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必修2第二課《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二、民主決策
1.民主決策的重要性
──政府的重大決策牽涉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系千家萬戶的生活。因此,決策是否科學、合理,至關重要。
2.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
(1)間接參與決策
──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進入決策機關,參與、審議、監督、制定決策,是公民間接參與決策的方式。它要求選出的決策者必須代表民意、反映民情、體現人民利益。
(2)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四種方式
內容
方式
依據
意義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決策機關反映意見、提出建議。
電話、信函、傳真、郵件、媒體
拓展民意反映渠道,是決策機關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使決策反映社情民意。
專家咨詢制度
專家學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相關信息等,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進行分析論證。
論證會
座談會
專家學者的專業知識、相關信息。
有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社會公示制度
決策機關將涉及公眾利益的各項決策進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關內容后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公示
公民享有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
有利于增強決策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參與度。
社會聽證制度
決策機關對同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公民充分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聽證會
決策機關擬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聽證于民的目的在于決策利民。
2.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
(1)公民通過各種渠道、采用多種方式參與決策過程,是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環節。
(2)重大意義:(從決策者角度)首先,有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從公民角度)再次,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三、民主管理
1.基層民主自治
(1)實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徑。
(2)基層民主自治的組織──農村村民委員會與城市居民委員會
村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
不
同
點
適用范圍
農村
城市
最高代表
村委會主任
居委會主任
性質
是農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選舉
村民直接投票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自己選舉當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礎,也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
居民委員會干部由居民民主選舉產生。
決策
村民可以通過村民會議等形式,村民發表意見,參與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決策與管理。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會議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討論決定。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務,要提請居民會議討論決定。
管理
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等形式,是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務。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務,要提請居民會議討論決定,日常事務居民管。
監督
村民有權要求村務公開,使村里的各項工作納入村民的監督之下,從而保證自己的民主管理權利落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