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資源概述》教學設計
廣東番禺中學 郭玉玲
一、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教育科學出版社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信息技術基礎》第七章第一節(jié)。教材這一節(jié)從學生身邊常見的信息資源管理活動說起,引出信息資源管理的一般過程及在這個過程之中主要體現(xiàn)出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課程標準》中對本節(jié)沒有單獨要求,而是對本次及下一節(jié)內容合起來提出一點內容要求,具體是:通過實際操作或實地考察,了解當前常見的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與方法,描述各種方法的特點,分析其合理性。根據(jù)課標要求這一節(jié)內容是為下一節(jié)“個人數(shù)字化信息資源管理”作鋪墊,學生學完這一節(jié)課后對“信息資源管理”這一個新名詞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資源管理的一般過程,理解在這個過程中體現(xiàn)的信息資源分類組織和標準化的思想。
二、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日常生活學習中的資料都有整理、歸納的需要,在學習完前面的信息獲取、加工、集成與交流的基本方法之后,學生對信息資源管理已有一些零散的經驗,但對“信息資源管理”這一名詞還比較陌生。
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了解常見的信息資源管理活動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2) 了解信息資源管理的一般過程,理解在這個過程中體現(xiàn)的信息資源分類組織和標準化思想。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以圖書館藏圖書管理的實例為依托,了解信息資源管理的一般過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逐步地提高信息資源管理的操作技能和應用意識。
(2) 養(yǎng)成信息資源管理的良好習慣。
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信息資源管理的一般過程
教學難點:信息資源分類組織和標準化的思想
五、 教學策略
本節(jié)內容用1課時教學。
本節(jié)內容較為抽象,先讓學生通過經驗再現(xiàn)(管理音樂文件經驗及上網搜索學習)方式認識信息資源管理。然后采用講授法與任務驅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深入體驗信息資源管理和一般過程。
六、 教學媒體選擇
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室
七、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提問1個同學:介紹自己的歌曲或照片的管理經驗
回憶自己的經驗與教師和同學的經驗對比
為學習信息資源管理作鋪墊。
學習新知
1. 介紹參考資料:“信息資源”和“信息資源管理”的概念
2. 布置任務:先閱讀課本p133的“7.1.1 身邊的信息資源管理”,然后請同學舉一個除了課本提到的信息資源管理活動外的其他的信息資源管理的活動。
參考老師的介紹,加深了解
閱讀課本,回憶身邊的信息資源管理活動
回答問題
讓學生認識“信息資源”和“信息資源管理”這兩個新名詞
1. 提出問題:大家有需要對這些信息資源進行管理嗎?有什么意義?
2. 講授信息資源管理的意義: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可以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在以后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同學們要逐步地提高信息技術資源管理的操作技能、應用意識,養(yǎng)成信息資源管理的良好習慣,主動利用信息資源管理方法。
思考問題
學習、理解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通過問題強調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1. 講授信息資源管理的方法和程序:從具體需要出發(fā),對信息資源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類、組織和存儲,繼而提供方便的信息服務,與此同時還要不斷進行更新與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