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圖象合成學會關愛動物
學生回答:容差值越大,被選取的區域范圍越大。
學生實際活動:學生打開一張黑白顏色搭配的圖片,使用魔術棒工具,改變“連續的”屬性,自主實踐來發現選擇出來的黑色區域塊的變化,并得出結論。
教師提問:“連續的”不勾取與被勾取會有什么變化?
學生回答:當勾取“連續的”時,表示選擇圖片上相似的顏色區域,并且這些區域是連接在一起的。當不勾取“連續的”時,表示選擇圖片上任何地方相似的顏色區域,并且這些區域有可能不連接在一起。
(設計意圖:一方面通過教師的演示,讓學生初步了解魔術棒的運用方法,以及容差值的意義;另一方面,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進一步自主學習魔術棒的運用,并自己試驗了解“連續的”的意義,培養學生自我實踐、自我探索能力。)
3.實踐作品創作(15分鐘)
教師演示操作:
從“風景素材”中選擇任意一張風景圖片,將前面利用魔術棒工具選取出來的動物拖拉到該圖片中,并運用編輯->變換->縮放,來改變動物圖層的大小,以適合圖片整體感,并移動到合適的地方。鼓勵學生提高審美觀,對風景圖層運用濾鏡->藝術效果,增強明信片的藝術效果。
提供操作提示:
1)選擇“動物素材”中的任意一張,使用魔術棒選擇動物輪廓出來的圖片;
2)選擇“風景素材”中的任意一張;
3)將動物圖片和背景圖片加以合成;
4)對背景圖使用恰當的濾鏡->藝術效果,使得圖片有特殊藝術效果;
5)圖片以psd格式(卡號+姓名)保存。
學生實踐活動:
打開photoshop,從提供的素材庫中選擇自己喜愛的兩張圖片進行合成,制作動物明信片。在制作過程中深入自主學習運用魔術棒工具,以及改變容差值和“連續的”來摳取完整的動物。
學生作品案例
原圖
效果圖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的設計,逐步掌握魔術棒工具在圖片選擇上運用的具體過程,并學會改變適當的容差值,慢慢體會容差數值對選擇區域范圍大小的影響。)
4.反饋與答疑(8分鐘)
在學生自主設計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斷在學生中進行巡視,將學生在設計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一一給予幫助。并通過對學生的觀察,把學生遇到的困難及技術問題在此給予反饋,不讓學生存在疑問。并把各個知識點在此穿插于內:在photoshop界面如何多個文件打開;photoshop圖像合成的基礎──圖層的概念,通過透明膠片疊加效果深化解釋。將一些較好的設計展示出來,從美術學的角度,高度評價這些作品的藝術感、空間感等方面的效果。
(設計意圖:通過解惑,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本節課的各個知識點,采取優秀案例激勵的方法,給學生以成就感。讓學生通過欣賞他人作品時,不僅要從技術角度來欣賞,更要從圖片美感角度來欣賞。)
5.學生自我評價(5分鐘)
學生用看圖軟件欣賞全班同學的作品,并通過網絡平臺,在網頁上對每個作品進行投票,以選出最佳的幾個作品。讓學生在評價他人的同時,評價自身,了解自己的設計中缺陷之處,增強有關圖片合成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欣賞他人與正確評價他人的良好習慣。
八、教學反思
1.“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
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從表達信息的需求出發,以制作圖像作品為例,介紹圖像合成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經歷創作圖像作品的實踐活動過程,逐步掌握利用圖像合成技術突出主題,提高表達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