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母雞》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2篇)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母雞》教學設計范文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變化。
3、了解母雞的母愛
4、聯系實際,感受母愛,學會感恩母親。
【教學重點】
1、把握作者情感的變化。
2、體味作者對母愛的贊頌。
【課前準備】
1、課件制作。
2、學生收集有關母雞的資料,收集動物感人的故事,收集有關母愛的古詩、名句、作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發意識
1、上節課我們到老舍先生家看了他的古怪又可愛的貓,今天我們還到他家去做客,看看他的那只母雞。
2、板書:
3、從題目你了解到什么?
二、默讀課文,抓住情感
1、把握態度變化: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作者對母雞感情態度的詞語、句子。
思考:
“我”對母雞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讓學生在總體把握中也能對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
2、總體感知:
“我”對母雞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一向討厭──不敢再討厭(喜歡)。
3、討厭之由:
⑴請同學們列舉母雞的罪狀。
⑵說出“我”對母雞態度的句子:
我一向討厭母雞。
沒完沒了,并且沒有什么理由,討厭!
……使人心中立刻結起了小疙瘩來
更可惡的是……
……被它吵得受不了
三、細讀課文,品位情感
1、感情的峰回路轉:
母雞的哪些表現讓我不敢再討厭它?
(讓學生簡單概括地說,既是學生理解的表現也有助于他們的概括能力。)
2、感情的體味:
說一說:
你喜歡哪種情況下的母雞?說出你的理由?并告訴大家這時候的母雞是一只的母雞。
小老師:
請你告訴大家你覺得要注意哪些詞語和句子?
朗讀是該用怎樣的語氣?
(情感由學生自己把味,并把這種內情外化之。)
3、情感的提升:
寫一寫:
把前三段換一種語氣來寫,讀了讓人覺得母雞很可愛,而不是討厭。
提示可以學習前面課文的寫法,如反語,貶詞褒用等
(動手既是讓學生對文章感情的進一步體驗,又讓學生有了更深的提升。)
4、情感的回歸:
《母雞》讓你讀懂了什么?
(第九自然段)
(回到文章的主旨,體會作者的為文之意)
5、情感的延伸:
你知道哪些贊頌母愛的古詩?
(唐代孟郊的《游子吟》為最)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母的名句?
(聯系實際,讓學生把對母愛的理解結合自身來理解,這也是學習此文的一個關鍵。)
四、知識拓展,自主學習
1、交流:
你知道那些動物的感人故事?
2、老師的推薦:
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情。
(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養成課外學習的好習慣。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自主、探究學習方式。)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母雞》教學設計范文 篇2
【設計理念】
葉圣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葉老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略讀課文的教學,應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教師要更加放手,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根據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和本組課文的選編意圖,《母雞》教學設計以閱讀方法的訓練、表達方法的習得為主,在閱讀方法的訓練中滲透人文精神,并以閱讀方法的深化為延伸點,組織課后拓展性閱讀。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尊敬的情感經歷,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
【課前準備】
制作PPT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播放母雞叫聲,引入課題。
2、通過《貓》引發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響亮地讀課題。
二、明確要求,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與難讀的詞語的讀音,了解預習情況。
2、默讀閱讀提示,明晰學習任務。
⑴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⑵比較一下,《母雞》和《貓》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設計意圖】閱讀提示是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實踐活動的主導,從提示入手,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略讀課的學習,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三、初讀感知,了解感情
1、自由讀課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寫對母雞情感變化的句子,用“——”畫出。
師相機板書:一向討厭不敢再討厭
2、讀這兩個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辨析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
3、質疑:讀了這兩句話,你有什么要問的嗎?(打上小問號)(預設:老舍先生為什么討厭母雞?他后來為什么又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4、快速瀏覽,理清條理
課文的哪些段落寫了老舍先生討厭母雞?(1——3自然段)哪些段落寫他不敢再討厭母雞(4——10自然段),把課文分成兩個部分。
【設計意圖】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通過質疑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書,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本篇文章在情感表達上的一個特點就是先抑后揚,這兩個句子是課文板塊劃分的線索,抓住了這樣的關鍵句,提綱攜領,建構出簡約的教學框架。
5、學法遷移,小組自由選擇內容,研讀課文
出示閱讀提示,要求小組選擇感興趣的板塊學習。
1.(選擇第一部分)自主讀書,找找作者討厭母雞原因,在小組中交流。
2.選擇第二部分)自主讀書,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在小組中交流讓你感動的語句。
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運用上學習方法,進行小組學習。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明確的學習任務是對學生進行略讀能力的訓練的關鍵。
四、小組交流,品評長短,體會感情
(一)小組反饋——品讀母雞令人討厭之處
1、把母雞的罪狀一一列舉出來,以“這是一只的母雞。”的句式。
罪狀一:這是一只叫聲討厭的母雞。
老舍先生用了哪些詞來形容母雞的叫聲?引導重點理解“如怨如訴”,感受母雞“無病呻吟”的形象。
這是運用了什么樣的方法?(板書:擬人),
這一組描寫動物的文章都用上了這樣的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罪狀二:這是一只欺軟怕硬的母雞。
它欺誰?怕誰?
罪狀三:這是一只愛炫耀的母雞。
它是怎么炫耀的?能通過讀把這只愛炫耀的'母雞展現在我們眼前嗎?
2、小結寫法:這一部分作者先說——齊讀第一句,再用具體事例寫出討厭的原因,(板書)這種圍繞中心句的寫法,就叫——總分式寫法,你在哪篇課文中也見識過這種寫法?
【設計意圖】本組四篇課文都是描寫動物的文章,在寫作特點上都涉及擬人化的寫法,所以在“討厭”板塊的設計中,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勾聯前三篇文章學習的內容,結合本篇課文,在寫作方法上相似之處給予提示,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對本組文章表達方法的領會。
(二)小組反饋——品讀母雞令人尊敬之處。
1、出示“這是一只的母雞。”
2、課件出示第9自然段,找出第二部分的中心句。
3、學生交流反饋有體會的句子。
a:第5自然段:抓住“挺著脖兒、歪著頭、挺著身兒”這幾個動作的詞來體會“負責”。
b:第6自然段吃食的情景,將雞雛和母雞進行對比,體會慈愛。
c:與搶食的大雞作斗爭,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體會母雞的勇敢。
d:從夜間啼叫體會母雞的負責辛苦。這是一位為了自己的孩子日夜操勞的雞母親。
理解詞義:這里再一次具體地描寫了母雞的叫聲,這是怎樣的叫聲?聯系上下文想想這里的“頂”是什么意思?
想象畫面:透過這兩個“頂”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黃鼠狼來了,雞媽媽頂尖銳、頂凄慘地叫些什么?黃鼠狼朝小雞們撲來啦,雞媽媽又會怎樣?)
回旋引讀:孩子們,是什么讓母雞這樣無怨無悔,不辭辛勞地為孩子們付出呢?是啊,這都是出自她對孩子們深深的愛呀!(板書:母愛)難怪老舍先生贊嘆道:“它偉大,因為它是——。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對母雞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這樣的母親讓人感動,所以作者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這樣的母親讓人尊敬,所以作者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4、(出示麻雀喂食圖)請學生用上圍繞中心句展開描寫的方法,把從圖上看到的、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學生寫,巡視指導,指名說,評議。
深情地讀一讀課文的第9自然段。
【設計意圖】本板塊教學中,對于母雞夜間啼叫的段落,教師采用精讀課的精教細講,在這里設計這個精講的環節,可以為學生閱讀能力的遷移提供保證。而對于板塊中的其它段落,則是采用組織學生集體交流,教師適當地引導并對難點進行適當點撥解疑的方式。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了略讀教學追求的“精略相輔,略中有精,教略而學不略”。在最后,教師抓住文章圍繞中心句,展開具體描寫這一寫作特點,設計了寫話練習,運用寫法,感受母愛,練筆和激情,一舉兩得。
五、總結寫法,比較異同
1、辨析《貓》和《母雞》在情感表達上的不同點。
2、那么除了情感表達方面,這兩篇文章在表現小動物的特點時還用上了哪些方法?(圍繞中心句、用具體事例、擬人手法)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作為精讀課文的延伸,我們在設計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從“異同”入手,不但要注重學法上的遷移、運用,同時也要注重新舊知識的比較、聯系。本組中的《貓》與《母雞》同是老舍先生的文章,并且所涉及的題材、寫作方法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難得可貴的是,兩篇文章的情感表達方法截然不同,所以要引導學生從內容、結構、語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比較閱讀,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母雞》教學設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1、能隨文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體會本文與《貓》相比,不同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檢查預習
1、回顧課文《貓》,導入新課。
2、自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
3、檢查預習,正音:
如怨如訴、反抗、欺侮、成績、凄慘、慈愛、辛苦、可惡、一撮兒毛
(回憶舊知,為感知寫作手法的差異埋下伏筆。)
二、理清脈絡,嘗試分段
1、找一找:
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并以此為依據把課文分成兩段。
2、評議。
(從作者的情感主線入手,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結構,感知寫作線索。)
三、研讀文本第一部分,培養概括能力
1、1~3段中哪些地方最能體現母雞令人討厭?找到重點詞、句劃下來,想想原因。能干的孩子每段試用1~2個詞概括原因。
第一段:
抓“沒完沒了”、“沒有什么理由”等詞,幫助學生提升概括:
無病呻吟。
(學生能總結出“吵鬧”、“煩躁”即可。)
第二段:
抓 “忠厚”、“趁其不備”等詞,概括:
欺軟怕硬、暗箭傷人
第三段:抓“發狂”、“恨不能讓全世界知道”等詞,概括:
自大、愛炫耀。
(在研讀中培養語感與概括能力;教師即時反饋提升學生的語言,加深理解。分層要求,兼顧差異。)
隨機理解句子:
“母雞下蛋的時候可愛叫了,就是聾(lóng)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體會畫線部分夸張的寫法,照樣子說一說:
這道題太簡單了,___________________
去少年宮的路我太熟了,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寫作方法,感受夸張手法的生動幽默。仿照句子說話,進行遷移創造。)
四、自主探究,圍繞主題研讀課文
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變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說明這一原因的句子,畫下來。
出示:
它負責、慈(cí)愛、勇敢、辛(xīn)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這三句話環環緊扣、層層遞進、意義深刻,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聚焦中心句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對關鍵詞句的敏銳度,也為學生解讀作者態度轉變的原因提供了依托。)
2、圍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研究4~10段,圈劃詞句,說說感受,還可以寫寫旁注。
3、自學、交流、補充、評議:
預設要點:
(許多詞句中都蘊含好幾層含義,學生只要能說得有理有據即可。)
母雞所做的一切(保護、喂養、照顧、教育子女)都是作為母親盡責的表現。
慈愛:
“一點兒”東西就“緊叫”;雞雛的肚子“像湯圓似的”,自己卻“消瘦”許多;給雞雛取暖;任憑雞雛在它身上調皮,“一聲”也不哼。
勇敢:
“不論……總是”;“假若……一定……連……”
辛苦:
“立刻警戒”:換詞解釋“警戒”,消瘦、夜間睡不好……
(引導學生緊密圍繞主題研究課文,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感受。教師協助,在關鍵處予以提示點撥,為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中心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4、感情朗讀4~8段:
體會母愛改變了母雞,深入理解中心句。
5、“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研究“不敢”,讀出敬意。
(自主研究、討論后,再次聚焦中心句,帶著更深的理解二次朗讀,提升情感體驗。)
五、體會寫作方法,嘗試遷移運用
1、引導理解作者對貓和母雞情感的不同,造成寫法的差異。對比優缺點能更突出轉變的不易。
(抓住情感線,大致感受寫作手法的差異。)
2、老舍現在對母雞敬佩有加,再聽到母雞的叫聲,還會覺得它煩嗎?感興趣的試完成三星題:
改寫課文第一段,寫出“喜歡”的情感。
(機動,視課堂時間,可安排回家完成。)
【板書設計】
無病呻吟 勇敢
欺軟怕硬 母愛 負責
拼命炫耀 慈愛
辛苦
……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母雞》教學設計范文 篇4
閱讀材料:
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兒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設計意圖:
這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寫的一篇文章。作者通過寫自己對母雞的前后兩種不同態度,使讀者體會到雞成為母親后是一位英雄,進一步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閱讀材料所選的這一節通過對母雞保護雞雛的動作和神態的細致描寫,生動地展示了一位母親的形象。同時也幫助學生學習抓住動作和神態的描寫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
練習設計:
1、事先安排學生觀察一種動物的一組動作和神態(比如:吃食、喝水、游泳等)。
2、聽寫所選的這段話,想想這段話寫的是什么,寫得好在哪里。
3、模仿選文的寫法,把一種動物的一組動作和神態(比如:吃食、喝水、游泳等)寫具體,寫生動。
操作說明:
1、請你先聽老師把選文讀一遍,想想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聽寫選文內容。
3、分別用“——”和“~~~~~”標出聽寫的這段話中母雞保護雞雛的神態和動作的內容,說說你畫出的內容寫得好在哪里。
4、模仿寫段,模仿選文的寫法,把一種動物的一組動作和神態(比如:吃食、喝水、游泳等)寫具體,寫生動。
5、交流修改。
學生習作:
我家的兩只小烏龜最愛吃火腿腸了,這我可是太了解了,它們吃食這可真是“千古第一吃”——真能吃啊!剛剛開始,小時侯雖然還得把火腿腸用牙簽挑碎才吃,但它們長大了,我就一根火腿腸一下放進去也可以自己享用了。它們吃食真有趣,剛開始放上火腿腸,它們還不敢靠近,但人一走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著火腿腸來了,小嘴一張,食物馬上就進去了,它們哪里知道,我還站在高高的沙發上偷偷看它們吃食呢!
點評:這段話寫的是作者觀察了自己家的小烏龜吃食的過程把內容記錄下來了,能抓住小烏龜的動作寫清楚。
以前,我做完作業,最喜歡和我家的小狗樂樂玩了。我們經常玩的游戲是“扮家家”。我會先把樂樂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讓它在一邊玩。它時而轉眼睛,時而對我“汪汪”地叫幾聲,叫一會就搖動尾巴,朝我慢慢走來。有時,不小心碰到了我擺放好的小板凳就摔了一個大個跟頭。我在一旁忙著“燒飯”、“燒菜”。不一會兒,做好了一桌子的美味。樂樂和我一起高興地“飽餐一頓”。
點評:這段話寫得很生動,能把自己和小狗一起玩耍的過程寫具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抓住了小狗的叫聲、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使整段話看起來很生動。
我想起兩年前,我和爸爸、媽媽在澳大利亞的企鵝島看過的小企鵝。那一天,下著濛濛細雨。我們登上了企鵝島的觀賞長廊,導游特別關照大家不許使用電筒和任何有閃光燈的設備,以免嚇到企鵝。
傍晚七點半左右,我聽到有人說:“企鵝來了,來了。”我沖到前面,果然看到海灘上三三兩兩的有一些小小的身影搖搖晃晃地在移動。近了,近了,只見企鵝們一家家的小心謹慎的從長廊兩邊穿過,燈光下,我看到它們個頭大約只有40—50cm左右,身上的大衣發著藍油油的深色的光,就象一個個穿著燕尾服的紳士,高貴極了。
點評:這段話的選材很獨特,能觀察別人不大到的動物的動作。作者能用上比喻和擬人的方法,把企鵝的穿過長廊的過程寫具體、寫生動。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母雞》教學設計范文 篇5
[設計理念]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把閱讀、理解、品味感悟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把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教師,讓教師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以質疑明確學習方向,以自讀自悟體會課文內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和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3、感受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經歷。
4、學習課文抓住特點,用事實說話,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教學重點]
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突破方法:找出重點詞句,反復朗讀、理解,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抓住特點,用事實說話,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突破方法:從描寫母雞動作、神態的句子中學習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法與學法]
師:引導教學法
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同學們都準備好了嗎?可以上課了嗎?
今天我們學的是哪一篇課文?(沒舉手的后悔了吧!)齊讀課題。這篇課文誰寫的?(你舉手真快!)(老舍)
老舍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主題鮮明,通俗易懂,生活氣息濃郁,還有生動感人的細節描寫。快打開67頁看看吧。
二、學習課文
(一)了解作者對母雞的情感態度
1、請同學們不發出聲音,快速瀏覽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部分,找出兩句表示老舍對母雞情感態度的話來。
一向討厭
學生匯報,板書 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這兩句話?同學們齊讀一次. 不敢再討厭
請你們根據老舍先生對母雞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態度快速地把課文分為兩大部分。
2、第三自然段為什么要分到第二大段,有什么理由?這一段是兩種不同情感的過渡,叫過渡段,起著什么作用?(承上啟下)主要是為了引出下文,所以分在第二大段。
3、第一句話中的“一向”是什么意思?(一直、一直以來)
“一向”說明作者討厭母雞的時間長,讀時要重讀。
同學們再讀這兩句話。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
(二)學習第一部分
1、我們帶著問題來學習課文。先請大家默讀1-2自然段,想:老舍先生為什么討厭母雞?
沒結沒完
2、母雞的叫聲有什么特點? 板書 如怨如訴
發了狂
3、老舍先生觀察母雞十分細致,寫了三種不同情況下的母雞的叫聲,都是為了說明什么?(我一向討厭母雞),作者聽到母雞沒結沒完的叫聲討厭母雞;聽到母雞如怨如訴的叫聲十分討厭母雞;聽到母雞發了狂的叫聲再也受不了啦。誰能讀出作者厭煩的情緒。分三種叫聲層層遞進指導朗讀(厭煩、再厭煩點、十分厭煩)。作者對母雞的討厭是一次次加深,所以說“我”一向討厭母雞。
(三)學習第二部分
1、為什么后來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呢?
課文有一個自然段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原因,你找到了嗎?是課文的第八自然段,大家自由讀讀這三句話,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為什么說母親是偉大的,作者為什么稱母雞為母親呢?為什么說母親就是英雄?……)貼出中心段。
2、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前面4-7自然段中的一些感人的具體事例。
(1)我們先學第四自然段,同學們自由讀第四自然段,不動筆墨不讀書,悄悄拿起筆劃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或關鍵詞。思考你劃的詞或句表現了母雞什么樣的品質,同桌互相說一說。(板書:負責、勇敢)
(2)“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會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戒嗎?可母雞卻立刻警戒起來,這說明了什么?
“立刻警戒”用擬人的手法把“母雞”的負責寫得活靈活現。它是怎么警戒起來的?
教師適時指導朗讀(朗讀的時候我們就試著通過母雞警戒的動作讀出它的認真負責來)。誰愿意來試試?
(3)小結學法:讀 劃 思 說 讀
請大家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怎么學習第四自然段?首先,老師請大家(讀),在讀的同時,老師還要求大家(劃),接著(思考)你劃出的句子表現了母雞什么樣的品質,再跟同桌(說),最后再讀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4)請同學們就按照這種學習該當,從5、6、7自然段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開始自學。匯報交流,指導朗讀。
①品讀句子: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
朗讀提示:吃了食的小雞雛身體有什么變化?看到小雞圓圓的肚子,母雞欣慰地笑了,可是它自己的身體卻怎么樣了?(消廋)它為什么會消廋許多呢?這體現了母雞什么樣的品質?(板書:慈愛)
是呀,母雞的心里只裝著小雞雛們,為了小雞雛的健康成長,它自己卻消廋了許多。這一句話運用了對比的寫法,讀時要注意情感的變化:讀小雞雛的變化,心情(高興),讀母雞的變化,要帶著心疼和敬佩的語氣去讀。指名讀,齊讀。
②讀一讀,比一比
它若伏在地上,有的雞雛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它一聲也不哼。
在夜間若是有了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
自由讀讀這兩句話,說說母雞有什么不同的表現?它什么情況下一聲不哼,什么情況下放聲啼叫?小雞啄,母雞會疼嗎?母雞為什么會一聲也不哼?這體現了母雞什么樣的品質?(慈愛)夜間有了一點動靜,他為什么放聲啼叫,而且那么尖銳,那么凄慘?這體現了母雞什么樣的品質?(負責、勇敢、辛苦)
作者用對比的寫法寫了母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十分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它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男女生比賽讀。
3、學完了母雞帶養小雞雛的一些感人事例,你知道母雞為什么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呢?你知道母親為什么是英雄嗎?
是的,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它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是一位英雄。(齊讀)跟老師讀:負責、慈愛、勇敢、辛苦。讓我們帶著對這只母雞的無比尊重與贊美再讀這幾句話。(齊讀)
有了一群小雞雛的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證明它當之無愧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一位英雄。(板書:母親)難怪作者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這個時候,作者對母雞只是不再討厭嗎?作者對母雞還產生了什么樣的情感?(作者喜歡上了母雞,而且無比地尊重這只有了一群小雞雛的母親),讓我們帶著無比尊重的敬意齊讀課文第二大段。
三、拓展延伸
1、學了《母雞》一課,你想到了誰?(學生說)你想到了媽媽關心你的哪一件事
2、小雞雛們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把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用一兩句話寫在書中的空白處,回家說給媽媽聽吧!
板書設計:
沒結沒完
一向討厭 如怨如訴
發了狂
18 母雞 負責 母親
不敢再討厭 慈愛 (偉大)
勇敢
辛苦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母雞》教學設計范文 篇6
在設計這一課之前,看了許多名家的教學理念書籍,特級教師張貽宇在他的一篇文章曾說過:“一個普通教師務必做到心中有三:一有學生,二有《課程標準》,三有課本。對學生和課本,對學生和課本要熟悉,爛熟于心。對《標準》的基本原則,應付諸教學實踐,微觀落實。如語文學科上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每課必須看得見,摸得著,能測驗。”
想讓學生在自讀中感受作者寫作的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懷,“讀”要貫穿始終,但又不能機械重復。每一次的“讀”形式上要有變化,功能上也要有變化,在層次上也要有提升。初讀,認讀生字,再讀,整體干支放,三讀,角色體驗,四讀,感悟寫法。這讓我仿佛看到一條曲徑通幽的小路。心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備好課之后,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讀”要以多種形式讓學生讀懂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從這個意義上講,看一個教師水平如何,不是看她講課怎么樣,而是看他所教班的學生讀的怎么樣。除此之外,還要做到“心中有學生”一個教師愛不愛學生只要看他是否象母雞一樣不厭其煩地教兒女學本領就可以了。
雖然做了許多的準備工作,雖然也是信心滿滿想上好這節課,但似乎上課就總是“遺憾的藝術”在課下還是難免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備一節課不僅是關注課本,關注學生,關注《標準》這么簡單,要把眼光放的遠一些,這樣學生才能在你的帶領下遨游于廣闊的語文天地。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母雞》教學設計范文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讀自悟,小組交流探究的方法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經歷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教學難點:
掌握生字的`音、形、義;了解課文內容
教具:
課文朗讀帶
教學方法:
自讀自悟合作交流。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一定見過母雞,也觀察過母雞,你們對它有哪些認識呢?學生自由發言
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老舍先生是怎樣觀察母雞的。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生字讀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讀連貫
2、學生畫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3、把難句、長句進行反復朗讀訓練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學生分片斷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學習生字
出示生字卡,學生拼讀,抽讀。
重點指導讀準字音:怨雛啄集瘦
學生討論記憶生字字形的小竅門。
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學生習字
3、結合語句理解詞語的意思
4、聽課文錄音朗讀課文,學生說一說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四、鞏固朗讀
1、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師具體指導,學生評議,再讀。
2、學生自由品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問題。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母雞》教學設計范文 篇8
【教材內容】
《母雞》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需一課時)。
【教材分析】
《母雞》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寫了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只淺薄 ,媚俗的母雞。后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學情分析】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可以先讓學生自瀆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讀書體會。
【教學理念】
教學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 ,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作者從討厭母雞到喜愛這一思想轉變的原因。
2、難點:
讀重點句子,感受作者情感經歷,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描寫,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在熱愛生活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淘氣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雞》。
板書課題:
母雞
讀題。
二、導讀、梳理要點
1、讀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2、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3、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三、自瀆自悟
1、學生自瀆課文:
給自然段標序,勾畫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理清文章條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匯報交流:
討厭母雞:第1~3自然段。
喜歡母雞:第4~10自然段。
3、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⑴ 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我一向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⑵ 作者分別通過哪些事例具體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慨括。
(如:隨處亂叫 欺軟怕硬 發狂炫耀 負責 感受 勇敢 辛苦)
⑶ 聯系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有開始“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兩種觀念,你認為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5、那作者寫《貓》也是用這種方法嗎?他是怎樣寫貓的呢?看看課文再討論。
(《貓》一文中流露的自始至終是喜愛的情感,而本文體現的是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變化。)
四、小結
同樣是寫小動物,用的方法不同,給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學們在自己的寫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達方法。
五、積累詞句
感興趣的詞語勾一勾,句子寫一寫,讀一讀。
【板書設計】
16、母雞
貓──古怪、可愛(圍繞中心句寫)
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同的認識)(突出特點)
【練習】
一、將詞語補充完整
沒完( )( )如( )如( )趁其( )( )防聲( )( ) 雞犬( )( )聞雞( )( )殺( )儆( )雞( )( )皮
二、讀完了課文,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不再討厭母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老舍筆下的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你眼中的母雞是怎樣的呢?說一說并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母雞》教學設計范文 篇9
認識一個人需要多種不同的角度嗎?在生活中,答案無疑是肯定的,本課學習中也是如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大板塊:"小女孩父親眼中的愛因斯坦"、"小女孩眼中的愛因斯坦"、"讀者眼中的愛因斯坦",讓學生多角度地、全面地認識愛因斯坦這一人物。從小女孩父親眼中,我們讀出了愛因斯坦的偉大,他在科學領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響。從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們讀出了愛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節。從讀者的眼中,我們讀出了更多:他謙虛、寬容、有禮貌、平易近人、誠實幽默知錯就改、熱情友好、童心未泯……透過文本,透過生動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透過一雙雙充滿童真的眼睛,我們走近了生活中的愛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體會到了他的平凡中的偉大。
西師版語文教材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練、以演促讀",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別讀、小組讀、開火車讀、齊讀等等,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閱讀,幫助學生進一步感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形成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課時的教學我主要抓住重點和難點,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的方式組織教學。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直接描寫愛因斯坦語言、神態和動作的語句進行自讀體會,交流感悟,讓學生充分得自我解讀文本,擁有自己個性化的觀點與感受。理解人物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進而感悟人物偉大而平凡的品格,和愛孩子、樂于與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突破文本難點。同時潛移默化的滲透學習方法和寫作知識,更適合高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母雞》教學設計范文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課后生字;與《貓》進行比較,了解文章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閱讀了解母雞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對母雞的熱愛,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并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了老舍先生的《貓》,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在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同時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讀完后想想作者眼中的母雞是怎樣的?
3、檢查生字詞。
4、作者眼中的母雞是怎樣的?他對母雞的態度前后發生了什么變化?
三、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哪些自然段是寫作者討厭母雞的?哪些自然段是寫喜歡母雞的?
2、學習課文1—3自然段。
(1)輕聲讀,想想作者為什么會討厭這只母雞?你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用筆劃出來,用一個詞概括作者討厭母雞的原因。
(2)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深化認識:
抓住:顫顫巍巍、如怨如訴,體會母雞無病呻吟。
趁其不備、狠狠,體會母雞欺軟怕硬。
運用夸張的手法體現母雞拼命炫耀自己。
3、學習4-10自然段。
過渡:作者既然那么討厭母雞,后來為什么改變了對母雞的態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嗎?
(1)快速默讀課文,用筆劃一劃,作者為什么改變了對母雞的態度?
(2)出示第九自然段讀。
(3)讀4—8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地方看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朗讀并想象說話,進一步體會母雞的勇敢、負責、慈愛、辛苦:
母雞可能會怎樣警告自己的雞雛?
小雞躲在媽媽的懷抱里有什么感覺?
四、升華主題。
看到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時還僅僅是喜歡那么簡單嗎?
難怪作者會這樣地贊嘆道: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五、學習寫法。
1、作者一開始非常討厭母雞,后來卻是那么地敬佩母雞,由一開始的“一向討厭”到后來的“不敢討厭”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你認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那作者寫貓也是用這種方法嗎?他是怎樣寫貓的?
3、小結:同樣是寫小動物,用的方法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同學們在自己的寫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達方法。
六、總結
學習本課后,你有哪些收獲。
七、作業
練習寫自己熟悉的小動物。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母雞》教學設計范文 篇11
教學目標:
1、熟悉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宏大。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宏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尋常的小動物,可是在喜愛生活的老舍先生看來,卻猶如一個既得意又調皮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連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二、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
要求:圈誕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思索:(1)筆下的母雞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想想對母雞的態度前后發生為什么了變化?(厭煩—敬重)
小結:哪些自然段是寫厭煩母雞的?(1——3段)哪些是寫敬重母雞的自然段?(5——10段)
3、反應溝通相機板書
過渡:為什么會厭煩這只母雞,你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用筆畫出來。
4、學習1—3段
a、依據學生的答復相機點撥,深化熟悉:
抓住:顫顫巍巍、如怨如訴,體會母雞無病呻吟。
趁其不備、狠狠,體會母雞欺軟怕硬、暗箭傷人。
運用夸大的手法表達母雞舍命炫耀自己。
b、讀出母雞以上的品德。
過渡:既然那么厭煩母雞,后來為什么轉變了對母雞的態度,你找到了隱秘了嗎?
5、學習4—10自然段
a、要求:自讀用筆畫一畫,這些語句中表達了母雞什么樣的魅力與情懷?
b、相機點撥并想象說話體會母雞的英勇、負責、慈祥、辛苦:
母雞可能會怎樣警告自己的雞雛?
小雞躲在媽媽的懷抱里會說些什么?
三、升華主題
a、看到這令人心靈震撼的一幕幕,此時還僅僅是喜愛那么簡潔嗎?(鄙視地讀)
難怪會這樣的贊美道:讀,第九段。
b、僅僅是在贊美雞媽媽嗎?(歌頌了母親的宏大、無私)
帶著對母愛的崇敬,讀。
四、總結寫法
比擬寫貓和寫母雞在寫作方法上各有什么特點?
(1)構造清楚。《貓》寫貓性格奇怪和調皮得意,由兩局部夠成。《母雞》明顯分為母雞孵出小雞前后兩局部。
(2)表達動物的特點,實行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奇怪”,再寫它的表現;
寫母雞,先寫“我一向厭煩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方面。
(3)表現動物特點:用事實說話,對點滴小事進展詳細的描寫說明。
(4)情感表達:《貓》始終是一種寵愛之情;
《母雞》則由“厭煩”到“不敢厭煩”的情感變化,用前后比照加深對母愛的贊頌。
(5)語言運用:語言生活化、口語化。
拓展延長
同學們也有自己的媽媽,你的媽媽平常是怎么關愛你的`?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把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用一兩句話寫在書中的空白處。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不行能把全部的話都在這一一地說出來,今日是放學回家的時候,教師盼望同學們在踏進家門前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寫的那句話,記住:母愛是世界上最宏大的力氣!
板書設計
負責
無病呻吟
慈祥
宏大16
母雞——厭煩
欺軟怕硬——敬重
英勇
英雄
發狂炫耀
辛苦
“母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從古到今人們對于她的謳歌與詮釋從未有過終止。《母雞》,老舍的另一篇佳作,通過描寫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在體會由厭煩到鄙視的情感過程中,緊扣文章的情感主線引導學生把握的情感來梳理文章的脈絡,學生的學習目標進一步的被明朗,學便有了針對性。文章的布局和教材的處理事實上是有異曲同工之趣的:講究有詳又略,詳略得當。講學習感悟對母雞的厭煩局部時,放在了整個文本的大背景去體驗,這事實上也是寫作手法的表達:欲褒先貶、欲揚先抑、欲擒故縱。故在此環節的處理上無過分的張揚,為體驗后面的主情感“母愛”埋下了伏筆,并進一以貫之。最終讓學生在“品析詞句,體會情感”的學法指導下,在朗讀感悟母雞對雞雛的平凡細節中自然地聯想到生活的場景,層層推動,勾起對“母愛”的回憶,從而提醒出:母親是宏大的,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題。
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待進一步的思索,過于沉重的表情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由于讓學生回答下列問題時過于遲疑,延誤了時間顯得有些拖沓;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常花功夫加以落實。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母雞》教學設計范文 篇1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詞,讀準多音字,讀準兒化音。
2、通過對讀一讀、想一想、品一品,歸納母雞特點,感受母雞作為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二、教學重點:
1、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體會母愛的偉大。和先貶后褒的情感表達方法中所蘊涵的贊頌母愛。
2、通過與《貓》的比較,了解兩篇文章的寫作特點。
3、品讀第一段和第五段,體會作者在用詞用語上的準確性、形象性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老舍筆下的貓如同一個既淘氣又可愛的孩子。那么,他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雞》。 (板書課題母雞 讀題)。
(二)、粗讀課文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先請同學們自由去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后想一想這是母雞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出示詞語
我們來看看詞語,開火車讀吧,(讀得非常準確),那么“如怨如訴”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呢?(課文中是指母雞沒完沒了的叫。理解詞語呀,我們不僅要結合字面意思來說,還要聯系課文來說。)
大家再來想想母雞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反饋初讀情況)
(三)精讀課文
請同學找出描寫作者對母雞情感變化的兩句話。找到后劃下來讀一讀。
1、出示句子(分組讀)
2、理清課文思路
大家看作者對母親的態度前后有這么巨大的變化,這是為什么呢?請你默讀課文,想一想,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
3、作者開始對母雞非常的討厭,從課文的很多地方看出這種討厭之情,你能具體的說說嗎?(板書隨處亂叫欺軟怕硬發狂炫耀)
4、(看來欺軟怕硬,發狂炫耀是得不到大家的喜歡的,可后來作者為什么不討厭母雞了呢?我們繼續來交流。)哦,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1)請大家默讀5---10段。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圈出讓你感觸最深的詞語,多讀幾次,讀出自己的感受,體會體會。
(2)反饋學習:根據學生回答隨時出示下列句子。
預設:
a、重點品讀: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子,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個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指生說后出示句子——找找動作的詞(挺著、立刻警戒、歪著頭、挺著身、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讀一讀這些詞(指生讀后齊讀)---——
b、說感受到什么?(隨時警惕、負責)-----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c、“咕咕地警告”,在警告什么?指生說(師:多么細心的母親啊!)加上動作一起讀。
d、發現了一點可吃的東西,它就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叫它的兒女吃。
e、指生說哪些詞語體會出?(一點、緊叫、馬上)----指生讀
f、“啄一啄”為什么要啄一啄啊?
多么慈愛的母親啊!所以,老舍先生說它是---齊讀。
h、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大雞,還奮起反抗,這不是以卵擊石嗎?也許它會頭破血流,也許會遍體鱗傷,可它還是————生說。
b、你可以想象的出當時是怎樣激烈的畫面嗎?你可以想象的出母雞是怎樣地不顧一切嗎?出示:(寫一寫)
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它( )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c、匯報:(師評:多么勇敢啊!多么奮不顧身啊!)所以老舍先生說它是-----
(3)、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使任何貪睡的人也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
a、頂尖銳,頂凄慘的“頂”什么意思?(很、十分)所以很好就是“頂好”(生說),這是北京的方言,從兩個“頂”體會到什么?(很悲慘)為什么要叫得這么悲慘呢?(生說)
b、連晚上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多么辛苦啊!齊讀
所以老舍先生說它是----
5、小結:這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了它當之無愧:出示第9段,齊讀。
6、對一位英雄,你還敢討厭嗎?現在老舍先生到底對母雞是種什么感情?
7、是的,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慈祥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母愛總是沉甸甸的。就連文中那小小的母雞散發出的母愛也讓人感動的不得了。老師讀它的時候,是深深地被感動了,于是一遍又一遍地讀。簡簡單單的語言卻讀出了不簡單的感情,不一般的思想。請孩子們用自己的朗讀讀出老舍先生對母雞的情,母雞對小雛雞的情,你們對母雞的情。
老師有一個問題不太明白,課文的最后說我不敢在討厭母雞了,而不是說我不在討厭母雞了。
抽說
小結,此時,作者被母雞所表現的母愛震撼了,他已不是簡單的喜歡了,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圣的尊敬了,正如作者所說,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他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齊讀課文最后兩段。
(四)、學完了課文我們在來回憶一下上一篇課文《貓》這兩篇課文都是描寫小動物,都是老舍先生寫的,他們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