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生產、勞動與經營
8.了解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的含義、地位、作用。
個體經濟:勞動者個人或家庭占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以勞動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直接歸勞動者占有和支配。個體經濟在利用分散的資源、發展商品生產、促進商品流通、擴大社會服務、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作用。
私營經濟: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以取得利潤為目的。與個體經濟相比,私營經濟規模較大,設備較先進,勞動生產率比較高,對提高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有積極作用。
外資經濟:是指外國投資者和港澳臺投資者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在我國大陸設立的獨資企業以及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中的外商獨資部分。有利于引進境外的資金和先進技術,學習境外的管理經驗;有利于擴大就業,擴大出口,增加財政收入。
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9.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實行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義。
(1)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2)實行這一制度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決定的,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踐證明,實行這一制度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課 企業與經營者
1.了解企業的含義。
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
2.了解公司的含義和設立。
公司是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由股東共同出資,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成立公司,必須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規定,辦理一定的登記手續,取得法律上的承認。
3.了解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法定的兩種公司形式。有限責任公司資本不必劃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資本必須劃分為等額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現,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4.了解公司的組織結構。
公司的組織機構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其中股東大會及其選出的董事會是公司的決策機構,處理公司重大經營管理事宜。總經理及其助手組成公司的執行機構,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構,對董事會和總經理的工作進行監督。這些機構之間權責明確、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運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學性,使公司的發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5.了解公司制的優點。
公司制具有獨立法人地位、有限責任制度和科學管理結構等優點。
6.理解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
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公司要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等。
7.了解企業兼并與破產的原因和意義。
①企業兼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經營管理好、經濟效益好的優勢企業,兼并那些相對劣勢企業,可以擴大優勢企業的規模,增強優勢企業的實力,實現以優帶劣的調整,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提高企業和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進國家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