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網絡
課題
(教學內容)
第一課 我看網絡
總 課時
第 1 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網絡的基本概念。
2.網絡的分類。
技能目標: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計算機網絡、畫網絡結構圖,認識和了解計算機網絡和結構,加深對計算機網絡的了解。
情感目標:通過對計算機網絡的認識和了解,打破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的神秘感,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重
點認識計算機網絡的分類。難點計算機網絡的種類、網絡設備及連接方式。教法教具
計算機網絡教室。
若干段網線,一小段光纜,網絡交換機等網絡設備。
相關圖文資料。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備注
1、課程引入:
用投影機投放出我們正在使用的網絡教室的拓樸結構圖:
讓同學們在頭腦中首先對我們正在使用的
網絡有一個概念性的認識。
2、任務分步:
第一任務: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
相關性的網絡,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在屏幕上顯示的分別代表著什么樣的網絡,
它們的形成對我們有什么具體的幫助?
(第小組以報表的形式進行總結,并由小組長進行發言匯報)
注意:要引導學生歸納出“網”的特點,就是資源的融會貫通、相互共享。然后再把思路從廣泛的、現實生活中的“網”引申到計算機網絡,讓學生理解計算機網絡的最大優勢就是信息資源的共享。
(小組成績比較)
第二任務:教師通過屏幕和實物展示簡單常用的網絡設備。
讓學生親眼看一看網線的內部結構。要求各組回答:你們組所看到的網絡在你的大腦中是什么樣的?為什么網線內部還有好幾種顏色的線,它們有什么作用呢?你們認為交換機有什么用處?
注意:要讓學生認識網線及交換機的作用和網線采用色彩分類的作用。d在此部分可采用學生自先分組理解,教師最后講解和總結的方式。
(小組成績比較)
第三任務:讓學生討論各種各樣的現實網絡,讓他們分析我們教室里的網絡,大家上網時的互聯網絡,以及我們整個學校的網絡,它們這些網絡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呢?從學生的討論中引入按網絡規模分類方法,從而把網絡分為: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并能對不同的網絡能進行正確的分類。
(小組成績比較)
隨堂綜合任務:讓學生對現有教室里的計算機網絡進行認識,并讓大家回憶開始上課時給大家的一張網絡分布結構圖,提供如下圖標,讓大家地行聯接成為一張正確的網絡結構圖。
(小組成績比較)
3、學生自評:
4、評價及成果展示:
評選本節課最優小組,予以小組表揚。
展示優秀的網絡拓撲圖作品,予以個人表揚。
5、課后討論:
a、網絡比單機有哪些優勢?
b、你知道有哪些無線網絡技術呢?c、你認為網絡還會向我們生活的哪些方面繼續延伸?教學反思:1、從理論知識上讓學生對互聯網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這節課是五年級下學期開設的第一節網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什么是 internet,認識ie瀏覽器,怎樣打開ie瀏覽器。由于這節課關于網絡的術語比較多,而學生對于這些枯燥的內容不感興趣,只想上網瀏覽。新課改要求我們首先要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應該先讓學生瀏覽一些好的網頁,激發起他們的興趣。再跟他們說,了解一些上網術語,對他們更好的認識網絡有幫助。這樣學生知道了學習這些知識的重要性,自然就可以集中精力聽課了。所以在講授過程當中,我為學生演示了教學課件,把這些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做到了課件當中。通過課件生動的演示,學生知道了什么是互聯網,它能夠幫助我們完成哪些事情;同時,還知道了上網應養成良好的習慣,對網上信息知道怎樣取舍。 2、學生自學效果不明顯,沒有真正達到小組協作學習 這節課的設計是讓學生先通過自學掌握 80%,剩下的老師講解。可是效果并不好,有的學生只是照著書讀,沒有進行思索,離開書本讓他用自己的話說根本說不出來。顯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沒有我想象的那么高。 由于我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得我設計的自學這一部分并不成功。 當然,在教學活動當中,一節課的設計難免不疏漏之處,關鍵在于我們教師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反思。我覺得應該提倡 "兩個允許,三個一點",即允許失敗,不允許不嘗試;允許小進步,不允許原地踏步。"三個一點"即每天實踐一點,每天反思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通過反思,初步培養了我的反思意識和積極主動的反思態度,敢于質疑、提出不同見解、善于探究的良好的反思品質。學校的研究氛圍越來越濃厚,教育觀念不斷得到更新,素質教育不斷得到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