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荊州市2006年初三調考(1)語文卷
本屆初三第一次調考已經揭曉。由于本人沒有參加評卷,也沒有對學生的答卷進行抽樣分析,因此無法就考試的情況形成成熟的觀點,也無法針對學生答題的情況提出具體的教學建議。目前,在市里尚未發布本年度《中考考試說明》的情況下,請各鄉鎮各初中學校的中考備考班子組織初三語文教師,結合本校學生考試的實際認真研究本次考試的試題,找準下段復習工作的起點和切入點(《監利教研》網絡版上玉沙中學徐國喜和江城中學季子軍的文章可資借鑒),在此基礎上形成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而后付諸實施。縣教研室搜集的有關本次考試的一些數據,供閱讀研究,以便明白自己的位置,也明了對手的狀況,進而明確下一步的工作該怎么做。下面,本人就這次的語文試題做一些粗淺的解析,供大家參考。
一、與往年試卷的比較分析
試卷基本上堅持和體現了近幾年中考命題的指導思想,即穩中求變,漸進改革,其結構、題量、題型以及分值分配等均保持穩定,閱讀題有較大突破,力求體現了新課程標準關于考試評價的理念,命題貼近初中語文教學實際,注重基礎與開放創新有機結合,對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與往年相比,可以看出:
1、從難容易程度看,試卷總體偏難。主要體現在現代文閱讀和寫作上。前者表現為考點及其提示語較之以往發生了一些變化,師生普遍感到有些陌生;后者表現為話題太“熟”,其題材多少帶點成人色彩,只能從正面著筆,寫來很難脫俗,中等以下學生普遍感到困難。
2、從框架結構看,與往年基本一致。試卷仍然保持著“荊州特色”,長度及其賦分仍遵舊制,全卷仍就是三大類別六大題31小題,其中語文知識及運用8小題22分,文言文和現代文閱讀四大題22小題44分(其中文言文閱讀4小題8分),寫作50分,卷面書寫單列4分。但出題角度有較大創新,主要體現在:第7題對詩歌重點句子的自主分析,第12題對文言描寫句的擴寫,第23、24、30注重語言感受能力和體驗性閱讀悟性的考查,這些都表明開放性試題將大量增加。
一、 試卷呈現的主要特點
1、人文精神得到進一步彰顯。命題者非常注重選文的人文內涵,所選文段均充分體現出文學作品鑄造靈魂、塑造人格的功用,注重與課本、生活、學生有機結合,注意調動學生情感,觸發學生靈魂,讓學生袒露心扉。通過三篇短文閱讀,命題人意在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人間真情和生活哲理進行感悟,并突出地贊美了人類的生存智慧。在學生考試的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心靈釋放、感情抒發的平臺,強調了一種人文情懷的回歸,體現了命題者對“人文”主題的關注。同時,卷中諸如“說一說你喜歡”“請寫出你對春天的感悟”“用一句話表達你最突出的感受”等提示語,體現了命題者對學生個體精神價值的尊重,反映了以生為本的命題理念。
2、文體和語法知識徹底淡出。本試卷中一如既往地沒有涉及文體和語法知識,無論是基礎知識、語段閱讀還是寫作,三大板塊都沒有明確的文體概念。命題人無意考查學生掌握文體和語法知識的情況,而是強調一種精細的、靈動性的閱讀風格,重在考查學生準確獲取信息、理解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試卷中的現代文閱讀語段,很難用典型的文體概念去確定其歸屬,只是一種近似于某種文體、偏重于某種表達方式的新美文。關于這一點,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著力培養學生對新美文的品讀、理解乃至鑒賞的能力。
3、主觀題難度加大。這次的閱讀分析題,人間真情也好,生活哲理也好,生存智慧也罷,答題內容的開放性越來越大,作文以外單純的主觀型試題就有8小題16分(不含滲透性主觀試題),占總分的 %。例如,第22題的自選角度評析文章的語言特色,第23題的“說一說你喜歡哪個句子,說說喜歡的理由”,第24題用排比句寫出對春天的感悟,等等,題目設置采用主觀性考查手段,提倡抒寫自己獨特的理解和個性體驗,讓學生思路更開闊,表達更自由,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 試卷給我們的啟迪和思考
1、必須高度重視課外閱讀。隨著風靡一時的現代文課內閱讀分析題徹底退出中考舞臺,取而代之的是課外語段或短文的一統天下,并成為語文試卷中一道亮麗的風景。清新的美文、華麗的詞章不僅給人知識,讓人陶醉,而且使題目變得豐富多彩:無論是整體檢測,還是局部剖析,都閃爍著靈動的個性,滲透著探究的理念,提升著語文的品位。本試題共安排有三篇課外短文閱讀,設36分,占全卷的 %。這種聲勢浩大告訴我們:課外閱讀必須大大加強,而且之中加強絕不僅僅是單純選擇大量語段,讓學生進行機械地做題訓練,而是要讓學生真正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真正去看課外書,完整地閱讀課外名篇,讓學生在提高閱讀量的同時,自覺地提高閱讀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
2、必須高度重視語感能力的培養。大多數學生對試卷中語段還是能看懂的,也能理解,但他們不善于概括和提煉,不懂得闡釋和賞析,不知道怎樣去談感悟,總之是語感能力較差,因此,要采取得力措施、運用一些策略(比如以提煉和概括為主要內容去培養學生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以聯想和想象為主要內容去訓練學生的語言感受力和語言鑒賞力等等)去培養,去訓練。
3、必須重閱讀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這次試卷在設題的提示語上一改過去對“簡潔明快、單純”的追求,而是按照語言學習的規律,根據需要進行設題表述,其提示語顯得更為準確、完整、豐富,更有層次感,更富啟發性,更具挑戰力,更便于考查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基礎上的求同求異思維能力。例如,第14、20、21、26、27等題,學生須用典范的知識從求同求共識的角度去尋求答案,而第15、17、22、23、24、30等題,則要求學生從求異的角度尋求與眾不同的答案。而求同或求異正是研究性學習所倡導的一種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也是課改中明確要求學生必須形成的學習行為方式。因此,我們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一定要重視研究性學習,注重培養學生探究創新的能力,以提高學生創造性應試答題的水平。
4、必須一如既往地重視話題寫作訓練。這次寫作題仍是話題作文,話題“時間”雖然較“俗”,但也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和思想實際,有助于考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從而表達真情實感。話題作文一經從高考中引進過來便歷久不衰,說明這種作文考查形式是大家所公認的。凡公認的事物,就容易形成“潮流”。“潮流”是不可抗拒的。荊州的中考曾在這點上有過游移,但近年已經回歸,可以預期,2005年中考極有可能仍是“話題”的天下,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引起高度重視,沒有理由不去扎扎實實地進行訓練。
怎么訓練?建議:(1)分類別進行取材范圍的構思訓練:一是自我成長類,例如“心事”、“往事”、“微笑”、“好心情”、“成長的快樂”、“我的特長”等等;二是素質與情感類,例如“感受美好”、“超越自我”、“學會做人”、“協作”、“為別人喝彩”、“珍惜”、“誠信”、“感恩”、“守望”等等;三是社會與生活類,例如“土地”、“生命”、“理由”、“丟棄錯誤”、“鏡子”、“體驗生活”、“觀察”、“山水”、“名人的魅力”等等;四是想象與創新類,例如“春天的奔跑”、“跳躍”、“聲音”、“我們的生活需要綠”、“新的起點”、“夢想”、“播種”等等。(2)要訓練學生寫好四種“話”:一是寫熟悉的“興趣話”,不要寫“雖然熟悉但不感興趣”的話;二是寫健康的“心里話”,不要寫“雖然出自內心但并不健康”的話;三是寫活潑的“學生話”,不要寫“雖然活潑但卻是名人大家的”話;四是寫時髦的“新鮮話”,不要寫俗話、套話、廢話。
解析荊州市2005年初三調考(1)語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