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體和長方體的透視現象
一、教材分析: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推理寫實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積累,觀察力和分析力也相應提高,所以在繪畫中他們力求使描繪對象更符合客觀真實。因此,指導兒童學畫須因勢利導。為了讓學生在描繪物象時能更符合客觀真實,應適當地傳授一些美術基本知識,使學生學會正確地觀察和分析,逐步建立科學的空間觀念,從而改變兒童的心理習慣,提高描繪的能力和技巧。透視在繪畫中的表現可分為形體透視和空氣透視。形體透視是根據光學和數學的原則,在平面上用線條來圖示物體的空間位置、輪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學。本課要求學生根據觀察能肝蛭立方體和長方體的透視現象,并知道表現這種現象的方法基本上有兩種:當物體有一個面與畫者位置呈平行位置時,這種透視稱平行透視;如果物體的一個角與畫者相對,這種透視稱成角透視。因為物象透視現象是近大遠小,所以也叫“遠近法”。立方體和長方體的畫法要求學生注意要從底面畫起,使物體平放在桌子上,用線把物體畫成透明的。也容易使學生理解物體在結構上的透視變化。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到物體的真實美感。
2、運用立方體、長方體的透視知識,畫形體的透視變化。
3、提高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
三、教學的重點:
學習立方體、長方體的透視知識。通過實物演示及示范圖解決。
四、教學的難點:
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規律及表現方法。采用分析照片和示范圖解決。
五、教學準備:
石膏立方體、各種立方體實物、步驟圖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課題:
出示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實物,引出本堂課的課題《立方體和長方體的透視現象》。
二、講授新課:
(一)分析立方體、長方體的特點:
設問:立方體和長方體怎樣區別?
兩種形體都有六個面,立方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長方體有一種是六個面都是長方形,另一種是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個面是長方形。
(二)常見的長方體及立方體物
設問:生活中哪些東西是立方體的?(請同學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三)長方體、立方體的立面畫法。
1、分析立方體、長方體的透視現象:
(請學生板演立方體的畫法)
設問:為什么這些立方體看起來不太舒服?
小結:主要是沒有把物體的透視現象表現出來。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景物,由于距離遠近不同,在視覺中產生一種近大遠小的現象,這種現象就是透視現象。(加點透視現象)
2、表現立方體、長方體透視現象的方法:
設問(1)繪畫的任務是什么?
小結:繪畫是在平面上表現空間和立體的藝術,表現過程需要運用客觀的透視規律,把物象具有的高、寬、厚的立體感或空間結構在平面紙上表現出來。
設問(2)表現透視現象的方法有幾種?
(出示立方體并使其一面面向學生)
這種擺置方法是使立方體的一個面面向我們,同時與畫面呈平行位置,這種透視現象稱為平行透視。(板示)
另外一種擺置方法是,立方體的一個角面向我們,同時也與畫面成角度位置,這種透視現象被稱為成角透視。(板示 立方體和長方體的透視現象
兩種透視的 步驟圖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