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 教學案例(1)
【展示】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了的鎂條和鋁片,并把其與砂紙打磨后的鎂條與鋁片相比較。【提問】是誰給純凈的鎂條和鋁片穿上了“外衣”呢?【點撥】確切地講,是空氣中的氧氣。閱讀,了解本節課學習目標回答:空氣學生知道學習目標后,學習方向明確,學習更加主動【板書】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投影】活動與探究:前面的學習告訴我們,金屬和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在實驗中取不同的金屬絲和箔片,分別在空氣中和氧氣中進行燃燒對比實驗,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氧氣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反應并放出大量的熱。探究指導:(1) 將鎂帶、鋁絲、鐵絲、銅絲用砂紙打亮,放在空氣中。過一會兒觀察并記錄現象。(2) 用坩堝鉗夾一段鎂帶,在酒精燈上點燃,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3) 用坩堝鉗夾住一小團棉花伸進裝有鋁粉的試劑瓶內輕輕蘸一下,讓棉花團外圍沾上一些鋁粉,將其在酒精燈上點燃后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氧氣瓶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注:可看到耀眼的白光和大量的白煙)(4) 將一根鐵絲繞成螺旋狀系在一根火柴上,用坩堝鉗夾住另一端在酒精燈上點燃火柴,待火柴快燃盡時,將紅熱鐵絲伸入盛有少量水的氧氣瓶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5) 將一根銅絲繞成螺旋狀,用坩堝鉗夾住酒精燈加熱,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學生分組實驗并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并通過比較、分析,得出結論。培養操作技能,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的觀察、規范表達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培養對比能力,證明鎂、鋁較活潑,鐵、銅次之,金最不活潑。【學生活動,請一位同學上黑板書寫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補充】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金入于猛火,色不奪精光”,由此說明,金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發生反應,金最不活潑。【板書】活動性:mg、al>fe、cu>au【思考】鋁的化學性質比鐵活潑,為什么我們通常看見鐵生銹而沒有看到鋁生銹?在清洗鋁制品時應注意些什么?【學生討論并回答】【小結】鎂、鋁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如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al2o3)薄膜,從而阻止驢進一步氧化,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這也是鋁的產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廣泛的運用的一個重要的原因。【補充】我們平常所說的“電化鋁”實際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鋁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鋁保護層的鋁制品。【過渡】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鋁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如因其導電、質輕用于電線,導熱用于炊具,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允許鋁攝入量為60 mg,過量容易引起老年癡呆。因此,要盡量少吃油炸食品,盡量少用含鋁的膨松劑,盡量避免使用鋁制的炊具及餐具。【學生板書】2mg + o22mgo4al + 3o22al2o33fe + 2o2fe3o42cu + o22cuo回答:鋁制品耐腐蝕是由于鋁可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之故;若用鋼刷、沙等來擦洗鋁制品,容易把氧化鋁薄膜除掉,從而起不到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