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大雁歸來》教學反思(精選2篇)
八年級語文下冊《大雁歸來》教學反思 篇1
《大雁歸來》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表達了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盡早發現一些教學不足,比如說教學設計上出現哪些問題、課堂交流和啟迪是否得當、課后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從而為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累計經驗。
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品味的環節。
一是讓學生速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并以“讀了 ,我知道了 !钡木涫街v述你所知道的內容。并給學生作了示例:讀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大雁通常是在三月飛回來的。
二是讓學生小組討論,品味語言,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樣給學生一個固定的句式:“讀了 ,我感受到了 。”和上一個環節一樣,給學生一個示例:讀“一只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沖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在對比中,我感受到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在作者心中,大雁與人類一樣具有靈性。
同時還設計了一個仿寫的環節,給學生一個句子:“一只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沖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毕茸寣W生對句子進行分析,找到特點,然后進行仿寫練習。許多學生都寫出了較好的句子。
例如:一根白發說明不了歲月的蒼老,但當銀發占據全部的黑發時,人就老了。
一只青蛙的來臨說明不了夏天的到來,但當一陣蛙鳴沖破了六月的暖和的細雨時,夏天就來到了。
一滴雨點的掉落說明不了暴風雨的來臨,但當狂風雷電沖破那烏云密布的昏暗時,暴風雨就來到了。
一片兒雪花的來臨說明不了冬天的到來,但當一場狂風暴雪擊破了臘月的寒氣時,冬天就來到了。
一棵小草的萌發說明不了春天的到來,但當大地披上綠紗時,春天就來到了。
這一節課使我又一次深刻的意識到只有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課堂才能夠活起來。這樣的課學生喜歡上,語文中的聽說讀寫練習也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八年級語文下冊《大雁歸來》教學反思 篇2
《大雁歸來》節選自《沙鄉年鑒》,這是一本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由美國著名生態學家、被譽為“大地的觀察者和思考者”的利奧波德所著。
反復研讀文本以后,有以下幾點思考:
。1)《大雁歸來》應定位為一篇“觀察筆記式”的散文(隨筆)作品而不是科學小品,由此確定本課教學重點應該是通過品味語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
。2)對《大雁歸來》的主題有多種解讀,我的看法是:“呼吁‘環保’”顯然淺了一些;“呼喚‘野性’的回歸”更多的帶有“個性解讀”痕跡;而教參中認定的“ 保護野生動物、珍愛野生動物”則完全不符合作者的“土地倫理”觀念,是一種誤讀。其實,只要結合作者的觀念,我們不難發現,作者真正追求、一心向往的其實是自然萬物之間平等、和諧的境界。如何使學生理解作者的這一觀念,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本課的教學設計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層層推進。既體現了“語文”課的本色,又實現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范例七
1、培養學生骨干,落實學困生輔導。我通過安排兩次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交流。在整個過程中實現了對學生骨干的培養,讓骨干帶動其它學生學習,多次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參考內容,既是拓寬所有學生的視野,更是對學困生進行有益幫助,他們從課件的內容上感受到了應學習掌握的知識點,又可以幫助其記筆記,平時教師只是一味點撥,板書少量內容,學困生記筆記很困難,多媒體完全解決了這一困難,還節省了大量教學時間,有利于增大課堂容量,讓優生吃個飽,學困生學個好!
2、圖、文、聲完美結合,生動有趣。教學中多次運用多媒體課件,課件內容很豐富,圖、文字、聲音完美結合,學生聽起課來就不覺的枯燥無味了,從而減輕了學習知識的`難度。尤其是激發了學困生學習知識的熱情,這是傳統課堂根本不能辦到的。多媒體教學真是趣味無窮!
3、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農村遠程教育資源,在整合多媒體課件時盡量做到將知識性、美觀性、娛樂性容為一體,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讓全體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從而使學困生樂學,優生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