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版)
第四節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教學目標 :
1、描述病毒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
2、運用資料,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3、關注與病毒有關的疾病,認同利用病毒可以為人類造福。
重點難點:
重點:病毒的主要特征,與人類的關系
難點:病毒的結構。
課前準備
學生:有關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資料。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舉手,產生好奇心,集中精神思考,通過自己的體驗自由發表看法。
能說出:預防“小兒麻痹”。
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吃“糖丸”可預防“小兒麻痹”病。
疑問,關注本課內容,進入學習主題分組資料分析,討論創設課堂氣氛:小時候吃過“糖丸”的請舉手。
提出疑問,了解學生認知:吃“糖丸”有什么用?(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明確:吃“糖丸”為預防疾病,為后面學習“糖丸”是“減毒病毒”作鋪墊。)
設疑,引入新課:
為什么“糖丸”能預防“小兒麻痹”?今天課上內容可以解答。
艾滋病: 癥狀、特征、傳染途徑
艾滋病的預防每組出代表,談對病毒的認識,談對艾滋病的認識。
聽老師講解,同時觀察圖片,對“艾滋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有一定認識。將學生分組,組織學生分析自己收集來的資料。
讓每組出代表,班上交流談對病毒的認識,并引導,從中了解學生現有的水平。
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將學生疑問總結性寫在黑板上。
引導學生談對“艾滋病”的認識。“艾滋病”由病毒引起,病毒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提出疑問:艾滋病由什么引起的
舉手回答:“艾滋病”由病毒引起,感受病毒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出示圖片:“艾滋病”病人,“艾滋病”預防宣傳,“艾滋病”傳播途徑,“艾滋病”給人類帶來危害的具體數據。(在讓學生談對病毒的認識過程中,不論涉及沒涉及到“艾滋病”,教師都要引導學生談到這一話題,并通過提問、引導,使學生對“艾滋病”的一些知識及其帶來的危害有一定認識。)
鼓勵其他學生回答,給予評價,同時大屏幕再次快速閃過圖片:“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給人類帶來危害的具體數據。(如學生回答不出,師解答:“艾滋病”由病毒引起,使學生確立:“世界絕癥”致病源是病毒,感受病毒給人類帶來的危害。)病毒的發現過程
疑問:病毒到底是個什么東西,與細菌一樣嗎?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入有目的的學習。
認真聽,了解科學的研究方法。
分析得出:病毒比細菌小。明確本課學習目標,內容:學習本課可以對病毒有更深一步的認識,并對你們自己提出的疑問做出解答。
敘述:病毒的發現過程。
引導提問:病毒的發現過程說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
給予評價病毒特征:小,納米計量,電子顯微鏡下才可見。列舉一些自認為能代表病毒與細胞的大小關系的事物。
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比較接近的對比關系。
進一步認識病毒“小”的特征。
分析,解釋原因: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 病毒。
能列舉一定的根據說明病毒“小”的 特征。啟發:病毒有多小?試著用類比的方法用身邊熟悉的兩個事物比較病毒與細胞的大小。
講解:病毒對于細胞相當于籃球與一個摩天大廈。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要用納米來計量大小。
[1] [2] 下一頁
-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版)
第四節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教學目標: 1、描述病毒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 2、運用資料,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3、關注與病毒有關的疾病,認同利用病毒可以為人類造福。...
- 新陳代謝生物教案(精選3篇)
P>在進行酶的特性教學時,教師可提問:酶作為生物催化劑,與無機催化劑相比,有何特點?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演示有關實驗,也可安排相應的學生實驗,引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得出結論,即酶的高效性、專一性與多樣性特性。...
-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通用2篇)
第二章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教案教學目標:1、 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2、 舉出例子并初步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 現代生物技術(精選2篇)
一、學習目標1、克隆技術的實質及應用。2、概說克隆羊“多利”的培育過程。3、分析克克隆技術與倫理。4、通過辯論活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確立正確的倫理觀和價值觀。...
- 生物體的器官(精選2篇)
第2節 、系統教學目標1、根據實驗指導,解剖識別雞翅中的主要組織,認識組織如何構成器官;2、能以人或高等植物為例,分析說明生物體的結構層次;3、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細胞是怎樣組成多細胞生物體的。...
- 生物教學設計(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2、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標本,練習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能力目標: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2、進一步熟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3、仔細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情感目標:學生合作完成臨時裝片的...
- 土壤里的微生物(精選2篇)
一、教學目標(一)認知目標1.介紹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2.介紹微生物在自然界里的作用(二)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情感目標1.通過對微生物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的學習,培養理論與實踐相...
- 生物體由細胞構成(通用3篇)
教材分析從教材的知識體系上來講,本課前面的內容是使學生從宏觀的水平認識生物界,而從本節內容起是引導學生從微觀水平認識生物的結構。作為初中生,這是第一次從細胞水平學習生物體的結構,也是第一次使用顯微鏡和制作臨時裝片,顯然,...
-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精選15篇)
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2.理解(1)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普遍性、相對性。(2)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的概念及實例。3.掌握保護色、警戒色與擬態的區別。...
-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說課稿(精選2篇)
一、教材分析: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內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論述了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 分享關于禁止生物武器教案的重點和難點(通用2篇)
一、教學目標1.列舉生物武器的主要種類。2.舉例說出生物武器給人類帶來的威脅。3.形成堅決禁止生物武器、維護世界和平的態度。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舉例說出生物武器對人類帶來的威脅。...
-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精選3篇)
教學目標:1、說明單細胞生物是依靠一個細胞完成生命活動的。2、舉例說出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使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進一步強化顯微鏡操作技能。4、認同細胞構成生物體的觀點。...
-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通用8篇)
教學目的;1、通過探究實驗,說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2、了解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3、嘗試設計實驗方案,學會使用不同的方法處理相同的數據。...
- 《生物是怎樣呼吸的》教學反思(精選2篇)
關于人體的呼吸,為讓學生感受到呼吸的存在,引起學生的直覺分析,并針對“氣體是如何被吸入人體的”、“呼吸運動是如何進行的”、“肺部是怎么進行氣體交換的”等問題讓學生產生了很多的猜測和假設,并通過模型結合多媒體動畫解決了呼吸...
- 有關生物教案(精選16篇)
(一)導入新課:師:你見過小雞的生長過程嗎?你見過一個小小的嬰兒會長大嗎?你見過蝴蝶是怎樣變化來的嗎?你知道一粒種子是怎樣長成植物的嗎?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讓我們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珍愛生命吧...
- 高中生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