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萬的饅頭之路
父親看在眼里,急在心頭。30年的老會計心里盤算著,得找個合適的機會跟兒子好好談?wù)劊矍斑@段經(jīng)歷卻是兒子必須自己承受的。半個月后,割了一大背牛草的繼萬高高興興的回來了,手里還捧著一只受傷的小麻雀。因為這只麻雀,繼萬開朗了很多,每天都會去捉好多蟲來喂它。父親就說:
“繼萬啊,人生就是起起落落的過程,關(guān)上一扇門時,你會打開一扇窗。你現(xiàn)在的情況就像這只折翅的麻雀,但是你總有養(yǎng)好傷,展翅高飛的一天……”
父親短短的幾句話,讓繼萬本已是一潭死水的心底起了漣漪。回頭想想,這三年我也沒有白費啊,我強壯的體魄,堅韌的性格,不都是在這三年中積攢起來的嗎?我折翅了,但我依然要高飛!
拿著錢等待買饅頭的顧客
在家呆了2年,家里的雞鴨豬牛都被繼萬養(yǎng)得肥肥壯壯,他要出去闖闖了。1983年,21歲的繼萬捏著家里給的300元錢,去了貴州印江思南縣收腸衣。晚上在小酒館和朋友喝酒時,旁邊桌的小地痞取笑繼萬的重慶話,還扔來煙頭挑釁,火冒三丈的繼萬三言兩語就要動手,嚇得那些小地痞屁滾尿流。
這次收腸衣沒有賺到錢,繼萬又打聽到甘肅茂文縣產(chǎn)大紅炮花椒,當(dāng)?shù)嘏l(fā)6元/斤,而在重慶可以賣到15元。于是帶上家里借的幾百塊錢上路了。但繼萬上了當(dāng),100多斤花椒全部被幾個甘肅人騙走了。繼萬餓著肚子坐著火車回到了重慶。
接著繼萬去洞庭湖地區(qū)收干魚,也因為運費高等原因,都沒有賺到錢,但是認(rèn)識了不少朋友。一年后,繼萬跟著朋友學(xué)賣菜,在南坪等地的菜市場出入,同時自己也嘗試著做蘑菇,在當(dāng)?shù)厮畮齑螋~賣……只要覺得能掙錢的事情,繼萬都要去嘗試,雖然一次次都碰得頭破血流,但更堅定了他做生意的念頭。
創(chuàng)業(yè)萬水千山只等閑
1988年,繼萬貸款修了房,娶了媳婦,女兒也隨后出生了。還貸款要錢,養(yǎng)孩子要錢,怎么辦?繼萬感覺被逼上了梁山。這時有朋友告訴他,巴南區(qū)鹿角的醪糟很有名,推薦他去學(xué)。
1989年,繼萬和妻子帶著4個月大的女兒離開老家,徒步幾十里路,來到了離重慶城更近的南坪郊外養(yǎng)天窩,隨身帶著的有60元錢,還有幾十斤口糧和做醪糟的手藝。賒款租了三間土瓦房,一間做睡房,一間放5、6個大瓦缸發(fā)醪糟,一間堆著做湯圓面的糯米。
女兒還小,妻子脫不了身,醪糟生意就全靠繼萬一個人打理。每天5點起床,繼萬將頭一天就發(fā)好的醪糟連缸一起搬上左邊的挑子,右邊裝上壓好的湯圓面,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重慶的天還看不到一絲要亮的痕跡。先趕幾里路,必須在7點前趕到南坪的公交車站,太晚了上班的人多起來,售票員就不讓上車。坐到渝中區(qū)的解放碑,繼萬的生意算是開始了。他把100多斤重的擔(dān)子往肩上一壓,忽閃忽閃的就喊開了:“醪糟……湯圓面……”這個時候,城里的人剛剛睜開惺忪的睡眼。繼萬開始在老重慶城那九開八閉的城門間穿梭……
從較場口到中興路,有一段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十八梯”的臺階,曲折綿長狹窄,繼萬每天都要順著這條“十八梯”而上,朝陽將他的身影拉得老長老長,略顯彎曲的身影,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向上攀登。為了吸引顧客買自己的醪糟,繼萬總是讓人們免費品嘗,有些挑剔的顧客總愛雞蛋里挑骨頭,找各種理由少付錢。這種時候,繼萬總是陪著笑臉,或多或少給自己挽回一些損失。買了醪糟少不了要買些湯圓面,一些麻煩的顧客要求第2天才付款,老實的繼萬就答應(yīng)了。第2天絕大多數(shù)顧客還是主動來付錢了,因為繼萬做的湯圓面質(zhì)量沒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