世界性貿易與金融組織 經營者一、說教材: 1、 勞動者 本課在全書中的地位: 見下圖企業
個人
政府
交易內容交易范圍納稅人儲蓄者消費者勞力市場金融市場商品服務國內市場國際市場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世界性貿易與金融組織世界市場價格世界市場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和主要內容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與作用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2、本課結構: 見下圖 當代世界市場我國的對外貿易 3.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世界貿易組織 (wto)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和世界銀行 (world bank) 的現狀和作用;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培養認識問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改革開放意識和現代競爭意識,樹立為我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遠大志向。 4.重點難點 根據本框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認為本框的重點和難點均在于理解突破三大組織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并基于如下考慮: (1)重點:就教材內容看,講三大組織的現狀、目標,是為了實現其作用,這是教材的理論落腳點;就三大組織與我國關系看,我國已經加入wto,作為三大組織的共同成員,如何認識并發揮三大組織作用,是有重大現實意義。 (2)難點:就學生認知水平看屬于理解和運用層面,學生受生活空間限制,接觸面窄,理解上有困難;就現實生活看,入世帶來的變數并由此引發的經濟\政治,社會變革是全新的體驗,而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發揮三大組織應有的作用則是問題的焦點和難點。 5.教材分析:見下表
區別
成立
性質
目標
作用
與我國關系
wto
imf
world bank
聯系
表格是科學性和標準化的結晶,也是現代信息處理的常用手段,通過對教材表格化處理,既直觀地展現教材內容又培養學生的科學性與創造性。通過對教材的表格化處理,既直觀展現教材內容,又培養學生思維的科學性與創造性。 通過對教材分析,作以下兩點說明: (1)教材的滯后性。如教材 p103 關于我國與世貿組織關系的表述,教材表述為: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和對外經濟關系的發展,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的聯系和交往明顯增加,并為恢復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的締結國地位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教材滯后性表現有二:一是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二是加入,不是恢復。諸如此類的現象在高一、高三教材中都有存在,如高三政治常識中講到我國經濟職能的實現手段(通過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按朱鎔基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表述應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再如高一經濟常識有關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除了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外,應補上道德手段。除此之外,在關于國家與市場“兩只手”的關系上,教材偏重于理論上的理想表述,難于回答現實中地方保護主義等調節失控的現象。對此,應引導學生把最新的時事材料補充進來,做到教與學的與時俱進! (2)對三大組織性質的認定。教材除指明有貿易組織和金融組織的區分外,未作進一步界定,在此應向學生說明,三大組織都屬于非政府間的多邊性的國際組織,這樣才能回答學生關于中國臺灣和香港作為非主權國家為什么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個常識性的問題。 二、說教法 采用“四環節”教學法。 思想政治課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在本節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和新大綱要求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采用“四環節”教學法,教學過程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教學理念,并運用現代教育手段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具體環節如下: 1、學生自學:布置閱讀,指明閱讀任務(導讀提綱),指導學生歸納教材內容,并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知識結構圖表。 2、 分組討論:針對閱讀中自己發現的問題,先在小組內部交流,集體討論解決;小組討論 不能解決,由組長作好記錄,并總結發言。討論期間,教師巡視并參與討論,及時了解討論情況。 3、精講釋疑:根據組長發言,引導跨組交流,教師視情況精講釋疑,點明并突破本課重難點。 4、實踐鞏固:通過練習、小測以及其他實踐活動,實現知能轉化。 三、說學情學法: 本課采用“四環節”教學法中實際上已包含了學法。根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學法指導側重于閱讀方法指導和討論指導兩個環節。 由于學生存在著智力和性格等差異,因此,教學過程中應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來組織相應的學法指導。對于獨立性好、表現欲強的學生,在自學環節,可以提高要求,進行精讀;在討論環節,由其帶動其他同學討論。而性格內向、依賴性較強的學生則適當降低難度,多鼓勵,指導得更細、更深入些,增強其自信。 總之,“授之以漁”、分類指導才能終其一生,使學生各有所獲,因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 四、說教學設計:見下表 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