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實際出發2
較好處理社會問題
綜合練習。
一、論述題。教材41頁1題。
提示:(1)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這就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
(2)發展經濟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在什么地方、建什么規模的商場,必須了解各方面的實際情況。有些人脫離實際,主觀想象建豪華大商場就能贏利,結果數量過多,必然出現虧損嚴重。
(3)辦事情要站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場。某些經營者以主觀想象代替客觀實際,還說明他們的立場不對,從而失敗。
(4)所以,我們要反對主觀主義,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要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場,才能把事情辦好。
第 八 課 時
導入新課:我國宋明時期有個主觀唯心主義集大成者叫王守仁,他認為“心”是世界的本原。說,“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外無善!庇幸惶,一個朋友指著山上一棵花樹問他:“這棵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與我的心沒有什么關系,它到底存在不存在呢?”王守仁說:“你真傻,當你未看到花時,此花與你的心同歸于寂,不聲不響的沉默著,所以沒有什么。而你看到花時,則此花的顏色便一時顯現起來了。所以,便知此花存在于你的心中,不是在你的心外!边@種把客觀世界說成由人的意識決定的觀點,是唯心主義的一種表現。在我國實際工作中,也有所謂“人有多大的膽,地有多大的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一定做得到!蔽ㄐ闹髁x給我國革命和建設造成了巨大危害。
因此,我們要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講授新課: 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看書1-5段。
世界的本質是什么?對這個問題有兩種根本對立的回答。
我國古代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荀子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睗h代的王充認為沒有有形的物質,就沒有精神、智慧。南北朝的范縝指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明后期的王夫之把唯物主義推向了高峰,他說:“氣者,理之依也。”
而18世紀英國主教貝克萊說,“我說我寫字的桌子存在,就是說我看見它,摸到它!彼挠^點是:“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這些把人的主觀意識說成是決定物質的,叫主觀唯心主義。而宗教認為神靈創造了世界,這是客觀唯心主義。
(1)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是,承認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2)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世界的本質是意識的,意識決定物質。
想一想:“心外無物”、“存在即被感知”的觀點,為什么是唯心主義的觀點?學生議論。因為這些觀點把物的存在說成由意識決定,意識第一性,因而是唯心主義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