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七課第一框《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精選2篇)
必修2第七課第一框《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了解我國的民族概況、懂得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理解我國新型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及其相互關系以及如何鞏固新型的民族關系。
(二)能力目標: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原則,堅持了從實際出發,適合我國國情,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認識問題,評價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尊重不同民族風俗習慣,與不同民族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觀念,逐步自覺地承擔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使命。
教學重點、難點:
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及相互關系
教學方法:
情景導入法、合作探究、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講授法等
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
播放歌曲《愛我中華》,聽了歌曲之后你有何感想?
(多媒體播放歌曲,屏幕展示各少數民族圖片)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正如歌曲中唱到的一樣,56個星座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族人民情同手足,休戚與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親緣關系,那么,為什么世界上有些國家因民族問題而分裂和解體,而我國卻長期保持民族關系健康發展呢?這與我們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政策的正確性是分不開的,今天我們首先來共同探究我國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新課教學】
關于這一課內容,同學們在課前已經進行了探究,下面請第一小組展示一下小組研究的結果。
思考:有人說:“漢族人口占了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所以我們的祖國是漢族人的祖國。”
探究:利用歷史課已學習的知識,結合教材,說明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我國民族概況(教師補充展示各民族如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在歷史上的發展情況)
教師總結: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任何國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組成的。我國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其他55個民族,我國所有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各民族共同締造了我們偉大的祖國,共同開拓了祖國的疆土,共同發展了祖國的經濟和文化,共同捍衛了祖國的獨立和尊嚴,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我國重要的國情之一。
那么在長期的民族融和中形成了什么樣的民族關系呢?
思考:關于我國各民族的關系如何,兩個同學展開了爭論。a同學說:我國歷史上,多民族長期共存,其民族關系沒有變化。b同學說:不對吧,歷史在發展,現在的民族關系跟以前應該有所不同吧。你怎么看待?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補充展示圖片:舊社會、新社會民族關系對比)
2、我國新型的民族關系
教師總結: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體的民族關系是不同的,(1)舊社會:剝削與被剝削(2)新社會:平等、團結、互助,民族關系發生根本變化的原因在于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雖然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歷史形成和遺留下來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等發展所造成的差距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
那么我國新型民族關系是怎樣形成的呢(得益于我國實行了正確的民族原則)?
我們結合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來看:
民族關系 民族原則
平等 民族平等
團結 民族團結
互助 民族共同繁榮
下面請第二小組展示表現各民族平等的實例:
(教師補充材料)展示圖片:參加全國人大少數民族代表、國家領導人接見少數民族代表
展示一組數字:在我國漢族人口占91.99%,少數民族占8.01%,而漢族人大代表85.64% ,少數民族人大代表14.36%。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歸納總結:體現各民族都是國家的主人,各民族平等地參加國家和民族事務的管理。
思考:1、猶太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猶太族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在幾度亡國的惡劣環境中發展,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使生存繁衍下來的猶太人在經濟方面貢獻更大。對民族評價的標準不統一,僅從某一方面衡量不科學。各民族形成的歷史不同,但都對人類歷史做出了本民族的貢獻。所以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發達程度差別、歷史長短、風俗習慣不同之分,但絕無優劣之別。
2、在我國,堅持民族平等原則與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采取特殊支持和幫助是否矛盾?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我國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享有和漢族平等的權利。但由于歷史的、地理的、社會的諸多因素,造成了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上相對落后的狀況。基于這種情況,貫徹民族平等原則,實現各民族在事實上的平等,不僅要采取措施,給予少數民族特殊的政策,還給予幫助和照顧。只有這樣,才能使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得到充分地實現。(由于歷史、地理、社會等各方面原因,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落后,因此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各項事業尤其是經濟發展給予特殊照顧,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幫助,政治民族平等原則的體現和反映)
學生歸納出:
3、民族原則
(1)民族平等
a、含義: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
b、原因: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馬克思主義認為,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
c、地位:處理民族關系的首要原則
下面請第三小組展示搜集的各民族團結的事例(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
(教師補充)播放視頻片斷1、沙特希望麥加會談能實現巴勒斯坦民族和解
播放視頻片斷2、伊拉克民族和解大會呼吁結束暴力
探究:上述兩則事例共同說明什么問題,這一現象對我們有何啟示?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歸納總結:以上事例說明了一些國家因為民族問題而戰火不斷,民不聊生,所以人們渴望和平,需要各民族團結,民族團結與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國家的安定,那么國家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建設,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難以發展,所以只有加強民族團結才能實現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學生歸納:
(2)民族團結
a、含義: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b、原因:民族的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c、地位: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
下面請第四小組搜集關于各民族共同繁榮的事例。
教師補充資料:
材料一:《中國西藏新聞網 》公布的西藏自治區統計局統計的有關情況
人均gdp
gdp
1965年
241元
3.27億元
XX年
突破10000元
290.3億元
材料二:目前少數民族有小學十多萬所,學生入學率達到97%。普通中學有一萬多所,中等專業學校六百多所,高等院校一百多所。
以上材料共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我國少數民族的經濟和各項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我國在處理民族關系時實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探究:運用已學過的有關知識,探究我國實施是大開發的意義?
學生分組討論,小組選出代表發言
教師點評:西部大開發實際上就是民族地區大開發,因為民族自治區和多民族省份一般都在西部,構成了西部大開發的區域主體,積極實施西部開發戰略,就是要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縮小東西部地區的差距,有利于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也帶動了整個社會現代化進程。
學生歸納出:
(3)各民族共同繁榮
a、含義: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b、原因:各民族共同繁榮是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實現國家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c、地位: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
思考: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共同繁榮三原則的內在聯系
(4)民族原則之間的關系(存在民族壓迫,當然就不會有民族團結和民族共同繁榮,,民族團結也不可能建立在長期存在先進、落后的差距上,經濟是基礎,如果不改變少數民族地區貧困落后的狀況,民族團結就沒有強有力的物質保證。)
三者互相聯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是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下面我們就用今天的內容來處理一道具體習題。
材料一:40多年來,西藏歷屆自治區人大代表共提出7000多件議案,先后選舉和任免了1000多名國家工作人員。目前,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在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占87.5%,在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中占69.23%,在自治區、地、縣三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占77.97%.
材料二:在國家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央政府對西藏投資312億元,建設117個項目,并給予財政補貼379億元。全國各地支援西藏建設項目71個,資金投入10.62億元。在國家系列優惠政策下,XX年,西藏國內生產總值達250.4億元,人民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
上述材料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哪些基本原則?試作簡要分析說明。
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總結、點評:
材料一: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能平等地參與本地區、本民族事務的管理,說明我國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的,體現了民族平等原則。
材料二:全國各地支援西藏建設,說明了我國各民族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團結互助合作的關系,體現了民族團結原則。國家對西藏采取扶持政策,西藏經濟得到極大發展,體現了各民族共同繁榮。
為了真正做到“56組兄弟姐妹是一家”,作為青年學生應如何對待民族關系呢?
首先同學們閱讀教材78頁內容,了解我國新型民族關系建立的原因并思考78頁探究問題。
學生結合教材概括、分組討論、發言
二、珍惜、鞏固、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1、為什么我國能真正建立新型的民族關系
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總結:主要有國家性質、民族原則、團結統一、法律保障
2、怎樣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探究一:對少數民族特有的風俗習慣,作為漢族學生,你應該抱怎樣的態度?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點評:應尊重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這是貫徹民族平等原則的體現,它有利于消除歷史遺留下的民族隔閡,增強民族團結。
探究二:如果有人片面強調民族特點,忽視國家整體利益,甚至制造民族糾紛,作為少數民族學生,你會怎么做?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點評:應批評這種不利于民族團結,不利于社會穩定的思想行為,對制造民族糾紛的現象要抵制,并團結周圍群眾與之斗爭。
教師結論:(1)從思想上,要認識傳承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對于我們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重大意義
(2)在行動上,要與周圍不同民族同學平等相待,友好相處,對于不顧國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要警惕并與之斗爭,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付諸行動。
【課堂小結】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進一步了解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認識到民族問題是關系到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的大問題。如果把民族關系看作一座大廈,那么各民族如同磚、沙子、石料、水泥、鋼筋等建筑材料。民族平等即指各種建筑材料盡管成分不同、形式各異,但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這一偉大的建設事業中都發揮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各民族要團結得像鋼筋混凝土,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發揮作用;民族關系大廈只有在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情況下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每位同學要把珍惜、鞏固、發展社會主義新型的民族關系付諸行動。
【課后作業】查找資料以1-2個少數民族為例,寫一篇少數民族社會發展的調查報告。
【板書設計】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一、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1、民族概況
2、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
3、民族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4、三大原則的關系:
二、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1、建立新型的民族關系的原因
2、怎樣鞏固
必修2第七課第一框《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篇2
一 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3.10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本標準要求學生了解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這三項原則相互聯系、不可分割。
二 學生分析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關于民族問題學生通過歷史的和地理的學習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同學們有對民族關系有一定了解。這些了解只是初步的了解,對于怎樣處理民族關系,我國的民族政策,以及一些民族問題學生還不能很好分析。
二 教育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了解我國的民族概況、懂得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理解我國新型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及其相互關系以及如何鞏固新型的民族關系。
(二)能力目標
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原則,堅持了從實際出發,適合我國國情,培養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認識問題,評價問題,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尊重不同民族風俗習慣,與不同民族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觀念,逐步自覺地承擔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使命。
三 教學重點、難點
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及相互關系
四 教學手段
教師講授、學生討論、學生活動。
四 、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中國XX年上海世界博覽會(expo ),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于XX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上海市舉行。此次世博會也是由中國舉辦的首屆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為主題,超過240個國家地區組織參展。獨特的地域風格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使五個少數民族館在上海世博會開園第二天,繼續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看。提問學生五一是否去了上海世博會,課內展示世博會圖片。
寧夏館:塞上江南
展館外觀以靈動的曲線、層疊的“千年時光切片”結構,高度概括了寧夏集“山”、“川”、 “沙”、“湖”于一身的多元地貌和交錯融合的多元文化特征。展館以回族伊斯蘭風格為形,以沿黃城市帶發展為骨骼,以經濟、科技、文化為血肉,以黃河水為魂,通過“朔色長天”、 “鳳鳴塞上”、“寧靜致遠”、“回民之家”等主題區,映射出黃河腹地的富饒和塞上江南的秀美,呈現一個開放、多彩、融和、富饒與充滿生機活力的新寧夏。
新疆館:和美新疆
結合新疆文化藝術的特色與亮點,將新疆的民風、民俗、自然風光、傳統手工藝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服飾和民族歌舞藝術等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近距離接觸新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充分展現“歌舞之鄉”的藝術魅力,欣賞到新疆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與文化內涵,同時也加深對新疆風土人情的了解。節目包括維吾爾族木卡姆、柯爾克孜族“瑪納斯”、回族“花兒”等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
西藏館:天上西藏
“天上西藏”緊扣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緊貼鮮明的西藏特點,不僅體現了西藏地處地球第三極獨特的自然地理特征,那里有壯美無比的雪域高原,湛藍的天,潔白的雪,綿延的山,清澈的水,明凈的湖,歡快的藏羚羊,那里有奔馳的列車,迅速發展的基礎設施,造福百姓的社會事業,寬敞舒適的安居工程,富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天上西藏”更體現了西藏各族人民“保護生態環境,傳承民族文化,創造美滿生活,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充分展現了西特的文化魅力和西藏各族人民心向祖國、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風貌。
廣西館:壯美廣西
立足當代,攜手歷史與未來,強調古為今用,前瞻性與創造性,在上海世博會總體規范下,別具一格地展示廣西從歷史到未來的美景和愿景。廣西是民族文化積淀厚重的地方,是民族、民間、民俗精品藝術的長廊,是對外開放的前沿,是投資創業的熱土,是旅游觀光的勝地,是人類居住的天堂——廣西是個好地方!演出擷取廣西民族、民間、民俗經典節目和特色節目,以當代意識加以藝術創造,力求達到最佳效果。
內蒙古館:文明草原
內蒙古活動周演出活動將集氣勢與細膩為一體,以音樂劇演出的宏偉氣勢體現內蒙古草原的遼闊壯美和粗獷不羈的民族氣質,以“蒙古婚禮”的考究禮節捕捉滲透到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草原文明蹤跡。點面結合的表現形式,真切的展示對于大多數世博會觀眾而言顯得陌生和遙遠的內蒙古民族文化和草原文明。此外,舞臺表演立足民族文化,注重思想性,同時涵蓋出人文,科技,綠色的主題。
新棵講授
提問:這些反映了我國的什么國情?
一、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建立
1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任何國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組成的。我國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其他55個民族,我國所有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各民族共同締造了我們偉大的祖國,共同開拓了祖國的疆土,共同發展了祖國的經濟和文化,共同捍衛了祖國的獨立和尊嚴,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我國重要的國情之一。
2 我們偉大祖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各族人民共同開發了祖國遼闊的疆域;各族人民共同發展了祖國的經濟和文化;各族人民共同捍衛了祖國的獨立和尊嚴;各族人民共同參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創立了新中國
那么在長期的民族融和中形成了什么樣的民族關系呢?結合這些場館和教材p73第二段,請思考我國56個民族之間形成了怎樣的民族關系?形成這種新型民族關系根本原因是什么?
3 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1)、我國56個民族之間形成了怎樣的民族關系?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2)、形成這種新型民族關系根本原因是什么?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鏟除了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的階級根源。
有人認為,我國民族問題產生的根源已經消除,形成了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各民族之間消除了差別,也就不存在任何民族問題了。你覺得呢?
我國雖然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但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等發展的不平衡的狀況依然存在,而且難以短期內消除。所以我們在處理民族關系時要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二、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請學生看書回答三原則的知識點
教師通過三個西藏館的亮點來說明三個原則
《扎西德勒圖》在人民大會堂掛了整整30年未被換過。這幅畫充分表現了西藏人民當家作主、民族解放、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作者葉星生是西藏和平解放的見證者,他說:“農奴翻身前后社會對比那會兒的生活連人都不是自己的,他們沒有人的尊嚴和人的自主,更別說財產。我認為西藏解放以后,最大的改變就是他們是社會的主人,他們有話語權。《扎西德勒圖》正是體現了藏民這種權利的實現。”
思考:民族平等的原則表現在哪些方面
1 民族平等
(1)含義: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
(2)原因: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馬克思主義認為,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我國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
(3)舉例:政治權利、社會地位上平等。發展經濟、文化方面平等。使用自己語言、文字上平等,保持或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
走進西藏館,迎面而來的將是一列緩緩行駛在三維技術模擬的青藏鐵路上的列車。透過液晶電視模擬而成的列車車窗,參觀者宛如親身乘坐于列車之中,真實感受沿途的高原風景和各族人民的生活情景。
青藏鐵路已真正成為各族人民的:經濟線、團結線、生態線、幸福線。
原蘇聯共有130個民族,其中俄羅斯族人口占50%左右,蘇聯長期推行大民族主義,過分宣傳俄羅斯民族,忽視少數民族的特點和利益,人為地加速推進民族同化過程,致使民族關系十分緊張,嚴重挫傷了各族人民的感情,為日后的社會動蕩、經濟和社會發展停滯、衰退埋下了隱患。
思考:為什么要堅持民族團結的原則?
2.民族團結
(1)含義: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2)重要性:民族的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青藏鐵路給西藏帶來的影響:
給西藏旅游業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XX年,西藏生產總值395.91億元,比上年增長10.1%。
XX年末西藏從業人員163.0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92萬人。
《天路》指的是那條路?西藏這幾年取得快速的發展是靠哪些力量的努力?
首先,需要民族地區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發揮自身優勢。其次,需要國家在人、財、物方面的大力支持,給予發展的法律保障;(西部大開發戰略)。第三,需要發達地區的大力支援,先富幫后富,以實現共同富裕。(興邊富民行動)。
極具藏族特色的民居是西藏館的另一大亮點。房間內的家居、電視、電話、電腦,書房和窗臺上盛開的鮮花以及民居附近濃郁傳統風貌和現代氣息相融合的拉薩城市街景,這些元素將充分體現西藏人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從和平解放的那一天起,中央政府和全國兄弟省市對西藏的援助和支持就一天沒有停止過。規劃期間,中央對西藏投資770億元,支援建設的項目達180個。
思考:為什么要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3.各民族共同繁榮
(1)含義: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2)原因:a.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b.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4三者之間的關系。
三者互相聯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是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材料分析:材料一:XX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玉樹人口主要是藏族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沒有因為玉樹是少數民族聚居區而放棄救援。
材料二:截至5月1日16時,青海玉樹共接收全國救災捐贈款物41.9億元,包括捐款35.1億元,物資折款6.8億元。各民族攜手同心,抗震救災。
材料三:要用三年時間完成恢復重建的主要任務,把玉樹建成高原生態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區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鄉一體發展的先行地區
以上材料分別體現了處理民族關系的什么原則?
材料一體現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材料二體現了民族團結;材料三體現了各民族共同繁榮。
三 珍惜、鞏固、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1)我們應該十分珍惜、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這會主義民族關系。
(2)作為公民,要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3)作為當代青年學生,要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責任付諸行動。
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作為漢族學生,你的態度是: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遇到有人片面強調民族特點,忽視國家整體利益,甚至制造民族糾紛時,你會:敢于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斗爭
如果自己所在地區與某個民族自治地方有對口支援的關系,你能做的是: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援。
【課堂小結】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進一步了解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認識到民族問題是關系到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的大問題。如果把民族關系看作一座大廈,那么各民族如同磚、沙子、石料、水泥、鋼筋等建筑材料。民族平等即指各種建筑材料盡管成分不同、形式各異,但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這一偉大的建設事業中都發揮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各民族要團結得像鋼筋混凝土,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發揮作用;民族關系大廈只有在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情況下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每位同學要把珍惜、鞏固、發展社會主義新型的民族關系付諸行動。
課外作業
假如暑假有機會參觀世博展館,在參觀過程中如果你遇到下面的情況:碰到少數民族的人,你覺得在交流過程中要注意哪些?遇到有分子在散布謠言,你會做什么?
調查下身邊的人民幣上的文字和人物,他們屬于哪個少數民族?這些文字和人物體現了我國堅持哪些民族原則?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