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發展第三產業(集體備課教案)
3)我國第三產業的歷史與發展現狀(板書)
請同學們看小資料一。
小資料一:1950~1957年,我國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如1957年全國零售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網點有282萬個,從業人數616萬人。現時,商業、飲食業和物資供銷部門從業人員發展到656萬人,比1952年增長了1.2倍。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業人員中所占比重由1952年增長了18.2%上升到21.2%。
1958~1978年,由于“左傾”錯誤的影響,我國第三產業遭受嚴重挫折。如全國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機構,1978年只有151.7萬個,比1957年的282萬個少了130.3萬個。商業、飲食業、服務業和物資供銷部門的從業人人員占國民經濟各部門從業人員比重從1957年的21.2%下降到1978年的12.4%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第三產業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也恢復了生機。全國的零售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機構已經增加到了860多萬個,從業人員達到1167萬人。每萬居民擁有的商業網點數達64個個,比1978年以前有了較大增長。
從以上小資料的內容中,同學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建國以來,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如同國民經濟的發展一樣,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雖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第三產業有了較快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就整體而言,我國第三產業不僅存在著行業不全、服務程度低的不足,而且還比較落后,其主要表現為:我國第三產業的就業人數少;第三產業的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率小。
請同學們看小資料二。
小資料二;首先從第三產業的就業人數看我國第三產業的情況。
據80年代末世界銀行統計:日本第三產業的就業人數占全國就業總人數的58.3%,法國占64.1%英國占69.5%,美國占70.2%。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達到20%~40%;而我國僅占18%左右,在世界排名上,1984年我國同肯尼亞、扎伊爾并列為126個國家的第107位,這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十分顯著。其次,從第三產業創造的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看我國第三產業的情況。發達國家一般在50%~60%左右。如原西德占71.3%,意在利占到61.5%,日本占到52.8%,美國占到71.3%。中等收入的國家也占到30%~50~。如 1978年菲律賓占到42.8%,印度和印尼也都在40%以上,而我國只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2%,低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1989年的世界排名中,我國排在128個國家的倒數第二名。
當今,第三產業是否發達,已成為一個國家經濟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其第三產業也越發達。其衡量的兩個重要標準就是第三產業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和第三產業占就業人口的比重。而我國的這兩個比重都是很低的,第三產業的這種狀況是遠遠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的。為此,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教師可結合下面的這個圖表進行講授)
1981各類國家和地區產業結構情況表
國家的類別 包括國家數 人均gnp(美元) 在gnp中所占的比重(%) 在總就業人數中所占的比重(%)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一般低收入 28 280 37 34 29 72 13 15
下中等收入 29 750 22 35 43 54 17 19
上中等收 16 2050 10 39 51 30 28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