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第一框 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必修1政治新學案)
一、學習指導
(一)知識網絡
(二)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內容有:識記貨幣的本質;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紙幣的含義。理解貨幣產生的必然性;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商品流通及其公式;商品流通與物物交換的區別;紙幣與金屬貨幣的聯系和區別。分析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職能;理解貨幣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意義。通過了解貨幣在商品交換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必然性,以及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得出對貨幣含義的理性認識;懂得制造假幣是違法行為,并了解愛護和正確使用人民幣的相關知識,提高鑒別假鈔的能力。
(三)學法指導
(1)收集資料法。可結合研究性學習,收集歷史上的有關中外貨幣的資料,整理概括出有關貨幣的知識。
(2)展示介紹法。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向大家展示、介紹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貨幣的資料,一方面可以調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會使大家對所學貨幣知識有更深的理解。
(3)運用比較、概括等方法?梢酝ㄟ^此法,弄清貨幣與紙幣、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職能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準確掌握知識。
(4)理論聯系實際。學習經濟常識,必須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有條件的同學,可以親身參與經濟活動,或邀請金融界專業人士講座,運用所學的貨幣職能等知識分析現實經濟生活。
二、知識點撥
(一)貨幣的本質
準確理解貨幣的本質,是把握本課知識的基礎和關鍵,是聯結本課其他知識的紐帶。這部分教材編寫的邏輯順序是:商品和貨幣密切聯系──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為了克服物物交換的困難,必然出現一般等價物──貴金屬充當一般等價物就是貨幣──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要準確理解貨幣的本質,需要掌握以下觀點。
(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一般等價物的含義。一般等價物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并表現其他商品價值的商品。
(3)貨幣的含義和本質。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4)貨幣與其他一般等價物的關系。貨幣和其他一般等價物都是商品,都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種基本屬性,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并表現其他商品的價值。但貨幣與其他一般等價物又有區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產生時間不同。其他一般等價物出現比貨幣早。第二,特征不同。貨幣價值比較大,用較少的物品能進行較大量的交換;易于分割,分割之后既不會減少價值,又給交換帶來方便;易于保存,不會因為保存時間的長短而使價值發生變化;便于攜帶,以便在較大的范圍內進行交易。其他一般等價物各自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某些特征,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第三,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其他一般等價物不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
例題:貨幣的本質是( 。
a.商品 b.貴金屬 c.一般等價物 d.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