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的繼承》
結論:文化具有繼承性。
我們能否運用以上事例,進一步探討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
傳統文化是:
歷史上沿傳下來的民族文化,產生于過去,打上了歷史的烙印;
本土文化,是人們長期共同生活的積淀,帶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既存在于歷史中,也存在于現實中;
滲透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你還能列舉出傳統文化的哪些特點?(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回答)
既然傳統文化存在于現實中,那么,今天的傳統文化是怎樣的呢?
2.傳統文化在今天
請同學們看圖片:
設問:你知道北京XX年奧運會“會徽”打上了哪些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烙印嗎?這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
會徽體現了:
中國的傳統思想:誠信;
中國傳統文學藝術:印章、篆刻與書法;
中國的傳統習俗:用紅色表達著強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著喜慶、熱烈與祥和。
……
老師歸納以上內容,大家一定受到了啟發,你能說說還有哪些內容嗎?(自由發言)
傳統文化體現在會徽上,這說明了:
會徽從傳統思想、文學藝術和習俗的角度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今天,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傳統文化是維系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1)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會徽中所體現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學藝術和習俗,是在世代相傳過程中一直保留著其基本特征,而延續到今天的。因此,我們說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但是,也應看到這種穩定是相對的,它的具體內容也會因時而變,會徽就是將保留至今的中國傳統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很好的結合在一起,使傳統文化具有了時代感。所以,傳統文化的穩定性是相對的。
(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民族性的特點,那么,在現實生活中,傳統文化會起著怎樣的作用呢?
請同學們看以下兩個材料:
材料一:古語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實生物”、“和為貴”、“家和萬事興”、“事各順其名,名各順于天;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材料二: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指出:根據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設問:通過閱讀以上兩個材料,你能說說“和諧社會”的思想與傳統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樣的關系嗎?(學生討論)
學生探討后,教師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