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實際出發2
(7)用錯誤思想意識的阻礙作用分析批駁封建迷信和邪教。
(四)綜合練習
一、單項選擇
XX年4月4日,中國科學院和美國《科學》雜志在京聯合舉行通報會宣布:地球上一半以上人類所賴以生存的糧食作物——水稻的基因序列不僅被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而且獲得成功“解讀”,而使人類第一次在基因組層面“認識”水稻。這一成就標志著人類在解讀“生命之書”的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據此回答1-3題。
1、我國科學家對水稻基因序列的繪制和解讀,說明( b )
a、人類的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b、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
c、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一切規律和事物
d、人的認識能力和水平受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的制約
2、XX年6月26日,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繪制完畢;今年4月,我國科學家繪制出水稻基因序列。我們原先認識水稻是從它的外表特征和生長規律去認識,而今天則可以從基因層面去認識,這說明( a )
a、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的
b、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對象是根據自己的主觀需要而選定的
c、要做到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d、人能正確認識一切客觀事物
3、人要正確認識客觀事物,除了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外,還受客觀因素的制約。就客觀因素來講,最根本的是(c)
a、社會發展的科技水平 b、人的認識能力
c、社會歷史條件 d、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水平的發展
4、“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又是萬萬不行的”。這是因為(a)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b、精神的東西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c、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
d、精神同物質相比較,總是第二性的
5、列寧說:“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說:幾何公理要是觸犯了人們的利益,那也一定會遭到反駁的。自然歷史理論觸犯了神學的陳腐偏見,引起了并且直到現在還在引起最激烈的斗爭。”這主要說明(b)
a、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
b、人們的利益立足點不同,對同一事物的反映和評價就會不同
c、人們的利益立場可以成為判斷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
d、意識具有能動性
二、非選擇題
6、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記憶功能的強弱是智力的基礎,是決定聰明與平庸的關鍵,記憶是通過大腦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完成的。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科學家們發現了構成大腦心智活動本源的至關重要的物質——神經遞質,并找到了最重要的一種神經遞質,它就是被世界科學家公認的改善記憶的物質——記憶傳遞因子乙酰膽堿(ach),并證明:人的智力與乙酰膽堿的含量成正比例關系。
這則材料體現了辨證唯物論的什么原理?在材料中是如何體現的?
提示:(1)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的原理。
(2)記憶傳遞因子乙酰膽堿與人的智力成正比例關系,乙酰膽堿的含量越高,人的記憶力和智力就越強。這體現了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即物質決定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