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你的蓋頭來
其實,網絡社會是一個更真實的社會。在這里,也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性,一個人的可信度與受歡迎度就是最好的證明。網絡里,人們撕開了面子和絲縷相扣的關系,你的不良言行和惡劣舉止,會直接導致別人的厭惡,使你成為一個讓網絡遺棄孤兒——這個孤兒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
一如前面案例中的事件,人跟人的交往有時候只是一句話而已,短短的一句話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養,在網絡里我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如果不是自己的學生,我肯定已經將他從我的qq里趕了出去。
二、 “少年強則國強”的呼喚
看到了很多因網絡而造成的悲劇,小自因網戀而造成的家庭破裂,大至利用網絡犯罪,觸犯國家法律而鋃鐺入獄。成人,在網絡里的世界一片渾濁!
而青少年在網絡世界里又是怎么樣呢?
“網絡有可能成為引發青少年犯罪的新途徑。”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郗杰英說。
犯罪學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謝望原分析,社會對青少年上網缺乏正確的、經常性的良性教育引導,導致部分青少年心靈空虛,誤入歧途。
“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十六七歲是青少年犯罪的關鍵年齡段。”陸士楨介紹,網絡對青少年影響非常大,網癮青少年已成為社會問題。
幾年以前有一則報道,說的是中國和日本的小朋友夏令營時發生的事,中國小朋友的依賴性和嬌貴令國人大嘆:中國的下一代不行了!我想以上的信息足以讓國人再嘆:我們的下一代不行了!!
喊,是沒有用的,引起青少年網絡問題的原因很多,一如前面的男孩子,它的言行肯定是受了社會上(也有可能是家庭)的不良影響,教師在與其進行短短的幾分鐘的交流,不可能在質上讓他發生改變,它需要我們的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界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引導他們,讓他們認識應該用什么樣的言語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是全世界的問題。
在《特別策劃:助孩子戒“網癮” 世界各國各出高招》(資料鏈接)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了各個國家為了挽救青少年所做的一切,畢竟每個國家的青少年都是這個國家的希望,“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梁啟超在上個世紀的呼喊,似乎仍在每個中國人的耳邊環繞。
三、“謙謙君子”永遠不會過時
君不見網絡游戲里的對罵?君不見網絡里到處傳播的色情圖片??君不見身邊人群張口而來的“三字經”???處在發展階段的青少年,由于他們的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太弱,模仿性強,本案例中所陳述的事件也就成為了社會的一片“風景”。
網絡語言是人們在網絡交流中的所運用的工具,它通常以屏幕文字、音頻及視頻(如語音、視頻聊天)等形式進行相互間的傳遞和溝通。它與現實中的語言傳遞最大的區別在于交流對象部分信息的缺失。但是,網絡語言與現實語言也有著共通性,它們都應該遵守社會公共道德,互相尊重各自的人格、以誠相待、傳播健康向上的信息,這些都是應該遵循的普遍的道德規范。然而,在現實中,由于網絡語言交流的特殊性,使得網絡語言特別是青少年的網絡語言失范,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語言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表現形式,語言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青少年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當前我們把以德治國提到與依法治國并重的地位,各地區、各單位也都在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但是無論哪種道德建設,都應當以語言文明為前提。有專家深刻指出:“我們不能無視已經在青少年身上發生的一系列網絡社會問題,更不能容忍由于這些網絡社會問題而日漸引發的青少年道德失范問題。因為網上的道德失范會影響現實人格的健康發展,今天的失范最終會鑄成他們終身發展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