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創新和節約——讓我們走向和諧的新世紀
崔若純:我們家也是,我媽把我爸不好穿的褲子改成中褲與七分褲,把不能穿的衣服改成圍裙,破了以后還能當抹布。
顧玥:何必那么節約呢?我們家才不這樣呢!該扔的就扔。反正我家有的是錢。
旁白:為什么丙家這么多錢呢。讓我們鏡頭回顧。
原來,丙家砍了他們家后山的樹,把樹賣了賺了很多錢。
顧玥:知道我們家那么有錢了吧,好了,我先走一步,今天一家人要去飯店搓一頓,拜拜。
幾個星期后。丙家后山有山洪發生,房子全部被淹沒了,一切都毀于一旦。
忠告:無論擁有什么都要節約、要為未來與后代考慮。所以請節約用每一樣東西。
b:我想,通過上面的那些內容,我們大家應該已經知道,科技的進步需要創新和節約。
那么,同學們還有哪些化廢為寶的好主意呢?(討論)
抽問回答:1-5個
劉一霖:用廢報紙做模型飛機,放在家里既美觀又壯觀。
任嘉媛:用草木灰埋糞,環保。
李宏發:用糞澆蔬菜,有利于蔬菜健康生長。
很好,看來同學們對這些還是有自己的獨特見解的。
a:可見,不一定是科學家才可以參與科學與創新,只要我們有一顆愛科學的心,有崇尚節約的美德,人人都可以作貢獻。
b:也許,我們所做的是微不足道的,也許有人認為我們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可是,我們是21世紀的青年,創新是我們的夢想,創新的我們努力的方向。
a:不創新就會落伍,不創新就會滯后。我們只有創新和節約,才能邁出前進道路上堅實的步伐,走向新世紀。
b:今天,我們的主體班會“科技的創新和節約—讓我們走向新世紀”到此結束。
主題班會體會:通達和諧新世紀的階梯
我們生存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曾經夸父追日,讓人覺得可笑,而航天飛機卻使這一夢想更進一步;曾經人們向往太空,衛星與太空望遠鏡已經滿足不了我們的需要;古時,人一日行幾十里地已是了不起的事。現代,已有了超音速飛機;電話,網絡,讓我們感受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也近在咫尺,而這些也正是因為有了科技的創新的結果。
縱觀歷史,上下五千年,人類就是在創新當中進步的。黃道婆改進紡織技術,沈括撰寫《十二氣歷》,中國的四大發明,英國的工業革命……,哪一次社會變革,科技進步不是智慧的人們創新的結果?但我們如果一味向先人拿來,唯“傳統”是從而不創新的話,科技的車輪還怎么轉動?
科技的進步,還需要節約,節約即儉樸,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8XX年前,司馬光以親切的筆調寫下了《訓儉示康》,告訴其子司馬康要“以儉素為美”,不要“以奢靡為榮”。
日本豐田公司靠“小家于氣”發“家”致富,走想成功。也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一個人,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如果想有所作為,就要推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儉。我們要從前輩的優良傳統中吸取艱苦奮斗的精神,從而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浪費猶如河決口”、“節約好比燕銜泥”。只有時時不忘“節約”,社會主義這個“家”才能日益興旺發達,我們的科技也才能日益興旺發達。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邁出前進的道路上堅實的步伐,走向我們和諧的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