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學案
【教學目標】:
解析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職能;
【學習要求】:
了解: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理解:貨幣的概念,本質及其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
理解: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
了解:貨幣的其他職能 了解:紙幣產生的原因。紙幣的含義,優點及發行規律
了解:貨幣流通公式,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重難點】
理解:貨幣的概念,本質及其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 理解: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
【師生研討】
一、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一)商品
1、商品的含義:
2、商品的基本屬性——
(1)使用價值概念:
(注意:有使用價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須有使用價值。)
(2)商品的價值:
(注意:使用價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換,是因為都耗費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3)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
(二)貨幣的本質。
1、 貨幣的產生:
2、 貨幣的含義和本質:
(1)含義:
(2)貨幣產生的標志:
(3)貴金屬金銀的優點:
(4)貨幣的本質是:
3、貨幣的職能
(1)兩個基本職能——
a、價值尺度職能
◆含義:
原因:
◆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觀念上的貨幣,不需要現實貨幣。
b、流通手段:
◆含義:
◆要注意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的區別。
◆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貨幣行使流通手段時必須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2)貨幣在發展過程中又有了其他職能:
◆注意:區分觀念的貨幣、現實的貨幣、足值的貨幣。
4、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重點)(會做題)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
物價上漲幅度=多發行的貨幣/實際需要的貨幣
貨幣貶值幅度=多發行的貨幣/實際發行的貨幣
(三)紙幣
1、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1)紙幣的產生:
(2)紙幣的含義:
2、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重點)
(1)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 ,但不能任意發行任何數量的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如果不相符,則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經濟現象。
(2)通貨膨脹指的是
原因:
危害:
(3)通貨緊縮是
表現:
危害:
3.電子貨幣
能力訓練
一、單項選擇
1.國外有人將野外小溪、瀑布、小河流水、鳥鳴等聲音錄下來,復制出錄音帶高價在城里出售,賣“聲音”賣出了財路。錄制的聲音之所以能成為商品,是因為 ( )
a.自然物品可以直接作為商品出售
b.它是人類勞動的產物
c.它凝結了人類勞動并用于交換
d.它能給人以精神享受
2.在商場柜臺上,一臺彩電標價XX元。這XX元是 ( )
①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②現實的貨幣③觀念中的貨幣④商品的價值⑤商品的價格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④
3. “商品一貨幣一商品”這個公式說明 ( )
①在商品流通中,貨幣執行了流通手段的職能②買和賣這兩種行為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可以分離,方便了交換③買和賣同時進行,一次成功④由于經過了中間環節,商品交換變得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