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一 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3.10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本標準要求學生了解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這三項原則相互聯系、不可分割。
二 學生分析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關于民族問題學生通過歷史的和地理的學習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同學們有對民族關系有一定了解。這些了解只是初步的了解,對于怎樣處理民族關系,我國的民族政策,以及一些民族問題學生還不能很好分析。
二 教育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了解我國的民族概況、懂得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理解我國新型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及其相互關系以及如何鞏固新型的民族關系。
(二)能力目標
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原則,堅持了從實際出發,適合我國國情,培養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認識問題,評價問題,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尊重不同民族風俗習慣,與不同民族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觀念,逐步自覺地承擔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使命。
三 教學重點、難點
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及相互關系
四 教學手段
教師講授、學生討論、學生活動。
四 、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中國XX年上海世界博覽會(expo ),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于XX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上海市舉行。此次世博會也是由中國舉辦的首屆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為主題,超過240個國家地區組織參展。獨特的地域風格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使五個少數民族館在上海世博會開園第二天,繼續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看。提問學生五一是否去了上海世博會,課內展示世博會圖片。
寧夏館:塞上江南
展館外觀以靈動的曲線、層疊的“千年時光切片”結構,高度概括了寧夏集“山”、“川”、 “沙”、“湖”于一身的多元地貌和交錯融合的多元文化特征。展館以回族伊斯蘭風格為形,以沿黃城市帶發展為骨骼,以經濟、科技、文化為血肉,以黃河水為魂,通過“朔色長天”、 “鳳鳴塞上”、“寧靜致遠”、“回民之家”等主題區,映射出黃河腹地的富饒和塞上江南的秀美,呈現一個開放、多彩、融和、富饒與充滿生機活力的新寧夏。
新疆館:和美新疆
結合新疆文化藝術的特色與亮點,將新疆的民風、民俗、自然風光、傳統手工藝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服飾和民族歌舞藝術等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近距離接觸新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充分展現“歌舞之鄉”的藝術魅力,欣賞到新疆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與文化內涵,同時也加深對新疆風土人情的了解。節目包括維吾爾族木卡姆、柯爾克孜族“瑪納斯”、回族“花兒”等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
西藏館:天上西藏
“天上西藏”緊扣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緊貼鮮明的西藏特點,不僅體現了西藏地處地球第三極獨特的自然地理特征,那里有壯美無比的雪域高原,湛藍的天,潔白的雪,綿延的山,清澈的水,明凈的湖,歡快的藏羚羊,那里有奔馳的列車,迅速發展的基礎設施,造福百姓的社會事業,寬敞舒適的安居工程,富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天上西藏”更體現了西藏各族人民“保護生態環境,傳承民族文化,創造美滿生活,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充分展現了西特的文化魅力和西藏各族人民心向祖國、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