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第一課 發展經濟與改善生活
第一節 社會財富增長之源
第一框 社會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a)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通過學習,學生懂得了社會生產是社會財富增長的源泉,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使學生真正理解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基本原理。
2.過程和方法:通過課內閱讀、討論及課外收集典型例證,以小組為單位參與課堂交流,在同伴互助、分工合作中辯證地認識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問題和提煉觀點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樹立和運用“社會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并且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就是為了尋求一種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從而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課前準備:
1.教師和學生共同協商分好四大組,各組上網查詢資料:
(1)第一大組同學查詢上海居民近幾年來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
(2)第二大組負責: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社會的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活動都要以物質資料的生產為基礎。
(3)第三大組了解關于soho(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即家庭式辦公)。
(4)第四大組查詢關于我國現階段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現狀。
2.教師向學生推薦相關網站。
三、教學過程:
【教師提問】經濟活動有哪四個環節及其相互關系?
(此問題的設計從邏輯關系入手作為整個一課的導入,順理成章。)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是經濟活動的四個環節,其中“生產”環節是整個經濟活動開展的基礎,所以第一課從“生產”這個環節入手。
第一課 發展經濟與改善生活
第一節 社會財富增長之源
【教師提問】那么,社會財富從何而來?
請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產品出新“高速度”需要哪些條件?
(這兩個問題的解決以四人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在同伴互助中找到答案,但教師要注意到討論的實效。)
【教師點撥】從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產品出新的“高速度”中可見,社會財富從生產而來,社會生產始終是一國社會財富增長的源泉,如果沒有社會生產,人類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行是難以想象的。
【引出課題】一、社會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引用、賞析karl marx 的原話:if,any nation,stops labour,not to say one year,even several weeks,cannot pass with the state of its existence----this is what even a child knows.------karl marx
(此環節設計借用雙語教學的手段師生共同完成,加深學生理解。)
師:下面請各小組交流,每組在主發言人發言的基礎上,其他同學作補充發言。
(1)第一大組同學交流“上海居民近幾年來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
【多媒體演示】《“棉花”曾是上海市的市花?》,《外灘“情人墻”為何消逝》
補充發言(略)
【教師歸納】第一組同學從穿衣、住房這兩個視角展示了上海市民的生活變化。從中也折射出通過社會生產,自然界的許多物質材料發生了變化,成為適合人類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種物質生活資料。如果沒有這種生產活動,人類社會本身將不復存在。因此我們看到社會的存在要以社會生產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