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七課第一框《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那么我國新型民族關系是怎樣形成的呢(得益于我國實行了正確的民族原則)?
我們結合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來看:
民族關系 民族原則
平等 民族平等
團結 民族團結
互助 民族共同繁榮
下面請第二小組展示表現各民族平等的實例:
(教師補充材料)展示圖片:參加全國人大少數民族代表、國家領導人接見少數民族代表
展示一組數字:在我國漢族人口占91.99%,少數民族占8.01%,而漢族人大代表85.64% ,少數民族人大代表14.36%。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歸納總結:體現各民族都是國家的主人,各民族平等地參加國家和民族事務的管理。
思考:1、猶太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猶太族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在幾度亡國的惡劣環境中發展,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使生存繁衍下來的猶太人在經濟方面貢獻更大。對民族評價的標準不統一,僅從某一方面衡量不科學。各民族形成的歷史不同,但都對人類歷史做出了本民族的貢獻。所以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發達程度差別、歷史長短、風俗習慣不同之分,但絕無優劣之別。
2、在我國,堅持民族平等原則與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采取特殊支持和幫助是否矛盾?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我國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享有和漢族平等的權利。但由于歷史的、地理的、社會的諸多因素,造成了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上相對落后的狀況。基于這種情況,貫徹民族平等原則,實現各民族在事實上的平等,不僅要采取措施,給予少數民族特殊的政策,還給予幫助和照顧。只有這樣,才能使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得到充分地實現。(由于歷史、地理、社會等各方面原因,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落后,因此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各項事業尤其是經濟發展給予特殊照顧,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幫助,政治民族平等原則的體現和反映)
學生歸納出:
3、民族原則
(1)民族平等
a、含義: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
b、原因: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馬克思主義認為,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
c、地位:處理民族關系的首要原則
下面請第三小組展示搜集的各民族團結的事例(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
(教師補充)播放視頻片斷1、沙特希望麥加會談能實現巴勒斯坦民族和解
播放視頻片斷2、伊拉克民族和解大會呼吁結束暴力
探究:上述兩則事例共同說明什么問題,這一現象對我們有何啟示?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歸納總結:以上事例說明了一些國家因為民族問題而戰火不斷,民不聊生,所以人們渴望和平,需要各民族團結,民族團結與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國家的安定,那么國家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建設,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難以發展,所以只有加強民族團結才能實現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