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數據庫》(說課)
任務三教師提前創建一個“海南省”的查詢表。該查詢包含字段:地名、所屬省份、郵政編碼。并對查詢出來的結果進行修改:將保亭縣的郵政編碼改為572400。打開這個查詢,向學生演示更新查詢的操作步驟:打開查詢表,引導學生發現表中的郵政編碼有誤,因為學生很熟悉自己所在地的郵政編碼。所以很容易發現錯誤。從而引入更新查詢。教師演示如何將保亭縣的郵政編碼改為572300。提醒學生注意運行更新查詢更改數據表中的數據后,不能利用撤消按鈕恢復,因此會出現一個警告對話框讓我們確認操作是否執行。利用access的查詢更新功能可以同時更新多條記錄的多個字段內容。學生按要求自主完成相關操作任務四1、教師請學生仔細觀察數據表中是否有人口密度的數據。 2、提問:如果某項研究需要人口密度的數據,該怎么辦? 3教師演示:①打開查詢設計視圖,在一個空白字段的“字段”文本框中添加字段“人口密度”②設計計算表達式為:人口密度/轄區面積③進行升序排列此任務具有一定的難度,可視學生完成前三個任務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引導1、學生觀察數據表,回答能否找到人口密度的數據2、學生思考回答如何計算人口密度,說出表達式。3、按教師要求自主操作練習完成相關操作教師總結和學習評價本節課通過學習查詢數據庫操作,感受利用數據庫管理,存儲大量復雜數據,并能進行高效檢索的優勢,同時還能對數據庫進行更新,計算查詢結果,可見數據庫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實用軟件根據教師評價,對自己的知識、能力、意思等各方面進行進一步完善。總結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向教師反饋【教學評價】 信息技術教育課不同于其它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調整和開放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通過打開配套光盤提供的數據庫文件,進行實時的查詢操作,可以直接感受到利用數據庫存儲、管理數據并具有能實現高效檢索等方面的優勢。通過更多、更深的體驗,將學生的視野引向技術背后的思考和價值,引向信息技術的靈魂——信息文化。表面上是要使學生達到對數據表中數據進行選擇查詢等操作,實際上是為開展主題研究而實施的研究步驟,在研究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要鎖定于實際問題的研究。從社會大角度和數據庫技術應用角度出發,介紹利用數據庫管理大量、復雜的信息資源,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這正是本節課設計的根本出發點。具體體現在: 第一,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咨詢的作用。即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我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即“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 第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視“操作”。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應讓學生更多自己動手操作。此時,教師的作用也不能忽略,教師們應走下講臺到學生當中去。因為走下講臺時,一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拉近了,他們遇到問題可以及時向老師反饋,二來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每個學生的掌握程度并及時地指導他們,三來可以從學生所提出的問題當中得出很多有用的啟示。 第三,很巧妙地將信息技術知識與數學知識整合起來。由于信息技術本身不是一個專業,也不是一種理論課程,而是一種工具,一種技能,所以應當提倡學以致用,即“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 總的說來,新課程、新理念導引下的信息技術教學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去探究,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