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教案
(3)學生的疑惑點、困惑點: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問題:
① 第三產業的發展是必然的嗎?
② 既然第三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那么是不是可以不要第一、二產業了?
③ 為什么可以用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去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力發展水平?
④從事第三產業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嗎?⑤如何看待“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的現象?
本課主要通過調查研究活動以及課堂內的成果展示、問題探討,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
2、學法指導
為此,結合“調查研究教學模式”,我嘗試在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
(1)圍繞問題,引導學生設計調查方案。由學生根據不同資源的分布,組成6個調研小組;各小組依據各自調研對象,確定調研形式;師生共同設計問卷或問題。
(2)指導學生實施調研。教師要做好組織、協調、指導工作。首先,針對不同調查對象采用不同調查方式。如:有的小組去行政辦證大廳調查,就可以采用訪談式;有的去超市、飲食店、書報亭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則可以采用問卷式。其次,教師還要傳授接觸社會的基本經驗和基本禮儀。如:在學生出發前,我給每個小組長印發了幾條注意事項,包括穿好校服、佩帶校徽、文明用語、注意交通安全等。最后,教師還可以提供相應的設備。比如有的小組在實地調查后,還需要掃描照片、從網上查詢有關資料、制作課件等,我就幫助掃描,并提供辦公室電腦。
(3)撰寫調查報告、解釋問題。教師指導學生對收集來的資料進行分類、比較、分析、綜合,并用書本原理解釋調研結果,揭示與相關知識點的聯系,最終完成調查報告。如:學生通過走訪幾家旅行社,了解到“旅游消費包括吃、穿、住、行、游、購、娛等方面”。我就提示他們,這一材料是否能說明,發展旅游業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多種多樣的需求?而“吃、穿、住、行、游、購、娛”等行業的發展又可以由旅游業帶動,這樣不就產生一大批就業崗位了嗎?學生在我的提示下,最終得出了結論: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有助于勞動就業。
(4)課堂展示的準備。根據課時及與教材內容結合的緊密度,我對6個小組的調查報告進行了篩選,確定3位同學代表3個小組在課堂上展示所調查內容,并指導他們寫好講稿,與操作電腦的同學進行配合。
(5)課堂分析、總結。通過小組展示,使調研結果回到課堂,并引導學生運用各種調研結果作深入分析,進一步解釋課前學生提出的疑問,落實相應教學目標。如:學生調查到家政服務員、街頭看管自行車人員都是下崗再就業的,他們用這一事實說明“發展第三產業有助于勞動就業”。抓住這一點,我馬上提出“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特別是有人認為從事家政服務就是做傭人,始終低人一等而不愿干的現象,組織學生討論:如果你的媽媽下崗在家,現在有人介紹她去做保姆,你會支持她嗎?學生反響熱烈,紛紛表示自己一定會支持。教師則進一步指出,現在不管什么行業,即使是“保姆”也需要知識、技術,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并且轉變就業觀念,克服輕視第三產業的思想。通過這種互動式教學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