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精選15篇)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埋葬、陣亡、喘息、凝重、焦躁不安、橫遭倒霉、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身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小朋友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協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二、速度課文,了解大意
齊讀課題。屏幕出示,簡要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作者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那么,作者給我們寫了哪些事呢?請打開課本帶著問題快速閱讀:
1、這頭戰象是怎么來的?
2、本課寫了關于這頭戰象的那些事情?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同學閱讀后解決問題,并隨著同學的回答進行板書:戰象衰老──重披象鞍──回到戰場──埋葬自身(板書可以隨同學回答靈活應變,也可以板書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身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身的體會。
2、生提出自身不懂的字詞,小組之間討論或者借助工具書理解。
(如:浴血搏殺、泣不成聲……)
3、交流自身喜歡的句子,比一比誰讀得最棒。
四、課堂作業
1、繼續朗讀課文。
2、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還有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說印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家根據自身的理解一起解決了問題。學到這兒,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A設:可能有“善良”“懷舊”“堅強”“忠誠”“英勇”等,根據同學的回答,老師可以做簡單的整理,以便明確下一步的研讀目標。)
二、研讀語句,細細感悟
1、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ㄍ瑢W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同學的自主學習。)
2、集體交流,感情朗讀,加深感悟。可以根據學情,重點抓住以下幾處關于嘎羧行為、神態的描寫進行朗讀感悟:
、鸥卖仍俅我姷较蟀皶r的舉動與神情: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恬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边@句話對嘎羧的動作、神情詳細地進行了描寫,讓同學找出動作、神情的詞,采用競賽朗讀的方式,指導同學讀得深沉、讀出感動。引導同學體會到戰象對象鞍的珍愛,讀出它對過去的留戀與回味。(這段話體現出戰象懷舊、善良。)
“26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這句話通過對象鞍與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贊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抓住重要詞語(凝重華貴、英武豪邁),指導同學讀出對戰象的敬佩與贊詠。(這段話體現出戰象英勇。)
、聘卖仍诖蚵褰系母腥诵袨椋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地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引導同學聯系上下文想象,嘎羧久久地凝望著,它可能看到怎樣的景象呢?在它的吼叫聲里,嘎羧在呼喚什么呢?然后采用扮演朗讀的形式,把戰象對戰友的懷念,對過去驚天地、泣鬼神的戰斗局面無比留戀的悲壯深情讀出來。
(這段話也體現出戰象的懷舊、善良。)
、歉卖仍跒樽陨硗诰驂災沟膲雅e:
“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一陣就喘息一陣。嘎羧從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終于挖出了一個橢圓形的淺坑。”
“太陽落山了,月亮升起來了,它仍在埋頭挖著。”
“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引導同學想象:這頭戰象那么費勁地挖墳墓,是為了什么?它的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是在告訴人們什么?
這幾個段落要指導同學精心品讀,讀出內心的感動與敬佩。(這段話體現出戰象的堅強、忠誠。)
課文里還有使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嗎?找出來請你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華
1、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贊頌嘎羧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刻的感受吧!
2、交流讀后的感受:
鼓勵同學自由表達,引導同學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通過對嘎羧生命最后一程的細膩描述,贊頌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字里行間,也有更深刻的含義──它雖然只是一頭戰象,卻有著超人的情懷,這值得人們細細品味、深深思索。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本課的2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能力目標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3.情感目標
體會人與動物的美好情誼.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人與動物的美好情誼.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動物園中的大象我們都見過.可是你們知道大象也曾在戰場上沖殺嗎?《最后一頭戰象》就向我們講了戰象的最后一天.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課文,每個字都讀準,句子讀通(不能一個詞一個詞讀).
2.指名分段讀.提出認真聽的要求.評讀.
3.請5位同學比賽讀.評議.
4.學習生字:課文讀好了,看課文中的生字是不是認識了.出示生字卡認讀.讀生字卡背后的詞語.齊讀.開火車讀.看看生字回到課文中還會不會讀.
三.抓住重點句,品讀課文.
1.找出使你感動的句子,帶著感情朗讀.
2.說一說,這些句子為什么使你感動?
第二課時
一.回顧前文,拓展延伸.
二.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寫了嘎羧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在這最后一天中嘎羧都做了哪些事情?(預感死亡.尋找象鞍.繞寨三圈.懷念戰友.自掘象冢)
2.嘎羧為什么要尋找象鞍?
3.嘎羧要走了全村人的感情是怎樣的?
4.請你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一想嘎羧站在打洛江畔懷念戰友的場景.
三.深入分析課文.(集體討論)
1.課文中對嘎羧的行為進行了具體的描寫,從文中找一找,說一說對嘎羧的行為進行具體描寫有什么好處?
2.嘎羧為什么不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反而是和戰友們躺在了一起?
3.你對大象這種動物有什么新的認識?
四.作業
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其中的一個場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并寫下來.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悲壯感人動物小說。作者以時間為序,講述了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戰象──嘎羧,在生命終結以前,再次披掛戰甲,重回戰場憑吊,莊嚴埋葬自己的故事。文章抓住戰象嘠羧的神態和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最后的輝煌和莊嚴。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是在高年級階段提出來的閱讀要求,也是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本課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目標
六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有了獨立學習的能力,他們會憑借自己所積累的經驗和知識,來認識了解事物。依據本單元主題特制定了以下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練習抓住主要情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情朗讀相關段落,邊讀邊想象的教學活動,感受戰象嘎羧的高尚情懷。
3.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相關課件
2.投影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師口述故事。
2.這頭渾身是血,還在喘息的公象就是嘎羧,在這場戰斗中它的同伴全部犧牲,讓它成了最后一頭戰象。(板書課題)
二、設置懸念,引入課文
1.通過預習我們知道象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臨死前都會找到從未去過的家族留下來的象冢,文中的嘎羧也是這樣做的嗎?課件出示最后一段──
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2.讀句子,引導學生質疑。
三、速度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文中不熟悉的字詞。
。1)檢查生字,正音
。2)書寫生字,展示
2.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幾個精彩片段。
相機板書:
英雄垂暮
重披戰甲
憑吊戰場
莊嚴歸去
3.引導學生根據小標題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小結:滲透學法指導。抓住文中的幾個重要事件就可以很快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一)討論交流“重披戰甲”部分。
1.引導學生重點品讀:
。1)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引導學生抓住見到象鞍前后心情的變化和“摩挲”“淚光閃閃”等詞語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象鞍上留著彈洞,似乎還有斑斑血跡,混合著一股皮革、硝煙、戰塵和鮮血的奇特的氣味;象鞍的中央有一個蓮花狀的座墊,四周鑲著一圈銀鈴,還綴著杏黃色的流蘇。
引導學生想象26年前的一切,從而感受嘎羧“英武豪邁”的形象,理解嘎羧臨死之前披掛象鞍的原因。
2.小結:同學們,文中的嘎羧不會說話,你們是通過什么感受到它這份情感的呢?抓住動作、神態來表現它內心的情感。
。ǘ┳灾鲗W習“憑吊戰場”部分,轉換角色,體會情感。
1.引導學生重點品讀: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口歐──口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習得的方法抓住“久久凝望”、“親了又親”、“吼叫”等詞語,變化角色以“我的自述”進行說話訓練,進而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感情朗讀。此時的嘎羧僅僅是一頭戰象嗎?
3.小結:人類身上擁有的親情、友情,嘎羧身上同樣存在。作者沈石溪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課件出示
。ㄈ⿲W習“莊嚴歸去”部分,寫話訓練表達內心情感。
1.引導學生重點品讀:
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抓住“凝望”體會嘎羧內心想法,進行寫話訓練。
2.交流寫話內容,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五、總結感悟
1.嘎羧走了,帶著他的情義走了,這一路我們陪他走來,也漸漸讀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這片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
課件出示生齊讀──“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2.讓我們永遠銘記著嘎羧,永遠銘記這──最后一頭戰象!
課件出示生齊讀──“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死了!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3.課文中還有很多感人的一幕幕,下節課再細細去品味。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英雄垂暮
重披戰甲
抓主要事件動作神態
憑吊戰場
莊嚴歸去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4
一、說教材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最后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后在埋葬戰友傘兵“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二、析學生
所教班學生語文水平參差不齊,多數同學閱讀課文已有一定的速度,有讀書的良好的習慣,少數同學口語表達能力強,思維較活躍,能夠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語文。
三、說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擬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模式,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是這樣設計的:
1、知識的傳授點:通過學習課文,開展小組討論,使學生能通過課文中嘎羧的動作及神情變化,集體交流,感情朗讀,加深感悟。
2、能力的培養點:通過學習課文,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全方位培養,本課重點加強對學生有語氣、分角色讀書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3、思維教育的滲透點:體會戰象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4、教學重點: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5、教學難點:通過理解描寫戰象的動作及神態變化的語句,體會內心世界及可貴品質。
四、說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若干張
五、說教學
本課時教學思路主要是運用以學生為主體的“讀悟式”教學模式,以集體交流,感情朗讀,加深感悟為主要授課形式。以讀為本,以互動討論為經,以“感知課文——感受語言——感悟形象——升華感想”為緯,努力達到使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的目的。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臨死前的變化的事。
2、快速閱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從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
教學重難點:
從重點詞句中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讀過《老人與海鷗》,我們深深感受到生命是美麗的,但更美麗的是生命間的相互關愛,讀過《跑進家來的松鼠》又讓我們忍俊不禁。那你們還記得《最后一頭戰象》中那些包含深情的文字,向我們描述了戰象嘎羧在臨死前都做了哪幾件事嗎?
2、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這是中國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作品。他曾經說過: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但折射的卻使人類的'情感。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
4、板書課題。
二、研讀課文。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戰象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在你的眼里,嘎羧是善良、忠誠、英勇、懷舊的,課文中的哪些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
2、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畫一畫: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讀一讀你畫出的句子。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3、學生自學交流。
4、全班交流重點句子。
(1)沒想到……老朋友。
a 理解久別重逢。
b點讀句子,此時此刻,嘎羧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肯能回想到什么呢。
c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
d作者寥寥幾筆就清晰的表達出英勇的戰象積淀在心中深沉的感情。
。2)二十六個春秋過去了……氣概。
a而今,戰火不再,但積滿灰塵的象鞍上記載著凝重的歷史,記載著嘎羧曾經的英勇氣概,指導朗讀。
b紛亂不在,年輕不在,但英雄博大的胸懷還在,再讀,讀出嘎羧的英雄氣概勃勃雄心。
(3)嘎羧要走的消息……
送行的隊伍中可能有……有……有……在淚眼中26年前的戰斗場面又浮在人們眼前,人們才泣不成聲。
(4)它什么也沒吃…… 為什么?
這一切讓嘎羧如此不舍,這一切讓嘎羧心潮起伏,這一切讓嘎羧百感交集,讀句子。
。5)它站在……吼叫
a站在江畔,久久凝望中,它看到了什么,為什么對那塊石頭親了又親,在吼叫里它在呼喚什么?
b這一吼真是蕩氣回腸,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它是一位讓人敬仰的英雄,一位讓人歌頌的英雄。
c帶著對嘎羧的敬仰再讀。
。6)一個“挖”寫出了嘎羧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墳墓,莊嚴的將自己掩埋,讓我們看到了這位英雄對戰友的忠誠,真是有情有義呀
三、感情升華。
1、此時此刻,面對離去的嘎羧你想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贊頌它?寫下來。
2、嘎羧走了,我們也漸漸讀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這片曾經撒過鮮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它是一位重情重義的英雄,讓我們永遠銘記著嘎羧,銘記著最后一頭戰象。
3、在《最后一頭戰象》讓我們的心靈震撼,沈石溪的其他作品又將給予我們怎樣的心靈觸動呢?請大家有時間閱讀《第七條獵狗》《再被狐貍騙一次》看看這些淑又講述了怎樣動人的故事呢?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作者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斷,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當中最后的輝煌和莊嚴,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嘎羧的高尚情懷。
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閱讀中提出的問題,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揣摩作者是怎樣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質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情朗讀、想象說寫話等語言實踐活動,體會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懷。
3.體會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背景課件)
1.激情導入。(播放視頻)
2.嘎羧是這場戰斗中唯一幸存的戰象,也是最后一頭戰象。(板書課題)
3.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23課的課題,齊讀。P121
二、速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這篇課文很長,有20__來字,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臨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2.討論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歷程當中做了哪幾件事?
相機板書: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挖掘墓坑
3.引導學生用先然后最后這一句式將嘎羧臨死之前做的三件事連起來說清楚。
4.小結:我們在學習篇幅較長的文章時,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辦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抓事件)
三、引導質疑
1.課文主要寫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之死,同時在課文的11自然段也介紹了一般大象的死,請你再次默讀課文11自然段,比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樣?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區別。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時的特點。我們再來看看嘎羧臨死之前做的這些不同尋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樣的疑問?
4.引導學生質疑,梳理問題,明確學習方向。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ㄒ唬┮龑W生研讀第十四自然段,探討嘎羧為什么要重回戰場。
1.找出描寫嘎羧重回戰場的句段讀一讀,用標出描寫嘎羧神態動作的語句,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寫在旁邊。
2.學生自讀體會,劃記詞句,做批注。
3.討論交流,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凝望親了又親吼叫等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想象,體會嘎羧的內心,并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懷。
4.小結: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先找出記敘這個事例的相關句段,然后劃記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并抓住這些詞語細細品味,體會嘎羧內心的想法,從而感悟到它真摯的情感,解決了我們心中的'疑問。
(二)分組自學披掛象鞍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組,交待自學要求。
2.學生自學。
3.小組交流,共同研討
。ㄈ┯懻摻涣髋麙煜蟀安糠值淖x書感受。
1.引導學生重點品讀:
(1)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引導學生抓住摩挲淚光閃閃等詞語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引導學生感受嘎羧英武豪邁的形象,理解嘎羧臨死之前披掛象鞍的原因。
2.深入探究:從你們的朗讀中,我知道你們走進了嘎羧的心,它臨死前要披掛上象鞍是因為什么?
3.小結:同學們,文中的嘎羧不會說話,作者通過描寫它的動作神態來表現它內心的情感。我們如果能抓住這些事例,品味當中的細節描寫,并及時地把自己的想法在書中寫一寫,就能體會到它內心的情感,讀懂它的心。
。ㄋ模┯懻摻涣魍诰蚰箍硬糠肿x書感受,理解嘎羧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1.學生交流讀書感受,重點品讀:
(1)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一陣就喘息一陣。
從挖一陣就喘息一陣,引導學生感受嘎羧挖坑的艱難。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重點引導學生探究沉字的深層含義,體會嘎羧奮力挖掘墓坑的內心,感悟它的英雄形象。
2.想象說話,走進嘎羧。
26年前,它曾經和戰友們在這里,26年后,它仍舊要和戰友們。
3.引導學生探究嘎羧的內心:這是一顆怎樣的心啊?你們讀懂了嗎?
4.讀描寫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詞,引導學生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進行寫話訓練。
5.交流寫話內容,適時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五、總結延伸
1.總結全課,明確下節課學習任務。
嘎羧是一頭戰象,我們卻從這些感人的事例當中,從這些生動細致的描寫當中,體會到它像人一樣豐富的情感,感受到它英雄的形象。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也就是本文作者在他的創作體會里寫道: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豐富的情感,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那么嘎羧還具有怎樣豐富的情感?作者又想引發我們怎樣的思考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布置課外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
板書設計
最后一頭戰象
抓事例品細節悟情感
披掛象鞍神態壯士
重回戰場動作英雄
挖掘墓坑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7
教材簡析
美麗的西雙版納,神秘的動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抗日戰爭后唯一幸存的戰象,26載的歲月催它年邁,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當年的戰鞍,告別村寨,來到昔日戰場憑吊,又來到戰友們的百象冢,自掘墳墓,莊嚴地將自己埋葬。課文以嘎羧行為為線索,語言細膩傳神,場面生動感人,語言通俗易懂,結構層次清晰,是沈石溪動物小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這篇課文近2000字,學生閱讀時,對整體把握文章內容,體會動物內心世界,感悟動物情感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文本特點和學情,本課設計力圖體現以下幾點:
1.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落實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的要求。
2.從整體入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由分析課文內容的教學轉向以策略為導向的教學。
3.抓重點情節開展學習活動,重視體驗和感悟,發揮朗讀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實現長文短教。
4.注重課內外結合,進行拓展閱讀,初步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練習抓住主要情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感受戰象嘎羧的情懷,體會作者通過對嘎羧神態、動作、叫聲的描寫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4.培養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戰象嘎羧的情懷。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通過對神態、動作、叫聲的描寫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課文,概括主要內容(板塊一)
1.導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國云南邊陲,抗日戰士奮起反擊。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們破城門、踏敵軍,勇猛無敵,它們就是“戰象”。戰斗結束后,我們的八十頭戰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們清理這些戰象尸體的時候,驚喜地發現一頭受了重傷的公象還活著,這就是“最后一頭戰象”。教師板書課題,學生同步在筆記本上書寫課題。
2.課前大家進行了預習,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一下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
3.提煉主要情節,教師板書。
4.依據主要情節,概括主要內容。
5.總結:抓住主要情節來概括主要內容是一種好方法。
【設計意圖:根據文本特點,抓主要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學習重點情節,走進嘎羧內心(板塊二)
1.交代任務:學生默讀課文,找到感動的情節,畫出感動的語句。
2.學生自學
3.交流匯報
第一部分:學習“重披象鞍”
。1)聚焦語句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2)讀出畫面
自己讀讀,你的眼前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讀出你想象到的畫面。
。3)指導讀出情感
。4)初步體會寫法,再次指導朗讀
嘎羧不會說話,它在用什么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呢?(動作、神態)
。5)小結:學習這段話,我們知道嘎羧是用動作和神態來表達情感的。
【設計意圖:以讀代講,讀出畫面,讀出情感,體會寫法,體現對讀法、學法、寫法的指導。】
第二部分:學習“再回戰場”
。1)聚焦語句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2)發現寫法,讀出情感
第一個畫面大象用它的動作和神態來表達它的情感,這段話又是怎么表達的呢?
指導讀出情感。
(3)對比朗讀,體會情感
出示兩段話:
老師讀:“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朝你看一眼……”
學生讀:“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激發情感
配樂朗讀
。4)小結:同學們,26個春秋,9000多個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戰場嘎羧心潮澎湃,讀著這樣的文字也讓我們心潮激蕩。
【設計意圖:想象畫面,營造情境,品味細節,感悟戰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讀“光榮歸去”
。1)聚焦語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2)朗讀出情感
。ㄈ┗仡櫸恼抡w,總結寫作方法(板塊三)
1.出示三段話
(1)體會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彌留之際的壯舉會永遠印刻在我們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發現寫作方法
2.小結:動物沒有人類所明了的表達方式,但是作者通過對嘎羧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戰士,深深震撼著我們。
【設計意圖:回歸整體,感悟戰象精神,發現本篇動物小說的特點!
(四)拓展課外閱讀,體會表達特點(板塊四)
1.教師出示作者的話:“美好的情感并非人類專有,在特定環境下,許多動物也會表現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懷。這種情懷震撼心靈,滌蕩靈魂。”
2.拓展閱讀《斑羚飛渡》重點情節
懂得了什么?學到了什么?
3.像這樣的形象他還刻畫了很多,如:《紅奶羊》中機智的紅奶羊茜露兒、《第七只獵狗》中舍身救主的獵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過閱讀來感受動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懷。
4.布置作業:
。1)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整理在筆記本上。
。2)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
【設計意圖:在“段落閱讀”(板塊二)、“整體回顧”(板塊三)的基礎上,課內外結合,層層深入體會作者“通過對神態、動作、叫聲的描寫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五、板書設計
重披象鞍
最后一頭戰象再回戰場動作、神態、叫聲——情感
。ㄖ艺\)
光榮歸去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學習作者通過對動物神態、動作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仿寫文中的一個場景。
3.拓展閱讀,進一步感受動物小說的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對動物神態、動作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仿寫文中的一個場景。
三、教學過程
。ㄒ唬⿵土暬A知識
。ǘ⿵褪稣n文
1.按照課文的主要情節,練習復述課文。
2.匯報,教師評價、指導。
。ㄈ┓聦懫
1.出示7、14、22、23自然段重點語句,朗讀,體會寫法。
2.選擇一個場景,想象嘎羧的內心情感,進行仿寫。
3.小組交流。
4.匯報,教師指導。
(四)拓展閱讀
閱讀《一對白天鵝》,進一步體會動物小說的特點。
。ㄎ澹┳鳂I
1.閱讀沈石溪作品《第七條獵狗》等其它作品。
2.推薦閱讀世界動物小說之父——加拿大作家西頓的《小戰馬》等作品。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8
一、學習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二、學習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三、學習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四、學習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1、找出課文中對嘎羧的動作、外貌描寫的句子,用“-----”畫出來,讀一讀,從中體會到什么?
2、小組合作探究:嘎羧離開村子前為什么要繞著寨子走三圈?
3、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在書本標注。
4、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在書本標注。
5、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
6、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在課文標注。
3、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9
教學《最后一頭戰象》可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本文較長的特點,將本課教學定位為一堂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合作學習”等形式,自主賞析的閱讀課。整體教學過程分為三個課時,即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對課文內容質疑,并解決部分問題,學習“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品讀課文后三個精彩片段,體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的作用,同時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戰象嘎羧的高尚情懷,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第三課時完成進一步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復述課文和“小練筆”的教學任務。下面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意圖。
一、導課
上節課領略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的風采,嘎羧得到人們的救護,起死回生,二十多年過去,嘎羧已成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后時刻,留下了哪三個感人的片段?
。鄣谝徽n時的教學,已理清文章的脈絡,并引導學生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四個精彩片段── “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 “莊嚴歸去”,同時學習第一片段。此時,學生不難理解嘎羧生命最后的輝煌是后面的三個片段。]
二、指導品讀“重披戰甲”──由句而意而詞,感悟英武豪氣
1.嘎羧留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重披戰甲”就是其中一個,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描寫“嘎羧見到象鞍前、后”的動作和神態的句子,體會嘎羧的心情變化。
。垲A設:嘎羧見到象鞍前的句子──“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像是想得到閣樓上的什么東西。”和“嘎羧用鼻尖鉤住,像丟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繼續焦躁不安地仰頭吼叫。”嘎羧見到象鞍后的句子──“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本文對戰象嘎羧的動作和神態的描寫細致入微,通過細節描寫體現其形象特征,所以,教師可引導學生畫出重點語句,揣摩其義,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見到象鞍前后,它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嘎羧心情的波動?
[預設:嘎羧見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從語段中的“十分亢奮” “燒得通紅” “輕吼”“急促地踏著”等詞語可以看出。而見到象鞍后心情變得平靜了,從“一下子安靜下來”“呼呼吹去” “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語句能體會到。高年段的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品句、品詞,揣摩重點詞語的描寫,由句而意而詞,符合學生閱讀心理,利于感悟嘎羧的英武豪氣。]
3.嘎羧在見到象鞍前的內心如此焦躁,它還可能有哪些舉動呢?
。弁卣瓜胂笫歉吣甓握Z文教學的訓練重點之一,教師可抓住“焦躁舉動”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目的是為了體會戰象對當年與自己生死與共的象鞍的懷念,對見到舊時“戰友”的激動。預設答案:還可能扇動著它的大耳朵;我覺得它可能焦躁地甩著尾巴;嘎羧還可能會用它那碩大的身軀去撞象房……]
4.如何朗讀這些語段? (可讓學生練習讀一讀;然后指名朗讀;評價;再指名讀;評價;全班齊讀。)
[本教學環節設計總體意圖是:以抓住“重披戰甲”時嘎羧的心情為主要線索,先引導學生找描寫嘎羧動作和神態的相關句子,再品句中關鍵詞語,進而揣摩嘎羧豐富的內心世界,然后通過感情朗讀表達這種心情。教學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由句而詞,由詞而意,由意而情,層層推進,切合高年段語文閱讀教學的規律,這樣教,簡單、自然、扎實。]
三、合作研讀“憑吊戰場”──由意而句而詞
1.嘎羧佇立江灘,回想起許多的往事。(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根據“合作卡”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酆献鲗W習卡設計為:1.和組員交流一下,學習完這部分你們有什么體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出來的?2.嘎羧久久凝望可能會看到什么?它對礁石親了又親時會想到什么?嘎羧震耳欲聾的吼叫是想說什么?從前面教師指導品讀“重披戰甲”到學生自己合作研讀“憑吊戰場”,體現了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
2.學生想象補白,“在讀這些語句的時候都想到了哪些情景?”
。垲A設(學生可能的補白):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留戀著這曾經浴血搏殺的戰場;它對礁石親了又親,好像在感謝那些救過它的人們;發出吼叫,似乎想說再見了,村民,我要去找我的戰友!嘎羧站在卵石上,仿佛看到了與自己浴血搏殺的戰友和四處逃竄的日寇;它對礁石親了又親,好像聽到戰友在戰場上搏斗時的吼叫聲;發出吼叫,似乎想說您好,我又回來了,戰場!
語文教學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理解。這里,教師引導學生充分談自己的閱讀感受,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久久凝望”“親了又親”“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進行想象補白,利于深刻感受戰象形象。]
3.教師補白描繪,激情引讀。
師:剛才的回答說明你們已經進入到嘎羧的內心世界,那么,你們能把這個片段朗讀一下嗎?(朗讀精彩片段;評價;再指名讀;教師范讀;全班齊讀。)
師:你們的朗讀深深打動了老師,我也想象了當時那動人的情景,現在我填補想象,你們與我一起合作朗讀。(配樂,師生一描一讀預設如下。)
生:嘎羧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
師:──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一定又看到戰友們奮勇搏殺,在槍林彈雨中,排山倒海地沖向敵人!
生: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
師:──那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那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
生: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那是嘎羧在深情地呼喚,呼喚著戰友的靈魂,也在告訴戰友:我將來陪伴你們!
師:同學們,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
生:不!這是一位英雄!
生:我覺得嘎羧是個令人敬佩的軍人!
生:他更是一位垂暮的軍人!
[這里,教師先引導學生整體上悟意悟情,再由意而句,由句而詞,接著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想象補白,一般的教學到此已是很不錯了。然而我們并未僅止于此,而是在學生補白的基礎上進而補充、完善、提升,形成教師優美動情的獨特描繪,師生一描繪一朗讀,“一唱一和”,撩人心扉,激情涌動,出神入化,定會給人留下十分難忘的課堂景觀。
在我們的許多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說、說、說……教師就是不說或不敢說或不會說,那種水平相近、思維相似的說來說去,學生的認識、理解、感悟、情感往往總在原地兜圈子。利用這一巧妙的講解、引領、提升,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誦讀“莊嚴歸去”──深沉吟誦升華情感
1.這位垂暮的英雄來到百象冢旁,一“鎬”一“鎬”地挖掘著埋葬自己的墳墓,尋找自己的戰友,尋找自己的歸宿的時候,同學們又有什么體會呢?
[文中反復出現一個關鍵用語,“挖”,嘎羧的 “一直挖”“不斷挖”“繼續挖” “埋頭挖”“還在挖”……通過一個“挖”字,嘎羧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墳墓,莊嚴地把自己掩埋!這些描寫更加體現了這垂暮的戰象對戰友的忠誠和重情重義!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品析這樣寫的用意。]
2.戰象嘎羧有情有義,帶著對英雄的崇敬,深情朗讀20—23自然段。
。叟錁防首x課文片段。本片段的教學以讀代講,學生通過之前兩個教學環節的過程,已經深刻感悟到戰象的情感,這時候師生深沉吟誦,以聲悟情,以讀傳情,情溢于衷,言于表,定將收到極好的效果。
3.嘎羧走了,從垂暮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戰甲的英武,從重臨舊地到安葬自己,我們漸漸地讀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這片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這是一位重情重義的英雄!讓我們永遠銘記著嘎羧,永遠銘記這──最后一頭戰象!
[這部分教師的總結,教師以獨特的音樂,配樂朗誦結束教學,課件緩變展示戰象生前馳騁沙場的畫面,以精練的語言,動情的演講,來概括嘎羧輝煌的一生,營就一個深沉的基調,一個撩人的氛圍,一定會給人深深震撼而余味無窮的深刻感受。]
4.戰象的故事還沒有結束,用手中之筆去繼續描繪這些動人的場面。布置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也十分感人,請想象嘎羧當時的內心感受,寫下來。
。坶L文短教并不意味著只教重點,刪除其余,而是應當抓住重點片段,教給學習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地拓展學習剩余部分。所以,在教學的最后,應當讀寫結合,布置其他感人場景的練筆,努力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同時,也為第三課時做好準備。]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0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花園學校六年級⑹班 趙 睿
今天,我讀了語文書中的《最后一頭戰象》,深受感動。
西雙版納的象可以用來作戰,在一次血雨腥風的戰斗中,有八十多頭戰象倒地。在埋葬大象時,發現一頭象還活著,就運回寨子。多年后,象不行了,它披上象鞍,要去象冢了。作者悄悄跟在后面,萬萬沒想到,它在曾經戰斗過的江上吻了又吻,在那塊大龜石上親了又親。它沒到象冢去,它到埋八十多頭戰象的地方,跟戰友躺在了一起。
讀過后,你不覺得很感人嗎?不管別人的感受如何,我的熱淚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轉,我被打動得很深,特別是最后一句話:“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边@句話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靈感,它可能覺得,它當時跟同伴一起作戰,多么勇猛,它是有幸被救,要不然,它也將葬身與此。然而,同伴犧牲了,它有幸獲救了。它此刻又回想起了那場殘忍的斗爭;它可能也覺得,要跟同伴做個伴,不讓它們想念它。我們不能到它心里看個明白。但我們能體會到,他那種跟同伴永恒的友誼。此時,痛苦、憐憫、敬佩、感動等種種復雜而凌亂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回蕩。象的友情為什么比人類的友情更打動人?它們的友情為什么有如此力量?
象,它們的友情有這般力量;象,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它們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長久。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凝重、華貴、英武、氣概、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20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
通過入情入境地品讀,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輝煌與莊嚴,感受戰象嘎羧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交流了解,導入新課。
1.大象是人類的好朋友,可以為人類做好多事情,你能簡要地說一說嗎?
2.揭題。
3.故事發生在1969年,到云南西雙版納插隊的動物小說家沈石溪,親眼目睹了一件令他終生難忘的事情,于是他在文章中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它雖然只是一頭象,被人類稱之為獸類,卻具有很多人所沒有的高尚情懷……
4.據題提問。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下面就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讀順。
。2)理解下列生字詞,通過品讀加深理解:威風凜凜、排山倒海、勢不可當、優哉游哉、焦躁不安、久別重逢、英武豪邁、泣不成聲、震耳欲聾、炯炯有神、激越悲壯、浴血搏殺
(3)思考剛才的問題
2.檢查交流;
板書: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
三、品讀課文,感受嘎羧。
。ㄒ唬┱J識英雄,告別村民。
1.默讀課文,找到關于象兵的介紹。
2.了解象兵抗擊日寇前的那段歷史
出示課件:屏幕上出現一幅東亞地圖
日本是一個被大海包圍的彈丸之地。日本軍國主義者野心勃勃,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侵占我國東北三省;1937年,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1939 年3 月,侵占南海群島;1941年12月,日寇占領香港;1942年,日軍侵占菲律賓、緬甸……日軍一次又一次揮舞戰刀,鐵蹄所到之處,山河破碎,生靈涂炭。日軍的暴行也激起了民眾的怒火,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國,燃遍整個東亞。
1943年,當日寇的魔掌伸向云南,伸向西雙版納時,象兵們英勇地扛起了抗日的旗幟。現在,讓我們回到那刀光劍影的戰爭年代,感受那英勇慘烈的戰斗場面吧。
1943年,象兵在西雙版納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斗結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體,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
3.閱讀這段文字,想象當時情景。
八十多頭戰象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地沖向敵人;槍炮聲、喊殺聲、大象的悲壯的吼叫聲回蕩在打洛江畔;在鬼子的槍炮中,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倒地。日寇們鬼哭狼嚎,丟盔棄甲。
4.經過這場驚天動地的戰斗,嘎羧成了幸存下來的戰象。村民們怎樣對待這頭戰象?除了故事中的描述,你還能想象到什么?
。ㄕ菓鹣髠兇蚺芰巳毡竟碜,這個小村莊才免遭戰火的洗劫。村民們對嘎羧特別好,把自己平常舍不得吃的水果送到嘎羧嘴邊;村民們為嘎羧搭起了高大的象房;村民們讓波農丁來專門照顧它;夏天,村民為嘎羧洗澡;冬天,村民給嘎羧生起了火爐……)所有的這些都體現了村民對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 板書:英雄 敬仰
5.指導朗讀相關段落語句
6.村民無微不至的照顧,嘎羧看在眼里,記在心間。時光如水,歲月如梭。一晃二十六年過去了。曾經英武豪邁的英雄老了。嘎羧就要走到生命盡頭了,它舍得離開村民嗎?
7.你能根據這段話設計什么問題來考考大家嗎?(為什么要繞村走三圈?)
8.解疑。
(二)重披戰甲,回想過去
1.嘎羧在離開村子前,它最先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找當年自己曾經披掛過的象鞍。)古人說:讀書貴有疑。現在,讓我們來細細地品讀重披象鞍這一部分,在這段話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學生讀書,勾畫句子,寫問題與體會,教師巡視)
2.交流;
。1)嘎羧為什么要尋找象鞍?在這二十六年間,嘎羧為什么不去看望這位老朋友,而在臨死前才找到象鞍并披掛上象鞍?
。2)哪句話最能體會到嘎羧對象鞍的深深情感的?
、 指名讀讀這句話。
② 哪些詞語打動了你的心?
、 你能讀出嘎羧心中的那份傷感,那份珍惜、那份感動嗎?
。3)嘎羧看到了象鞍,一下子安靜下來,可它的內心安靜嗎?(沉浸在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里)
。4)齊讀體會。
3.小結:嘎羧在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時,首先想到的是重新披掛上它的象鞍,它想起了它作為一頭戰象的輝煌與榮耀,想起了二十六年前那場驚天動地的戰斗,想起了和它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然后,嘎羧踏上了它的不歸路。在這生命的最后時光里,嘎羧還做了哪些事情?它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下節課再來探討這些問題。
五、作業設計
1.繼續朗讀課文,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3課——(齊讀)《最后一頭戰象》。
2.這篇課文描寫了這最后一頭戰象嘎羧的哪些事?(小標題——主要內容)
3.上節課,我們已經學過了——重披象鞍和告別村民這兩部分內容,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接下來的兩個部分。
二、品讀課文。
(三)打洛江畔 緬懷往事
1.自讀課文14自然段,邊讀邊想,有什么地方讀不懂,在書上做個記號,等會兒提出來。
2.交流,可能有;
為什么嘎羧“久久凝望”江面?或嘎羧“久久凝望”凝望的是什么?
為什么嘎羧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
嘎羧為什么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互相交流,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 嘎羧為什么要“久久凝望”? “凝望”什么意思?說話練習:嘎羧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仿佛看到了 。
② 為什么嘎羧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 這塊礁石對嘎羧來說有著特殊的情感:也許 ;也許 ;也許 。)
③嘎羧為什么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嘎羧在大聲地說什么?戰友?鄉親?土地?)
4.此時此刻,相信嘎羧給你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F在我們再把整段話連起來讀讀。
5.創造性復述,加深理解。(自說——指名)
假如你就是嘎羧,來到打洛江畔,怎么說這段話?說的時候,不但要把自己當成嘎羧,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舍,甚至可以調整句子的順序。
6.你覺得這是什么樣的嘎羧?(重情重義、善良忠誠……)
。ㄋ模┌傧筅E,莊嚴歸去
1.離開了打洛江,最后嘎羧來到了埋葬八十多頭戰象的地方——百象冢。
2.它要在百象冢干什么?對一頭老象來說,祖先留下來的象冢,不是它的歸宿嗎?
3.輕聲讀嘎羧挖坑的部分,看看有那些地方讓你感動,讓你震驚,感到不可思議?拿起筆來,給這些句子劃上線,做上披注,寫寫你的體會。
4.交流,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想象:此時的嘎羧是怎樣的嘎羧?(瀕臨死亡、體力不濟、疲憊……)所挖的坑的大?
補充材料:據我所知,嘎羧被村民救回來后,雖然治好了傷,卻留下了嚴重的身殘:腿瘸了,頭歪了,可就這樣一頭戰象,長途跋涉,幾天沒吃,還堅持不懈地挖著,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5.小結:生不能在一起,死也一定在一起,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哪是一頭戰象呀?這分明是一位讓人敬仰的英雄呀!嘎羧走了,帶著他的忠誠,帶著他的情義走了,這一路我們陪他走來,走得艱難卻堅定。把黑板上小詩送給他;
重披鎧甲赴歸途
憑吊戰場情義重
英雄相依共長眠
一片忠誠付青天
6.現在,我們就要離開“百象!绷耍阆雽鹣蟾卖日f些什么呢?
三、課外延伸
1.作家沈石溪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只是為了講一個故事給我們聽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自己說的話。
做至情至性的人,發感人肺腑的文字,在強者面前不示弱,在弱者面前不逞強。淡泊名利,多做實事,這就是我作文和做人追求的境界。
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因此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
2.齊聲朗讀
3.沈石溪還有更多這樣的作品,當你去閱讀他的作品是,你會發現動物像我們人類一樣有著愛情,親情,友情。像我們一樣竭盡全力地生活著,奮斗著,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今天這堂課希望只是一個引子,引導你們去讀更多他的作品,去學習,去思考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埋葬、陣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蒼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練習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并通過入情入境地品讀,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感受作者通過對嘎羧行為、神態的具體描寫,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懷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練習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的相關資料、寫作背景。
2、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
。ㄈ纾簽槭裁粗挥凶詈笠活^戰象?最后一頭戰象怎么來的?最后一頭戰象怎么樣了?寫了最后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
同學們剛才很會思考,提出了這些很有價值的問題,現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
(如:浴血搏殺、泣不成聲……嘎羧為什么不搬東西,整天優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后,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匯報自主合作。
四、布置作業
1、繼續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英雄垂暮
重披戰甲
憑吊戰場
莊嚴歸去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質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情朗讀、想象說寫話等語言實踐活動,體會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懷。
3、體會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背景課件)
1、激情導入。(播放視頻)
2、嘎羧是這場戰斗中唯一幸存的戰象,也是最后一頭戰象。(板書課題)
3、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23課的課題,齊讀。P121
二、速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這篇課文很長,有20__來字,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臨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2、討論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歷程當中做了哪幾件事?
相機板書: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挖掘墓坑
3、引導學生用“先……然后……最后……”這一句式將嘎羧臨死之前做的三件事連起來說清楚。
4、小結:我們在學習篇幅較長的文章時,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辦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抓事件)
三、引導質疑
1、課文主要寫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之死,同時在課文的11自然段也介紹了一般大象的死,請你再次默讀課文11自然段,比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樣?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區別。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時的特點。我們再來看看嘎羧臨死之前做的這些不同尋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樣的疑問?
4、引導學生質疑,梳理問題,明確學習方向。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ㄒ唬┮龑W生研讀第十四自然段,探討嘎羧為什么要重回戰場。
1、找出描寫嘎羧重回戰場的句段讀一讀,用“—”標出描寫嘎羧神態動作的語句,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寫在旁邊。
2、學生自讀體會,劃記詞句,做批注。
3、討論交流,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凝望”“親了又親”“吼叫”等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想象,體會嘎羧的內心,并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懷。
4、小結: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先找出記敘這個事例的相關句段,然后劃記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并抓住這些詞語細細品味,體會嘎羧內心的想法,從而感悟到它真摯的情感,解決了我們心中的疑問。
(二)分組自學“披掛象鞍”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組,交待自學要求。
2、學生自學。
3、小組交流,共同研討
。ㄈ┯懻摻涣鳌芭麙煜蟀啊辈糠值淖x書感受。
1、引導學生重點品讀:
。1)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引導學生抓住“摩挲”“淚光閃閃”等詞語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引導學生感受嘎羧“英武豪邁”的形象,理解嘎羧臨死之前披掛象鞍的原因。
2、深入探究:從你們的朗讀中,我知道你們走進了嘎羧的心,它臨死前要披掛上象鞍是因為什么?
3、小結:同學們,文中的嘎羧不會說話,作者通過描寫它的動作神態來表現它內心的情感。我們如果能抓住這些事例,品味當中的細節描寫,并及時地把自己的想法在書中寫一寫,就能體會到它內心的情感,讀懂它的心。
。ㄋ模┯懻摻涣鳌巴诰蚰箍印辈糠肿x書感受,理解嘎羧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1、學生交流讀書感受,重點品讀:
。1)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一陣就喘息一陣。
從“挖一陣就喘息一陣”,引導學生感受嘎羧挖坑的艱難。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重點引導學生探究“沉”字的深層含義,體會嘎羧奮力挖掘墓坑的內心,感悟它的英雄形象。
2、想象說話,走進嘎羧。
26年前,它曾經和戰友們在這里,26年后,它仍舊要和戰友們。
3、引導學生探究嘎羧的內心:這是一顆怎樣的心。磕銈冏x懂了嗎?
4、讀描寫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詞,引導學生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進行寫話訓練。
5、交流寫話內容,適時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五、總結延伸
1、總結全課,明確下節課學習任務。
嘎羧是一頭戰象,我們卻從這些感人的事例當中,從這些生動細致的描寫當中,體會到它像人一樣豐富的情感,感受到它英雄的形象。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也就是本文作者在他的創作體會里寫道: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豐富的情感,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那么嘎羧還具有怎樣豐富的情感?作者又想引發我們怎樣的思考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布置課外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抓事例 品細節 悟情感
披掛象鞍神態壯士
重回戰場動作英雄
挖掘墓坑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4
聽了劉建英老師執教的《最后一頭戰象》,感受頗多。作為一名年輕的語文老師,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頭叫嘎羧的戰象的故事,介紹了它和人們之間的深情厚誼,描寫了它在臨死前所做的一系列事情,目的是要讓孩子們感受到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由于面對的是六年級的學生,學生們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劉老師在執教本課時采用了從整體入手,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后直奔重點語句進行學習,并沒有采取逐字逐句的講解,而是抓住關鍵詞句,學習生字新詞;對關鍵詞句和語段,特別重視言外之意的理解和表達效果的感悟,這種教授方法可以使孩子們的印象更加深刻。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劉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采用了指名讀、教師示范讀、全班齊讀、自由讀、默讀、大聲朗讀、教師引導讀等各種方式,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想象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通過對嘎羧行為、神態的具體描寫,讓學生感悟到具體、生動的描寫是本文一個重要的表達特點。
此外,劉老師很善于開動學生腦筋,很多地方都是讓學生自己去提問,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充分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空間,真正做到了還課堂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同時,老師的提問也非常簡練,更多的在于引導學生,對于學生的回答劉老師能很好的總結,這些都是我應該向劉老師學習的地方。
當然,這節課也不是非常完美,我個人認為劉老師在課文最后的時候最好應該給學生一個課下練筆的機會,這樣能更加加深學生對這頭戰象的好感,從而能體會到人和動物之間的確是該有著深厚感情的。
厚積方能薄發
──評劉劍英執教的《最后一頭戰象》
重慶市高新區第一實驗小學 彭廷美
一句句簡短的話,滲透著一股股濃濃的情,學生,就這樣,一步步走進了戰象的情感世界;一行行精煉的詩,描繪出一副副活活的畫,戰象,就這樣,一點點定格在學生的內心深處……這就是劉劍英老師課前的期待!這也是劉劍英老師課堂的精彩!
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劉老師的課,簡潔明快,激情飛揚,詩意盎然,自成一統。她的教學設計是粗線條的。沒有細小的教學步驟,沒有繁瑣的過渡語,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小結語和需要記得滾瓜爛熟的總結語。一切都是自然生成,順學而導。所以,備課環節的她,沒有忙碌著去上網尋求現成的教案,沒有期盼著讓年級組給她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磋課,她所做的,就是自己先去深入地領悟課標,自己先去深入地鉆研教材,自己先去深入地去了解學生。然后自行設計,通過試上驗證效果,繼而進一步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
二、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試講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感悟戰象的英武豪邁,劉老師事先選擇了播放影音的課件,然而在那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中戰象仍然只是戰士們象鞍下的配角;為了渲染戰象莊嚴歸去的悲壯,劉老師配以音樂讓學生朗讀,而那音樂,破壞了學生已有的深情,引出來的只是一種言不由衷的悲傷。怎么辦?不用這些課件,如何讓戰象的形象在學生心中立起來、活起來?以讀代講,以讀傳情?那也得有深厚的情感積淀呀!以問促解,以問激情?那怎么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完整的戰象形象!怎么辦?想象?補白?學生如果只能在原地踏步,怎么辦?對!劉老師再也不謙虛了,她加入了這個想象、補白的行列,在學生認識、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文筆優勢,對學生的想象、補白加以補充、完善、提升,形成優美動情的獨特描繪。就這樣,師生一描繪一朗讀,“一唱一和”,撩人心扉,激情涌動。最后,劉老師出示自己親手所作的詩──《戰象魂》,師生們的吟誦再次將情感推向高潮,為《最后一頭戰象》的教學畫上完美的句號。
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濃濃的情意,充溢著滿滿一堂課,將老師和學生的心系得欲罷不能。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呀!劉老師她完全忘記了,只顧動情地一個勁兒地與那僅有的幾位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學生溝通、交流。其余的學生,便漸漸在老師的不知不覺中默默地接受了這種被動。而且,那噴涌而出的情感一發而不可收,使得語文的工具性就此被忽略淡化了,這成了劉老師這堂課最大的遺憾。這是一篇長課文,劉老師抓住重點片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能交給學生學習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地拓展學習剩余部分,學生定能學以致用。在教學的最后,如果能及時布置學生從外貌、動作、神態、叫聲等方面去觀察其他動物的感人場景,這將使第三課時的小練筆取得更好的效果。
總之,這是一堂值得學習的課。因為博覽群書,劉老師方能厚積薄發;因為心有目標,劉老師才會箭無虛發。以后的課堂,希望劉老師能將學生的積極性很好地激發,能將語文的工具性適當地開發。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5
一、談戰象揭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過大象打仗的場面嗎?(沒有)好的,那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ㄕn件出示課文第一段)
西雙版納曾經有過威風凜凜的象兵。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作戰的士兵。士兵騎象殺敵,戰象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群戰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
師:那么這群戰象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生:勇猛、八面威風…..
師:是呀,就是這樣一群英勇的戰象,在一次打擊日寇、保衛家園的戰斗中不幸全部中彈倒地,人們在埋葬他們尸體的時候,救活了一頭身負重傷的戰象,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后一頭戰象)
好,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它的故事,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翻到121頁。(板書)
二、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師: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在臨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2`30)
1、自學反饋:師:這一課當中,有幾個字要大家注意?(課件出示)誰給大家讀一讀?
威風凜凜 日寇 浴血搏殺
撲喇喇 摩挲 斑斑血跡 指名讀——全班讀
師:這個日寇的“寇”字不但難讀,而且難寫,大家看王老師寫一遍(板書寇)看清楚了嗎?拿起筆在書上自己練習寫一遍,看誰寫得又快又好。
2、師:咱們班很多同學的字都寫得非常漂亮。現在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嘎羧在臨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情?想好一件就可以說!指名說并板書:
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抓事件
莊嚴歸去
總結:師:同學們,這篇課文主要就是寫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在臨死之前(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這么幾件事情。同學們,我們在閱讀這種篇幅較長的文章的時候,可以采用這樣抓主要事件(板書:抓事件)的方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ㄒ唬┡麙煜蟀
1、師:同學們,這是一篇動物小說,它的作者沈石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誰自告奮勇地給大家讀一讀?(課件出示)
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
——沈石溪
師:那么課文中的嘎羧有著怎樣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表現它的情感的呢?接下來我們深入學習課文內容。首先我們來看披掛象鞍這一部分內容。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出嘎羧對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并體會它內心的想法。
交流反饋:師:劃好了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師:恩,你真是好眼力,找到了這一部分中最感人的一句。其他同學也找到這一句的請舉手。哇,有那么多呀!看來大家都是“英雄所見略同呀!”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課件出示)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師:你覺得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最能表現嘎羧對象鞍的深厚感情?把他圈出來,并談談你的體會。
指名交流:好,你覺得是哪個詞語?
生1:“淚光閃閃”
師:為什么?說說你的體會?
生2:“久別重逢”
師:它們是多久沒見面的老朋友了?(二十六年)對,很久分別,再次見面,就叫做“久別重逢”。
生3:“摩挲”
師:你關注了嘎羧的動作。
生4:“呼呼地吹”。
……
師5:為什么嘎羧見到象鞍會如此激動?是因為象鞍上有什么嗎?
生:是因為象鞍上留著彈洞,似乎還有斑斑血跡,混合著一股皮革、硝煙、戰塵和血液的奇特氣味。
師:他聯系到課文的后面,非常好!那么嘎羧見到象鞍上的彈洞,斑斑血跡,聞著上面的血液和硝煙的氣味的時候,他會想些什么呢?
生1:浴血奮戰的情景
……
師:是呀,象鞍上有著它輝煌的過去,有著它出生入死的經歷,所以他看到象鞍是如此的激動!同學們,你看,我們聯系上下文(板書:聯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象(板書:展開想象),就讀懂了嘎羧的心,體會到了它內心的情感。那你們能不能讀出嘎羧這種激動的心情呢?大家先練習讀讀這句話。(把聲音放出來)
師:誰練好了,可以自信地給大家讀一讀?(指名讀)評語:你非常的激動!
師:王老師也想讀一讀。我在讀的時候,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我讀一邊想象嘎羧見到象鞍時的動作、心情。(示范讀)“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師:好,睜開眼睛,像王老師這樣帶上你們的體會,帶上你們激動的心情,我們一起來讀!
師:剛才我看到了還有好多同學也找到了一些句子,我也請你給大家來讀一讀。
生1: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像是想得到閣樓上的什么東西。
師:說說你的體會?
生:我體會到了嘎羧想得到象鞍的急迫心情!
師:你能讀出嘎羧的急迫嗎?(生讀)
師:大家能嗎?(齊讀)
師總結:是的,二十六年過去了,嘎羧就快要死了,但是它沒有忘記它是一頭英勇的戰象,沒有忘記自己光輝的過去!它是多么留戀過去的輝煌呀!
同學們,作者就是通過這些動作、神態的描寫讓我們體會到嘎羧內心的情感。如果我們能圈畫出這些重點詞句(板書:圈畫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象,一定能讀懂嘎羧的心,讀出他的深情。這就是品細節的方法。(板書:品細節)
。ǘ┲鼗貞饒
師: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來自學重回戰場這部分的細節描寫,請看自學提示(課件出示)請生讀
自學提示: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的第14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嘎羧內心情感的句子,用“——”劃下來。
2、圈出描寫嘎羧動作或神態的詞語,體會它內心的想法,批注在旁邊,再與同學交流。
師:批注好的,可以四人小組合作交流,大聲說出你的體會。
交流反饋:好,經過剛才靜靜地批注,熱烈的討論,大家一定有一些品細節的感覺了,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讀找到的句子。(課件出示)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口歐 ──口歐 ──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談談你們的體會
生1:“吼叫”——嘎羧似乎在呼喊著戰友們的靈魂,訴說著自己對戰友們的深深懷念之情。評價:你似乎已經讀懂了嘎羧的心!(生讀)
生2:“親了又親”——那塊龜形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也許是戰友們犧牲的地方,他太懷念過去的往事了,所以親了又親。評價:你能抓住親了又親展開想象,非常棒!我們也一起邊讀邊想象!
生3:“久久凝望”——嘎羧一定是想起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場面。全班讀
師:這時的嘎羧內心涌動,身體也發生了變化,它怎么樣了?
生4:這時,它身體膨脹開來…….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師:體會得很深刻!請同學們拿起書,帶上你們的體會,讀出你們的深情:(這時,它身體膨脹開來…….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總結:師:是呀,二十六年前的那場戰斗讓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讓他成為了(最后一頭戰象),在這二十六里,嘎羧無時無刻不在懷念著過去,思念著戰友,但是他滿腔的真情能向誰訴說嗎?(不能)因為他是(最后一頭戰象)所以重回戰場,緬懷往事,睹物思人,它怎么能不激動呢?請同學們拿起書,讓我們齊聲讀這一部分。
(三)莊嚴歸去
師: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嘎羧帶著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之情,帶著對戰友們的深深懷念之情,跋山涉水,趕往百象冢,來到了戰友們長眠的地方,吼盡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為自己挖掘了一個坑。請同學們看文章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我們一起來齊聲讀一讀。(生讀)
師:這兩段話中的哪個細節深深打動了你?指名說
生1: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談談體會。
生2:嘎羧臥在坑底…..凝望著天空。談體會
師:是呀,嘎羧一定有話要說,他想說什么呢?你看到埋在土坑里的嘎羧,你想對他說什么呢?請同學們任意選擇一個內容,寫一兩句話。課件出示:
1、嘎羧想說:“——————————————————————。”
2、我想對嘎羧說:“————————————————————。”
請選擇其中一個內容,寫你最想說的一兩句話。
師:此時此刻,嘎羧在你眼里,還僅僅只是一頭戰象嗎?(不是)它更是一位(英雄)!同學們,課件出示:(齊讀)
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
——沈石溪
師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抓住了課文的主要事件,品位了文章當中的細節描寫,感受到了嘎羧像人一樣的情感。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相信最后一頭戰象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另外,請同學們在課外閱讀沈石溪的其他動物小說(課件出示)《再被狐貍騙一次》、《斑羚飛渡》、《虎女蒲公英》,一定會帶給你們更多的震撼!
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