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考點66: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全面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 (理解)
1、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
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這個結論已為世界各國的經驗所證明,也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所證明。因此,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2、(1)對外開放格局: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對外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拓展延伸: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含義。
○1全方位,就是不論對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實行對外開放;不僅在經濟建設方面,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都堅持對外開放。
○2寬領域,就是立足國情,對國際商品、資本、技術、勞務等市場開放,把對外開放拓寬到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等廣泛領域。
○3多層次,就是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和特點,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開放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沿邊、沿江和內陸中心城市等不同開放程度的各種形式,形成全國范圍的對外開放。
(2)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意義。
對外開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我國必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4、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
(1)實行對外開放,既要向外國開放我們的市場,同時又要開拓國外市場,只進不出或只出不進,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引進來”與“走出去”,是我們對外開放方針的兩個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方面,缺一不可。形象地說,“引進來”與“走出去”是對外開放的兩個輪子,必須同時轉動起來。
“引進來”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以“引進來”為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單靠自身積累資金,不足以適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
進一步提高“引進來”的水平和質量。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我們需要繼續擴大外資利用規模,提高外資利用水平,以更好地發揮外資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利用外資的同時,要結合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更多地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
(2)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對外開放新階段的更大舉措。
“走出去”的含義和主要內容。
a、含義:“走出去”,是指通過到境外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
b、主要內容: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交流和合作。
c、如何實施“走出去”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