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第一框 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必修1政治新學案)
(三)紙幣
紙幣代替金屬貨幣以后,人們通常把流通中的紙幣稱為貨幣。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人們接觸到的貨幣主要是紙幣,因此,只有掌握紙幣的相關知識,才能更好地參與經濟生活。這部分教材編寫的邏輯順序是: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可以用價值符號來代替──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紙幣具有比金屬貨幣更多的優點──制售假幣是違法行為──要愛護和正確使用人民幣。
要準確理解紙幣的基本職能,需要掌握以下知識。
(1)紙幣的含義。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2)紙幣與鑄幣相比的優點。第一,紙幣印刷成本比金屬貨幣鑄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紙幣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可以防止貴金屬的無形流失;第三,紙幣比金屬貨幣更容易保管、攜帶和運輸。
(3)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如果不相符,則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這必然會影響到人們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
例題:下列對通貨膨脹原因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
a.由于生產出的商品供不應求,致使物價上漲,紙幣貶值
b.由于生產出的商品供大于求,必須大量發行紙幣
c.由于紙幣的發行量不能滿足流通中所需的數量
d.由于紙幣的發行量大大超過了流通中所需的數量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通貨膨脹成因的理解。通貨指的是流通中的價值符號──紙幣,明確這一點是解答此題的關鍵。物價上漲也不等同于通貨膨脹,影響物價的因素很多,這樣a選項錯誤,b、c選項都不符合題意。正確答案為d。
三、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勞動產品和商品的最大區別在于( )
a.耗費勞動時間的多少b.是否用來交換
c.是否有用d.產生時間不同
2.小張在商店里購買了一件打折商品,原標價為人民幣50元,實際支付40元。在這次購買活動中,貨幣執行的職能是( )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價值尺度d.貯藏手段
3.價值尺度是貨幣的基本職能之一,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貨幣是( )
a.價值不變的特殊商品b.想象的貨幣
c.現實的貨幣d.一種價值符號
4.有一道趣味智力題: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個空汽水瓶可以換得1瓶汽水,但不可兌換現金。使用10元現金,通過購買、換領、先喝汽水再歸還汽水瓶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在獲取這20瓶汽水的過程中,出現的經濟現象包括( )
①商品流通②易貨交易③貨幣支付④貨幣借貸⑤非現金結算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④d.②③⑤
5.紙幣是由國家(或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一個國家應該這樣發行紙幣( )
a.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國家可以多發行紙幣讓人們去消費
b.為了讓紙幣的購買力增大,提高人們的購買力水平,國家可以少發行紙幣
c.為了政府的需要,國家可以隨意發行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