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語文 梅花詩話
梅花詩話
“山有木多梅”,是《山海經(jīng)》中的記載;《詩經(jīng)》則有“山有佳卉,候栗候梅”之句。可見,梅花已有數(shù)千年的栽培史了,屬薔薇科落葉喬木,冬末早春先葉而花,其色以白和淡紅為主,亦有紫紅、淡墨諸色。梅樹壽命極長,天臺山國清寺內(nèi)猶有隋梅存世。老枝橫陳,清癯怪奇,雖嚴(yán)寒飛雪之日,也能綻出絢麗的花朵,讓一片銀白肅穆的大地,充滿勃勃生機,“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正表明了詩人這種帶有感動的欣喜。
“梅史”之中,佳話不絕:曹操以青梅煮酒論英雄,遂成千古壯舉;南朝壽陽公主愛梅忘歸,致花落額上,成五瓣之形,拂之不去,號梅花妝,人皆競相描摹而流行一時;唐玄宗宮中的江采蘋愛梅成癡,賞梅徹夜流連,人號為“梅妃”;宋初隱士林和靖,不娶妻而伴梅一生,“梅妻”之跡迄今留在西湖孤山;清代龔自珍則為“病梅”而痛哭,購田辟館以療梅……
由于梅花實在是太得人們的喜愛與敬重了,“歲寒三友”,“四君子”均列其名,花格甚高。流傳下來的詠梅之作可以編一本不薄的專史。但看像蘇東坡、秋瑾等詩人,一寫就都是“詠梅絕句十首”;那個希望自己能夠化身千百億,以便“一樹梅花一放翁”的陸游,更是留下了近兩百首的作品。佳作太多,確實讓后人難以措手。驚才艷艷的曹雪芹先生,為其筆下人物捉刀詠菊,詠柳絮,詠白秋海棠;或為林黛玉寫的桃花行、葬花詩,均臻佳妙之境,多有翻新奇句佳句。惟獨代薛寶琴等人作的“紅梅花”三首,不過中平套語。至于賈寶玉的《訪妙玉乞紅梅》,如:“酒未開樽句未裁”,“衣上猶沾佛院苔”,水平更是在一般之下。可見“積重”之下創(chuàng)新之難。
當(dāng)代詩人兼革命家毛澤東的詠梅之作《卜算子》,在小序里說的是:“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但細(xì)品詩意,兩詞上闋均是寫梅花開放之時的寂寞及環(huán)境的險惡,下闋均是寫梅花不愿爭春的胸懷。所不同的是,陸游的這個不得志的宋代士大夫表現(xiàn)的是孤芳自賞,希望能夠流芳百世;而作為勞苦大眾的號召者、領(lǐng)導(dǎo)者的毛澤東表現(xiàn)的是成功后的喜悅,歡慶擁護者的眾多。兩者格調(diào)有低沉與開朗之別。
在詠梅詩史上,最讓人不能忘懷的是《稼軒長短句》內(nèi)的兩句:“全無花氣息,都是雪精神”。贊花而言其非花,英雄口吻畢竟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