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教學設計觀
1990年以來,教學設計者們關注到了心智是一種社會文化過程,形塑于社會、文化、歷史和各種機構的境脈中,進化的心智一定不是單一的、孤立的心智,而是總跟其他心智以及這些心智集體的社會文化建構發生聯系。因此,此間產生的教學設計(如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強調學習者要置身于社會主義境脈中對知識理解和意義生成(包括理解他人的心智活動),且通過設計創設這種境脈使學習者置身其中并同其對話和協商。從此,教學設計研究正在逐步向人類真實學習逼近。與這類設計隱喻相一致的就是在教學設計的科學理性過程中強調融入藝術創造的重要性,強調教學設計是辯證、對話、發展的互動過程,強調各級教學設計者要置身于真實教學的境脈之中設計有效的教學,特別是賦予了教師作為設計者的合法身份。
今天,我國政府倡導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整體思路體現了課程與教學設計的責任和權力重心下移的精神,教學設計的基點轉移到學習上,特別是具體學科的學習;課程開發權轉移到了學校,甚至是學科教師。這就需要培養一批優秀的教師設計者。專業設認人員必須要關注這一重要轉向,課程改革的成功需要理論研究者和專業設計者的支撐,更要靠一線教師的行動。教師等待開處方的傳統教學格局必須被打破,成功的教學須由教師來設計。擺在專業教學設計人員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要讓業已證明有效的各種設計技術和工具真正成為教師的教學藝術成長的階梯。這是教師專業化發的有效途徑,是使專業教學設計跟學校教學實踐走向切合的出路,也是實現“將學與教的理論跟學校實踐連接起來”這一教學設計基本使命的道路。
參考文獻略
參考文獻略
文章選自 《中國電化教育》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