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講話:為“神舟7號”喝彩
十一長假的前幾天,很多同學通過電視,目睹了我國神舟7號載人飛船升空、運行、著落的的壯觀場景以及三位航天員的風采。當你看到航天員翟志剛走出飛船進入太空并揮動五星紅旗的時候,當你看到從神舟7號上拍攝到的清晰的地球圖像的時候,你的心情是否和我一樣,很激動、很自豪?我想,作為一名中國人,人人會感到自豪,人人會為神舟7號成功飛天而喝彩。這一刻將載入歷史。2010年9月25日21時10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2號f型火箭點火發射,將神舟7號飛船成功送上太空。27號下午,航天員翟志剛走出飛船,實現了我國的第一次太空行走。28號下午,神舟7號順利返回地面,圓滿完成了這次飛天任務。這是繼神舟5號、神舟6號之后,我國第三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也是長征2號火箭的第109次成功發射。這一次,飛船將我國三位航天員的送上了太空,他們的名字是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這三位航天員用他們的機智、冷靜、沉著、勇敢的意志,出色地完成了這次光榮而崇高的使命,讓我們一起為他們喝彩!從1999年發射的神舟1號無人飛船到現在的神舟7號載人飛船,7艘飛船每一次都有重大的創新和技術突破。神舟7號又創造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多個“第一次”: 第一次實現太空行走、第一次使用國產出艙服、第一次釋放伴飛小衛星、第一次用“天鏈-1號”數據中繼衛星進行數據傳輸,等等。同學們,載人航天是一個提升國家國際地位的重大項目,它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技、經濟等綜合國力。“神7”的成功發射,再次鞏固了我國作為世界航天大國的地位,再續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輝煌。我們怎能不為之歡欣鼓舞,激動自豪呢?51年前的1957年,前蘇聯成功地將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毛澤東主席曾經略帶憂傷地說:“我們怎么能算是強國呢,我們甚至無法把一顆土豆送上太空!弊詮、自信的中國航天科研人員勤奮工作、無私奉獻,克服了一個個難關,終于在13年后的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將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送入太空,太空中傳來了人們熟悉的東方紅樂曲,讓全體中國人無比自豪。又過了三十多年,我們終于實現了載人航天和太空行走的神話,我國已進入世界航天大國前三位的行列。在這輝煌的背后,凝聚著我們中國幾代航天科研人員的智慧、勤奮和毅力。此時此刻,可能很多同學在想,要是我也能像航天員叔叔那樣,上太空去遨游一番,那多美呀!是的,太空,以其無窮無盡的寶貴資源吸引著我們世人越來越多的關注,召喚著人們去競相探索和開發。未來幾年內,我國還將繼續發射神8、神9等一系列飛船,并將逐步組建我國自己的太空實驗室和空間站,那時,將會有很多我國的航天員輪流去空間站研究、工作。同時,我國還在開展探月工程,目前,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正在太空中正常工作,預計十多年后,我國的航天員將踏上月球。同學們,大膽地去想,努力地去拼搏,或許你今天的夢想就能成為明天的現實。若干年后,你們中的一些人,也許會成為航天員,也許會成為航天科學家,也許會進入空間站,也許會踏上月球,也許會成為其他領域的科學家,也許會成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實現。但是,光有想象實現不了目標,必須付出努力和汗水。在榮耀的背后,神7航天員們進行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訓練。在“神七”任務整個訓練過程當中,困難始終與航天員相伴。這里舉個例子,可能有的同學坐過過山車,體驗過那種尖叫的感覺,那是由于我們身體承受的重力比平時增加了一倍而產生的感覺,航天員在火箭升空時需要承受比平時強四倍的重力,我們或許可以想象一下航天員訓練時的艱難了吧。但是所有的航天員沒有被困難所嚇倒,他們依靠對載人航天事業的執著追求,依靠頑強的意志品質,克服了一個個困難,每一個細小的訓練項目都要一遍遍反復練習,最終航天員戰勝了自我,挑戰了極限,光榮地完成了飛天任務。科研人員在研制火箭和飛船的過程中,同樣經受了一次次挫折和失敗,戰勝了一個個困難,終于實現了長征二號火箭的第109次成功發射。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讓我們向航天員學習,認真做好每件小事,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堅定地向著你的人生目標一步步邁進。成功只屬于那些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