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年的故事》教學教案(精選11篇)
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年的故事》教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練習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簡單概括地敘述課文內容。
3.了解“年的故事”的內容。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學習重、難點:
1.多種方法認會生字,正確書寫生字。
2.了解我國過年的一些風俗習慣及“過年”的由來的民間說法,從而認識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學前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關于年的知識。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關于過年啊,還有一個傳說的故事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年的故事”吧。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圈畫生字。
1.大聲地朗讀課文,想一想,讀完課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匯報)
2.師:同學們讀的真認真,總結的也非常好。下面同學們拿出筆,一邊讀課文,一邊按自然段圈畫本課的生字和新詞,不認識的字借助生字表中的讀音多讀幾遍。
(教師巡視,心中有數,重點觀察學困生的自學生字情況。)
3.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及時評價并糾正錯誤處。)
4.小黑板出示要認識的生字:
師:這么多的生字寶寶都跳到黑板上來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三、多種方式集中識字。
1.師:同學們認真看黑板,你又發現了什么?生字太多了。學生自由讀幾遍。
2.師:我來指字,你來認。指名讀生字,打亂順序。(讀稍難點的字。)
3.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后一個字。
4.開火車讀生字。
5.師:這節課要認識的生字可真多呀!同學們記得這么快,這么好,一定有什么好的識字方法,說出來聽聽。
(學生匯報。)
6.師:同學們的識字方法真多呀!快點把你最拿手的識字方法告訴給你的同桌!
師:有了這么好的識字方法,記字真快!
我們來做兩個小游戲。
7.你們能快速的讀出這些生字嗎?試一試吧!
師指生字,學生快速讀生字(①搶讀生字。②男女生比賽讀生字。)
師:閉上眼睛想一遍生字。這些生字你們都認識了嗎?
8.師:同學們生字認得非常好,相信會把生字寫得更好。
四、書寫生字。
1.觀察。
2.指導書寫。
3.展示書寫。
五、回文讀。
師:生字我們都認會了,還會組詞,而且還能用部分詞語說話了,同學們真的很了不起。下面就讓我們帶著感情再來讀一讀課文。
(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師:今天,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好,老師獎勵每個學生一顆智慧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并做擴詞訓練,及時糾正錯誤。
2.出示詞語小黑板:指名認讀,能用自己喜歡的詞語說話。
二、朗讀課文,體會我國年的一些風俗習慣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段或句子。(指名讀相關的句子或段落并簡單的說說為什么喜歡。)
3.熟讀課文,同桌之間練習復述課文內容。
4.指名復述課文內容。相互評價。
三、指導書寫生字。
四、學生暢談自己對年的了解即自己知道了過年是怎么回事?
(師生共同交流。)
五、拓展延伸。
1.回家后把故事講給父母聽。
2.繼續搜集關于年的資料,辦一期關于年的手抄報。
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年的故事》教學教案 篇2
學前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關于年的知識。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關于過年啊,還有一個傳說的故事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年的故事”吧。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圈畫生字。
1、大聲地朗讀課文,想一想,讀完課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匯報)
2、師:同學們讀的真認真,總結的也非常好。下面同學們拿出筆,一邊讀課文,一邊按自然段圈畫本課的生字和新詞,不認識的字借助生字表中的讀音多讀幾遍。
(教師巡視,心中有數,重點觀察學困生的自學生字情況。)
3、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及時評價并糾正錯誤處。)
4、小黑板出示要認識的生字:
師:這么多的生字寶寶都跳到黑板上來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三、多種方式集中識字。
1、師:同學們認真看黑板,你又發現了什么?生字太多了。學生自由讀幾遍。
2、師:我來指字,你來認。指名讀生字,打亂順序。(讀稍難點的字。)
3、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后一個字。
4、開火車讀生字。
5、師:這節課要認識的生字可真多呀!同學們記得這么快,這么好,一定有什么好的識字方法,說出來聽聽。
(學生匯報。)
6、師:同學們的識字方法真多呀!快點把你最拿手的識字方法告訴給你的同桌!
師:有了這么好的識字方法,記字真快!
我們來做兩個小游戲。
7、你們能快速的讀出這些生字嗎?試一試吧!
師指生字,學生快速讀生字(①搶讀生字。②男女生比賽讀生字。)
師:閉上眼睛想一遍生字。這些生字你們都認識了嗎?
8、師:同學們生字認得非常好,相信會把生字寫得更好。
四、書寫生字。
1、觀察。
2、指導書寫。
3、展示書寫。
五、回文讀。
師:生字我們都認會了,還會組詞,而且還能用部分詞語說話了,同學們真的很了不起。下面就讓我們帶著感情再來讀一讀課文。
(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師:今天,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好,老師獎勵每個學生一顆智慧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并做擴詞訓練,及時糾正錯誤。
2、出示詞語小黑板:指名認讀,能用自己喜歡的詞語說話。
二、朗讀課文,體會我國年的一些風俗習慣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段或句子。(指名讀相關的句子或段落并簡單的說說為什么喜歡。)
3、熟讀課文,同桌之間練習復述課文內容。
4、指名復述課文內容。相互評價。
三、指導書寫生字。
四、學生暢談自己對年的了解即自己知道了過年是怎么回事?
(師生共同交流。)
五、拓展延伸。
1、回家后把故事講給父母聽。
2、繼續搜集關于年的資料,辦一期關于年的手抄報。
學習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練習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簡單概括地敘述課文內容。
3、了解“年的故事”的內容。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學習重、難點:
1、多種方法認會生字,正確書寫生字。
2、了解我國過年的一些風俗習慣及“過年”的由來的民間說法,從而認識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年的故事》教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了解年的故事,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2.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9個會寫的字,認識15個會認的字。
3.能力目標: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簡單概括地敘述課文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
2.了解我國過年的一些風俗習慣及“過年”由來的民間說法,從而認識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教學準備:
字卡,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結合生活實際導入新課。
學習“貼”“聯”“團”“俗”“代”四個字。
1.播放過年時貼對子、放鞭炮等熱鬧的場面。師問:同學們,看到這段錄像,你們能想到什么時候的場景?生匯報:過年的時候,放鞭炮,貼春聯等。引出“貼”“聯”“團”三個字。(師貼字卡)
貼:學生出字謎識記:獨占錢財(貝本義是錢財)。
教師演示往黑板上貼字卡的過程,引出粘貼這個詞。
要求同桌之間貼近點,引出貼的另一個意思:靠近。
聯:讓學生用手捂上耳朵,聯想一下家里過年的場面。
團:給出口,加字變新字:國、園、圓、困等。
組詞:團體、團結。用團結說一句話:團結就是力量。
團用作量詞:一團(毛線)
團團圍坐、團團圓圓
2.同學們,每到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貼春聯、放鞭炮,全家人團圓在一起,歡歡喜喜地過大年。這種風俗,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來。我們來看“俗”和“代”這兩個生字寶寶。
俗:用講故事方法識記:在山谷里有一個村莊,一個人來到這個村莊后就入鄉隨俗了。引出風俗、習俗。
俗的另一個意思:大眾化的,最通行的。俗語=俗話
代:這個字寶寶,大家太熟悉了,我們學習古詩的時候都要知道作者的朝代,那你都知道哪些朝代呢?
爺爺、爸爸和你叫?生:祖孫三代。
3.過年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我們每個人都盼望著過年,那你們知道嗎?關于過年啊,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年的故事》吧。(師板書課題)
4.學生齊讀課題。
二、朗讀課文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2.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寶寶。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提問“年”在古代的時候指什么?生:兇猛的野獸。
3.學習“兇”“野”“獸”。
兇:數筆劃識記。結構:半包圍。筆順:
野獸:指家畜以外的獸類,天性兇猛,尤其指野生的哺乳動物。
師出事動物的圖片(小貓、小狗、老虎、獅子、企鵝、駱駝、豹)請學生從中挑出真正的野獸。
野:注意讀音是整體認讀音節。
組詞:田野、原野。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獸: 記字形,上象耳,中象頭,下象腳踩地。讀音是翹舌音。
4.知道了年是一種兇猛的野獸,那它長什么樣子呢?又什么特點?引出吼。
吼:讓學生大吼一聲。吼叫,狂風怒吼。
5.指導朗讀第一段:“它長著獅子頭,牛身子,生氣時大吼一聲,地動山搖。”不難想象年的兇猛的樣子,(播放年的FLASH課件)要求大家在讀的時候要讀得夸張些,突出年的兇猛、吼和地動山搖。
6.全班齊讀。
四、學習二、三自然段。
1.如此兇猛可怕的野獸,人們為什么要和它作斗爭呢?怎樣斗爭的?結果怎樣?(課件出示問題)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后,同桌討論問題。
3.學生匯報問題后,師出示“缺”“莊”“漸”“敲”“扭”“逃”的字卡。學生小組合作集中學習6個生字。
缺:換一換方法識記“缸”。擴詞:完美無缺,缺一不可,缺點(造句)
莊:字謎:廣闊的土地。讀音,擴詞:莊稼、村莊、莊嚴
漸:漸漸地意思是一點一點地,一步一步地。(造句)同義詞:慢慢地。
敲:拿小棍做敲的動作。形聲字:高表音,象手(又)拿小棍輕擊的樣子。
敲打、AABB(敲敲打打)
扭:做動作,扭頭。區分:紐扣、電鈕。俗語:強扭的瓜不甜。
逃:字族識字,兆字家族:挑、跳、桃。
4.指導朗讀二三段。
“這一次‘年’又竄進村莊,一看到這些,嚇得扭頭就跑,逃進深山,再也不敢出來了。”這主要寫了“年”逃跑時的樣子。在朗讀的時候,語速要加快一些,突出又、看、嚇、扭、逃、再這幾個字,讀出年逃跑時的狼狽。
5.男女生比賽讀,選兩名代表。
五、學習四自然段。
孩子們,古代的勞動人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戰勝了兇猛的野獸“年”。我們應該為他們驕傲,為他們自豪。后來為了紀念勝利……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六、師指讀生字,生開火車拼讀,組詞。
七、字寶寶大家都會了,相信你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好,指名讀文。
八、寫字指導。
食:書寫時要注意人字的撇捺要寫得舒展,最后一筆是點。
兇:的書寫要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它在虛宮格中的位置,要把字寫得勻稱美觀。
九、課件出示詞(爆竹詞卡),指名讀,正確后發出爆竹聲。
十、小結:
年的故事同學們都了解了,老師希望你們能把這個故事,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講給你得爸爸媽媽聽。
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年的故事》教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了解年的故事,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2.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9個會寫的字,認識15個會認的字。
3.能力目標: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簡單概括地敘述課文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
2.了解我國過年的一些風俗習慣及“過年”由來的民間說法,從而認識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教學準備:
字卡,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結合生活實際導入新課。
學習“貼”“聯”“團”“俗”“代”四個字。
1.播放過年時貼對子、放鞭炮等熱鬧的場面。師問:同學們,看到這段錄像,你們能想到什么時候的場景?生匯報:過年的時候,放鞭炮,貼春聯等。引出“貼”“聯”“團”三個字。(師貼字卡)
貼:學生出字謎識記:獨占錢財(貝本義是錢財)。
教師演示往黑板上貼字卡的過程,引出粘貼這個詞。
要求同桌之間貼近點,引出貼的另一個意思:靠近。
聯:讓學生用手捂上耳朵,聯想一下家里過年的場面。
團:給出口,加字變新字:國、園、圓、困等。
組詞:團體、團結。用團結說一句話:團結就是力量。
團用作量詞:一團(毛線)
團團圍坐、團團圓圓
2.同學們,每到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貼春聯、放鞭炮,全家人團圓在一起,歡歡喜喜地過大年。這種風俗,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來。我們來看“俗”和“代”這兩個生字寶寶。
俗:用講故事方法識記:在山谷里有一個村莊,一個人來到這個村莊后就入鄉隨俗了。引出風俗、習俗。
俗的另一個意思:大眾化的,最通行的。俗語=俗話
代:這個字寶寶,大家太熟悉了,我們學習古詩的時候都要知道作者的朝代,那你都知道哪些朝代呢?
爺爺、爸爸和你叫?生:祖孫三代。
3.過年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我們每個人都盼望著過年,那你們知道嗎?關于過年啊,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年的故事》吧。(師板書課題)
4.學生齊讀課題。
二、朗讀課文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2.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寶寶。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提問“年”在古代的時候指什么?生:兇猛的野獸。
3.學習“兇”“野”“獸”。
兇:數筆劃識記。結構:半包圍。筆順:
野獸:指家畜以外的獸類,天性兇猛,尤其指野生的哺乳動物。
師出事動物的圖片(小貓、小狗、老虎、獅子、企鵝、駱駝、豹)請學生從中挑出真正的野獸。
野:注意讀音是整體認讀音節。
組詞:田野、原野。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獸: 記字形,上象耳,中象頭,下象腳踩地。讀音是翹舌音。
4.知道了年是一種兇猛的野獸,那它長什么樣子呢?又什么特點?引出吼。
吼:讓學生大吼一聲。吼叫,狂風怒吼。
5.指導朗讀第一段:“它長著獅子頭,牛身子,生氣時大吼一聲,地動山搖。”不難想象年的兇猛的樣子,(播放年的FLASH課件)要求大家在讀的時候要讀得夸張些,突出年的兇猛、吼和地動山搖。
6.全班齊讀。
四、學習二、三自然段。
1.如此兇猛可怕的野獸,人們為什么要和它作斗爭呢?怎樣斗爭的?結果怎樣?(課件出示問題)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后,同桌討論問題。
3.學生匯報問題后,師出示“缺”“莊”“漸”“敲”“扭”“逃”的字卡。學生小組合作集中學習6個生字。
缺:換一換方法識記“缸”。擴詞:完美無缺,缺一不可,缺點(造句)
莊:字謎:廣闊的土地。讀音,擴詞:莊稼、村莊、莊嚴
漸:漸漸地意思是一點一點地,一步一步地。(造句)同義詞:慢慢地。
敲:拿小棍做敲的動作。形聲字:高表音,象手(又)拿小棍輕擊的樣子。
敲打、AABB(敲敲打打)
扭:做動作,扭頭。區分:紐扣、電鈕。俗語:強扭的瓜不甜。
逃:字族識字,兆字家族:挑、跳、桃。
4.指導朗讀二三段。
“這一次‘年’又竄進村莊,一看到這些,嚇得扭頭就跑,逃進深山,再也不敢出來了。”這主要寫了“年”逃跑時的樣子。在朗讀的時候,語速要加快一些,突出又、看、嚇、扭、逃、再這幾個字,讀出年逃跑時的狼狽。
5.男女生比賽讀,選兩名代表。
五、學習四自然段。
孩子們,古代的勞動人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戰勝了兇猛的野獸“年”。我們應該為他們驕傲,為他們自豪。后來為了紀念勝利……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六、師指讀生字,生開火車拼讀,組詞。
七、字寶寶大家都會了,相信你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好,指名讀文。
八、寫字指導。
食:書寫時要注意人字的撇捺要寫得舒展,最后一筆是點。
兇:的書寫要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它在虛宮格中的位置,要把字寫得勻稱美觀。
九、課件出示詞(爆竹詞卡),指名讀,正確后發出爆竹聲。
十、小結:
年的故事同學們都了解了,老師希望你們能把這個故事,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講給你得爸爸媽媽聽。
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年的故事》教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聲音編織的故事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目標:
l.培養學生傾聽各種聲音的習慣,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引導學生感受和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并能夠對各種聲音產生聯想,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能力。
3.在聲音創編的活動中養成仔細觀察事物的習慣,激發學生創造的興趣和意識,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材分析:
聲音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的一種自然現象,通過對聲音的探索,可以引發學生對聲音的興趣,使他們獲得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學生利用各種不同的聲音材料,不僅可以創造出各種聲音,還可以利用這些聲音材料表現一定的楊景。在此過程中感受聲音的強弱、長短、音色、高低。這些知識雖然沒有直接講授卻已經滲透在有趣的創造活動之中。
通過尋找聲音──模仿聲音──創造聲音──利用聲音表現情景,從創造單一的聲音到創造有一定內容的聲音是一個提高的過程,中間蘊藏著極大的創造性。這樣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完成對聲音的初步探索。
教學重點:
創造聲音并用聲音“編織”故事。通過創編音樂的實踐活動,引發學生對創造的興趣并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難點:
對聲音的聯想。學生雖然對生活中的聲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沒有從聲音引起聯想的經驗。通過本課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逐步建立起對聲音的聯想,為探索聲音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方法:
從學生模仿熟悉而喜愛的動物的叫聲入手,培養學生傾聽聲音的習慣;引導學生對聲音產生聯想,發展和豐富學生的想像力;在教師逐步引導啟發下,學生模仿制造一定的聲音來表現一定的情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學用具:
計算機、教學輔助課件、小堂鼓、小镲、響板、三角鐵、鬧鐘、跳繩、毽、皮球、舞蹈用的扇子和手絹。
板書設計:(教學輔助課件)
第一部分:由五張動物圖片組成:小貓、老牛、小狗、小羊、狼。每一張圖片可鏈接到下一張這種動物的放大圖,下面可播放這種動物的聲音文件。
第二部分:由九個聲音文件組成,分別是電話鈴聲、打雞蛋的聲音、打噴嚏的聲音、跳水聲、滴水聲、汽車飛馳聲、刮風聲、球場歡呼聲、嬰兒的哭聲。
第三部分:由三個聲音文件組成。教師可根據教學情況,選用二或三個內容。第一個聲音文件是一個穿高跟鞋的人走到汽車邊,開車走遠了。第二個聲音文件是汽車啟動──出發──飛馳──堵車──靠邊停車。第三個聲音文件是打雷──閃電──下大雨──小雨──雨停──雨滴。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階段目標:引導學生模仿熟悉的動物的叫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回答:我喜歡小貓。我喜歡小猴子。我喜歡大熊貓。我喜歡老虎。我喜歡羚羊。我喜歡小鳥……
教師:地球上生存著的動物,不論體型的大與小,性情溫和與兇悍,都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下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請你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我看到子一只可愛的小貓。
教師:小貓怎樣叫?誰能學一學?
個別學生模仿。
教師:你學得真像。我們聽一聽小貓是怎么叫的。
播放課件:小貓的叫聲。
教師:你還看到了什么?
學生:我看到了一頭老牛。
教師:你來學一學老牛的叫聲。
個別學生模仿。
教師:你學得真像。我們聽聽老牛的叫聲。
播放課件:老牛的叫聲。
教師:還有哪位同學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我還看到了小羊。
教師:小羊怎么叫?誰來學一學。
個別學生模仿。
教師:你學得真像。我們一起聽聽小羊的叫聲。
播放課件:小羊的叫聲。
教師:你還看到了什么?
學生:我看到了一只斑點狗。
教師:狗怎么叫?誰來學一學?
個別學生模仿。
教師:這是一只大狗還是一只小狗?大狗怎么叫?小狗怎么叫?叫聲有什么不同?
學生模仿并回答:大狗的叫聲低、粗。小狗的叫聲高、細。
教師:請你告訴我你還看到了什么?
學生:我看到一只狼。
教師:狼怎么叫?誰來學一學?
個別學生模仿。
教師:在生活中,我們與狼的接觸非常少。我們來聽一聽狼的叫聲。
播放課件:狼的叫聲。
二、傾聽聲音,建立學生對聲音的聯想
階段目標:教師引導學生養成傾聽聲音的習慣,引導學生分辨模仿并簡單說明這些聲音的特點,建立對聲音的聯想。
1.謎語導入:
過渡語: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模仿得也很像。下面請大家猜個謎語。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兩邊,說話聽得見,相互不見面。
學生:是耳朵。
教師:耳朵是干什么用的?
學生:耳朵是來聽聲音的。
2.傾聽聲音:
教師:對了。下面清同學們仔細地聽,請你告訴我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教師操作:播放第一種聲音。
學生:這是電話鈴聲。
教師:電話鈴聲說明什么?
學生:電話鈴響說明來電話了。
教師操作:播放第二種聲音。
學生;把雞蛋打在碗里。
教師:把雞蛋打散,然后放進熱油鍋里,就可以做什么?
學生:炒雞蛋、攤雞蛋。
教師操作:播放第三種聲音。
學生:有一個人在打噴嚏,他感冒了。
教師操作:播放第四種聲音。
學生:把石頭扔進海里。在游永地里,有人從岸上跳進水里。
教師操作:播放第五種聲音。
學生:開汽車的聲音。
教師:汽車怎么開的?
學生:汽車快速開過去。
教師操作:播放第六種聲音。
學生:水龍頭沒有關緊在滴水。下雨后房檐上的剩余雨水順著房檐流下來落在水坑里。
教師操作:播放第七種聲音。
學生:這是刮風的聲音。
教師:這是什么季節的風?
學生:這是冬天的狂風,很冷,吹得人搖搖晃晃。
教師操作:播放第八種聲音。
學生:這是球場上,進球后人們的歡呼。
教師操作:播放第九種聲音。
學生:這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的哭聲。
教師語:小寶寶怎么了?
學生:他餓了,要吃奶。他尿了。他想讓媽媽抱。
3.傾聽有情節的聲音。
教師請:同學們聽得很認真,想像力也很豐富。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把幾種聲音組合在一起,可以告訴我們一個故事。下面,我請同學們聽兩組聲音,聽聽它們告訴我們什么事情。
教師操作:播放第一組聲音。
教師: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學生:走路的聲音、開車的聲音。
教師:誰在走路?怎么聽出來的?
學生:一個阿姨在走路。因為我聽到鞋跟敲擊地面發出清脆的聲音。
教師:阿姨子什么去了?
學生:阿姨走到汽車進,開汽車走了。
教師:怎么聽出汽車開走了?
學生:因為汽車發動后,汽車開動的聲音越來越小,說明汽車開走了。
教師操作:播放第二組聲音。
學生:我聽到打雷、閃電、下雨的聲音。
教師:這段聲音說明了一件什么事情?
學生:天很陰,遠處傳來串串雷聲,一個閃電,下起了大雨。
教師:雨下了很長時間,后來呢?
學生:一邊下一邊在打雷。后來雨越下越小,最后停了。
教師:你怎么聽出來越下越小?
學生:雨聲越來越小,說明雨小了。最后沒有聲音了,說明雨停了。
教師:最后,是什么聲音?
學生:雨滴聲,是房檐上的雨水滴到水坑里。
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年的故事》教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反復朗讀父親的話,明白口頭上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的身體沒什么兩樣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或課件, 釘子和木板。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實驗激趣,導入課文題目
1?教師拿出一塊木板和一顆釘子,把釘子釘入木板。接著請一個同學上臺拔出。師:同學們,木板上留下了什么?板書:小孔。(順勢過渡)小孔雖小,卻凝聚著一位父親的智慧。
齊讀課文題目。
2? 讀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匯報交流,檢查預習情況
1?大家帶著問題自己小聲地讀一讀課文,注意把預習中遇到的較難的字詞,多讀兩遍。
2?指名分段讀課文,注意要求學生讀得正確通順。
3?齊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
4?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只要學生說個大概就給予肯定)
5?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嗎?
(1)爸爸的話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父親要以這種方式教育孩子,不覺得太費時間嗎?
(3)壞脾氣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嗎?
三、 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再讀課文,針對黑板上的問題,把你讀懂的內容、獲得的啟發、自己的感受講給全班同學聽。
2?團結就是力量,我們一起解決了問題,讀懂了課文,學會了在合作交流中集思廣益,真是受益匪淺。請大家帶著自己的感悟再讀課文,勾畫出啟發你的句子。
3?釘子的故事給我們哪些啟發?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父親的話。
(1)用把父親的話勾畫下來,多讀幾遍。
(2)聯系課文和自己的感受理解父親的話。
(3)從父親的話中你明白了什么?
(4)父親的話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在交流中總結本文主旨:口頭的傷害與傷害身體沒什么兩樣。
四、 拓展與升華,運用與積累
1?結合實際,讓學生談一談壞脾氣在生活中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傷害與懊悔、不便與煩惱。
2?教師用搜集的資料說明:壞脾氣不但傷害別人,還危害自己的健康。
3?積累園:把本文中給你印象最深的語句抄寫在采蜜本上,多讀幾遍,最好能背下來。
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年的故事》教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積累1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學習“提示語”在中間的句子。
4、體會課文中主人公講文明的品質。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生字,積累10個詞語。
2、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學習“提示語”在中間的句子。
教學難點
學習“提示語”在中間的句子。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引入):
1、今天我們要學習兩個關于做人的故事。
直接出示課題“18、做人的故事”
齊讀課題。
2、這兩個故事的名稱分別是什么?(檢查預習情況)
(1)為什么要說“謝謝”
(2)面對小夜鶯感到羞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尤其是主人公的名字。
(2)讀通句子,不讀破句。
(3)想一想,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學生交流: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爺孫。
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個分別叫奧莉婭和莉達的小姑娘。
學習生字:莉(形聲字,組詞:茉莉花。提醒:人名不能作為組詞的內容出現)
3、完成填空:
誰來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呢?你可以老師給的提醒,也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說說。
故事一:爺爺和孩子口干舌燥,這時,的河水地流動。他們喝了起來。爺爺喝完后對小河說。又告訴小男孩,( )喝了水是不說謝謝的,而( )是需要這個詞的。
故事二:奧莉婭把吃剩的東西( ),而莉達把吃剩的東西,因為她當著( )。
指名匯報。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思,讓我們一個一個地來細細品味。
故事一:
1.出示故事的題目:為什么要說“謝謝”,質疑:
看了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想考考大家?(誰說“謝謝”?做了什么事后說“謝謝”?)
2.學習描寫小河的句子:
因為天氣炎熱,所以爺爺和小男孩來到小河邊喝水。這是一條怎樣的小河呢?請你劃一劃描寫河水的句子。
出示:清涼的河水緩緩地流動,發出輕輕地潺潺聲。
理解詞語:緩緩、潺潺(翹舌音)
3.理解小男孩的話。
爺爺喝了這么清的河水后對小河說謝謝!小男孩聽了,他笑了起來。
出示:
“您為什么要對小河說‘謝謝’?”他問爺爺,“要知道,小河不是活人,它聽不到您的話,也不會接受您的感謝。”
(1)指名讀。找找提示語。說說如何讀好提示語在中間的句子。
(2)自由感悟。交流朗讀。合作讀。體會小男孩此刻的心理活動。
4.理解爺爺的話。
(1)讀爺爺的話,想:人與狼有什么區別?為什么人要說謝謝呢?
(2)平時你在什么情況下也說“謝謝”的?
5.聽了爺爺的話后,小男孩沉思
起來,他會想些什么?(人應該講禮貌,也可以說人懂得感恩。)
6.你想對小男孩說些什么?
故事二:
1.出示題目:面對小夜鶯感到羞愧
師述:有這樣一個畫面,兩個小姑娘走了一段令人疲倦的路程后,坐在地上邊聽夜鷹唱歌,邊吃東西,吃完東西后,他們各自怎么做的?用“ ”劃出有關句子。
2.交流后出示句子。
學習生字:
剩:給乘加個部首。
撕:做個撕的動作。
指導朗讀。指名讀,分男、女生讀,體會兩個小女孩說話時的語氣。
3.你能說說她們不同做法的原因嗎?奧莉婭把垃圾扔進灌木叢是因為——,而莉達則是覺得——
奧莉婭——誰也看不見。
莉達——當著夜鶯的面感到羞愧。
4.想想:莉達說這句話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中間的省略號省略了什么?
為什么當著夜鶯的面羞愧?(人要講衛生。)
5.齊讀第二個故事。想想你喜歡誰?為什么?
四、拓展:
1、鍛煉口頭表達:你還知道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2、鍛煉閱讀能力:朗讀《做人的故事》中的另一個小故事。
五、課文:
受人幫助應適時表達謝意,而注意公共場所的衛生應該是人的一種自覺的行為,不能因為“誰也看不見”,就忘記做人的原則。這兩則故事教會我們兩個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
六、作業布置:
1、完成描寫和抄寫本。
2、熟讀課文。
3、和身邊的同學演一演這兩個故事。
4、你能把你知道的做人的道理編成一個故事嗎?試著寫下來。
板書設計
18做人的道理
講禮貌
講衛生
課文中的兩個小故事淺顯易懂,學生只需多讀幾遍就能理解意思,得出結論。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質疑,自己解答。雖然有些孩子問的問題比較幼稚簡單,但學生之間的問與答的互動活動,使得課堂活力四射,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在這樣的課堂中,作為老師的我說的話還是多了點,也許是心中對學生的不信任造成的吧。以后,我要多放手,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堂這個舞臺展示出更多元化的個性。
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年的故事》教學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自學生字、新詞,初讀課文,知大意。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
同學們,蘋果從樹上落下來是許多人都見過的現象。二百多年前有一個人看到后,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蘋果既不往旁邊飛,也不往天上飛,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東西在吸引它呢?”經過他反復推測、不斷研究,終于發現了宇宙間的規律“萬有引力定律”,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板書:牛頓
那么,我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是寫牛頓的什么事呀?
(小時候。)
板書: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
(牛頓為什么要做風車?他是怎么做風車的?風車做成功了沒有?在這中間有什么事情發生?……)
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有的問題通過讀課文就能解決,有的問題解決不了,另外,還產生了一些新問題,咱們一并放到第二課時解決。
二、教師范讀課文。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提示學生注意“摔 shuāi”“受 shu”“任 rèn”“攢 zǎn”等讀音。
(1)本課多音字較多,教師可采用給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的方法,作鞏固練習。
(2)提示學生同一個字用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所選的讀音也不相同。
2.指導學生識記字形。
“頓”左右結構,左邊第四筆是“豎提”不要寫成“豎彎鉤”;右邊最后一筆是“點”不要寫成“捺”。
“庭”半包圍結構,右下邊是“廷”,不要寫成“延”。
“零”上下結構,下邊是個“令”字,不要寫成“今”字。
“麥”上下結構,不要把上邊的豎,下邊的撇連起來寫。
“憤”左右結構,右邊中間是個“艸”,右邊最后一筆是“、”。
“遇”半包圍結構,右邊第七筆是“|”,不要寫成“豎鉤”。
“慣”左右結構,右上角第四筆是“|”,不要寫成兩個“、”。
為了區別形近、同音字,可采用組詞的方法進行鞏固練習。
頓 庭 推 憤
噸 挺 堆 噴
通 羞 獎 遇
桶 差 槳 偶
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年的故事》教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 根據ABAB樂段不同的風格來表演年獸的故事。
2、 在驅趕年獸的情景表演中,萌發幼兒勇敢品質。
活動準備:
ABAB樂段、手鼓、雪鈴、紅紙等
活動過程:
一、 玩年獸的故事:
聽說年獸住在海里,他一年出來一次,每年出來時,先伸出他的手、腳他走路時這樣,每年什么時候過年,年獸就要出來吃人。大家非常的害怕,就都跑到山上躲起來了。今年,來了一個乞丐,他發現村里一個人也沒有,這時他碰到一個老婆婆,忙問:人都到哪里去了?老婆婆說:我已經很久沒有住在自己家里了,有一個怪物要來吃我們,所以都躲到山上去了,你也快走吧。乞丐說:我不怕,我要住在這里。我要打死年獸。
在一個風鎬月黑的晚上,年獸出來了:我忍了一年,我先吃誰呢?男人?女人?老人還是小孩?口水一直在流。問:年獸長得什么樣?請你來學一學。他來到村里,怎么一個人也沒有,年獸不相信,他一直走,來到了老婆婆家。為什么乞丐沒有走?他用什么方法趕走年獸的?都不是,他用鞭炮嚇跑了年獸,我們來學學鞭炮發出的聲音。我們用小手做做鞭炮的聲音。年獸一步步走到一個小朋友身邊,幼兒就做出鞭炮發出的聲音。當年獸又過來時,乞丐發現了一張紅紙,他趕緊舉起紅色的紙,年獸“啊”嚇得跑回去了,年獸被嚇破了膽,躲在海里再也不出來了。
二、 用樂器來玩年獸的故事
1、 幼兒自選樂器
2、 年獸躲在哪里?年獸出來了(教師走,有種地震山搖的動作)小朋友做乞丐。
年獸走路的時候,會發出什么聲音?地震了,我們一起來學學年獸。
3、 請幾位幼兒扮演年獸,看看他們會靠近哪里?你要吃誰,就靠近誰?(手鼓組、雪鈴組)
年獸想:怎么會這樣,我要再去一次(找紅色的衣服)從此,年獸躲在大海里再也不敢出來了。
三、 延伸活動:
年獸在海里,他很孤單,他很想一個朋友,他說:我再也不吃人了。這時,有一個勇敢的孩子,不怕年獸,就和他做了好朋友。
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年的故事》教學教案 篇10
訓練目的:訓練學生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清楚地表達出來。
訓練重難點:如何把聽來的故事按一定順序寫具體。
訓練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聽聽樂樂和文文的對話,他們在討論什么?
2、我們從小都讀過故事,你聽過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呢?
3、生交流。
二、聽故事,了解寫故事的一般要求。
1、聽磁帶講故事,聽的時候注意聽仔細,邊聽邊想邊討論。聽清楚故事講的誰?故事是怎樣發生的,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最后結果又怎樣。
2、生聽完故事后把聽到的和小組成員交流,沒有聽明白的地方要問清楚。
3、學生口述自己感興趣的故事。
4、從剛才口頭講故事的過程中,你知道怎樣把故事寫好呢?
⑴、把故事的發生,最有意思的地方及結果寫清楚。
⑵、要一段一段寫。
⑶、每段開頭空兩格,每句話要加好標點。
三、選定材料。
1、看來寫聽來的故事并不難!同學們小組交流一下。
2、教師列舉學生口述的幾個故事,啟發思考:故事都很有趣,該把它們寫一寫了。
3、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學生選定自己要寫的材料。
第二課時
一、提筆。
1、根據自己口述開始,教師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2、寫完后,自己讀一讀,看是否把故事怎樣發生的,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最后結果又怎樣寫清楚。
二、互相誦讀習作,共同分享的樂趣。
三、分小組交流習作,說說自己或別人的優點。
四、展示臺:聽來的故事。
教學反思:
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年的故事》教學教案 篇11
學習目標
①認識8個生字。能正確讀“規矩、膽瓶、笑逐顏開、金幣、自言自語、披頭散發、堡壘、鐵*、違背、解救、無惡不作、榮華富貴、倒霉、恩將仇報、起誓、簡
短、口吻、下流無恥”等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漁夫是怎樣用智慧戰勝魔鬼的。
③理清文章脈絡,簡要地復述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又于《東郭先生和狼》的閱讀材料。
A案
●導入課文,激發閱讀興趣
我小的時候,就讀過《漁夫的故事》,好長好長的一個故事。多少年過去了,我還難忘故事中的漁夫和魔鬼。你們想讀這個故事嗎?今天我們就根據這個故事,開展“一分鐘故事比賽”,比一比誰能把長故事變成短故事,講得繪聲繪色。
●自己讀書,了解課文內容,練習簡要講
●講故事比賽
①小組初講,評出最佳故事選手,參加班級比賽。
a.商定比賽評價規則。
師生一起討論商定,大體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評價:抓住故事主要內容,講得流暢完整,時間控制在一分鐘內。
b.小組比賽。
②全班比賽,評出優秀小組。
●拓展閱讀,鼓勵課外閱讀
①讀資料袋,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②故事導讀:我國民間也流傳著一個故事,與《漁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處。《漁夫的故事》是講智慧的漁夫戰勝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薦大家讀的故事,則是講智慧的農夫收服了狡猾兇狠的狼。想讀一讀嗎?
③讀《東郭先生和狼》,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和與《漁夫的故事》的相似之處。
附故事:
東郭先生和狼
晉國大夫趙簡子率領眾隨從到中山去打獵,途中遇見一只像人一樣直立的狼狂叫著擋住了去路。趙簡子立即拉弓搭話,只聽得弦響狼嚎,飛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趙簡子非常惱怒。他駕起獵車窮追不舍,車馬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這時候,東郭先生正站在馱著一大袋書簡的毛驢旁邊向四處張望。原來,他前往中山國求官,走到這里迷了路。正當他面對岔路猶豫不決的時候,突然躥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憐地對他說:“現在我遇難了,請趕快把我藏進你的那條口袋吧!如果我能夠活命,今后一定會報答您。”
東郭先生看著趙簡子的人馬卷起的塵煙越來越近,惶恐地說:“我隱藏世卿追殺的狼,豈不是要觸怒權貴?然而墨家兼愛的宗旨不容我見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說著他便拿出書簡,騰空口袋,往袋中裝狼。他既怕狼的腳爪踩著狼頷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壓住了狼的尾巴,裝來裝去三次都沒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軀,把頭低彎到尾巴上,懇求東郭先生先綁好四只腳再裝。這一次很順利。東郭先生把裝狼的袋子扛到驢背上以后就退縮到路旁去了。不一會兒,趙簡子來到東郭先生跟前,但是沒有從他那里打聽到狼的去向,因此憤怒地斬斷了車轅,并威脅說:“誰敢知情不報,下場就跟這車轅一樣!”東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說:“雖說我是個蠢人,但還認得狼。人常說岔道多了連馴服的羊也會走失。而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況一只不馴的狼呢?趙簡子聽了這話,調轉車頭就走了。
當人喚馬嘶的聲音遠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說:“多謝先生救了我。請放我出來,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卻改口說:“剛才虧你救我,使我大難不死。現在我餓得要死,你為什么不把身軀送給我吃,將我救到底呢?”說著它就張牙舞爪地向東郭先生撲去。東郭先生慌忙躲閃,圍著毛驢兜圈子與狼周旋起來。
太陽快下山的時候,東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對狼說:“我們還是按民間的規矩辦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說你應該吃我,我就讓你吃。”狼高興地答應了。但前面沒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問杏樹。老杏樹說:“種樹人只費一顆杏核種我,20年來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實、賣我的果實,享夠了財利。盡管我貢獻很大,到老了,卻要被他賣到木匠鋪換錢。你對狼恩德不重,它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撲向東郭先生,這時正好又看見了一頭母牛,于是又逼東郭先生去問牛。那牛說:“當初我被老農用一把刀換回。他用我拉車幫套、犁田耕地,養活了全家人。現在我老了,他卻想殺我,從我的皮肉筋骨中獲利。你對狼恩德不重,它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聽了又囂張起來。
就在這時來了一位拄著藜杖的老人。東郭先生急忙請老人主持公道。老人聽了事情的經過,嘆息地用藜杖敲著狼說:“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講父子之情嗎?為什么還背叛對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辯地說:“他用繩子捆綁我的手腳,用詩書壓住我的身軀,分明是想把我悶死在不透氣的口袋里,我為什么不吃掉這種人呢?”老人說:“你們各說各有理,我難以裁決。俗話說‘眼見為實’。如果你能讓東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裝一次,我就可以依據他謀害你的事實為你作證,這樣你豈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興地聽從了老人的勸說,然而卻沒有想到在束手就縛、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東郭先生的利劍。
●作業
①回去任講一個故事給家人聽。
②讀讀記記:
規矩膽瓶金幣堡壘鐵*違背解救倒霉起誓簡短口吻
下流無恥笑逐顏開自言自語披頭散發無惡不作榮華富貴恩將仇報
B案
●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①從圖入手:(播放課文插圖)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覺漁夫此時怎樣?你推測事情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自讀故事,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①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②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漁夫救了魔鬼,魔鬼為什么要殺害漁夫呢?你對漁夫有什么看法?
③簡要講述這個故事。
●交流討論
①指名讀課文,認讀生字。
②交流思考的問題。
a.交流魔鬼為什么要殺漁夫。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魔鬼說的話是真的嗎?使學生明白,魔鬼是兇惡和狡猾的,魔鬼的殺人本性是不會改變的,魔鬼是不懂得報恩的。引導學生讀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b.交流對漁夫的看法。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根據情況對學生點撥:漁夫戰勝魔鬼,憑的是什么?你是從哪看出來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會上當呢?指導學生讀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讀出漁夫的智慧。
總結:看來,漁夫說的沒有錯。人的智慧是能壓制妖氣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戰勝邪惡的。從漁夫的身上,我們領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創設情境,口語交際
①情境(多媒體播放家門口漁夫和妻子的對話圖):收服了魔鬼的漁夫,拖著漁網回到了家。妻子見他空手而歸,就問:“發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條魚都沒打上來?”漁夫說;“你聽我慢慢講講海邊的故事吧。”漁夫的妻子說:“說吧,可要簡短點,我還要去織漁網呢!”想想漁夫會怎樣簡短地講給妻子聽?
②情境(多媒體播放一群人圍住漁夫圖):傍晚,漁夫把打魚的人們都叫到一起,又會怎樣跟他們講魔鬼的事?漁夫們又會說什么?
先在小組里分角色講,再請講得有特色的小組在全班講。
●作業
①讀讀記記本課要求讀記的詞語。
②把故事講給家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