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教案(人教)
[板書](二)物理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講解] 這里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有兩層含義:一是不需要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一是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等都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
下面我們就幾個重要的物理性質作一簡單介紹
[板書]1、熔點
我們知道,當溫度升高時,固態的冰會變成液態的水。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做熔化,物質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
[板書]2、沸點
把水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水就會沸騰。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
物質的沸點隨著大氣壓強的增大而升高。
[板書]3、密度
兩塊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有經驗的人只要用手分別“掂量”一下,就可以鑒別出哪是鐵,哪是鋁。這是由于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它們的質量是不相等的。我們把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演示[實驗1—5]
[討論與交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我們不僅要掌握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變化,哪是化學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抓住兩者的本質區別,多做一些練習。
布置作業:習題1、2、3、4、5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并可以通過實驗等手段解決這些問題。
了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培養觀察、記錄、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評價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本課題主要以學生的探究實驗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比較合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指導和輔助的作用,將學習的主動權留給學生,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中深刻理解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生求實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
1、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2、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三、教學難點
1、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2、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引導設問:我們的生活處處都離不開化學,化學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學又是以什么為基礎建立的呢?
2..講述:大家是否還記得《西游記》中太上老君的煉丹爐?我們不要小看這個煉丹爐,其實古代煉丹和煉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學實驗室的前身。
導入新課: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的化學成果與創造都是在實驗室中反復地實驗而得出的,所以說要想學好化學就必須重視化學實驗。
板書: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邊做實驗邊完成下表)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步驟
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
點燃前
組成
顏色
狀態
密度
硬度
燃燒時
火焰的分層及溫度
燭身的變化
生成的產物
熄滅后
陳述: 既然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今天我們就通過探究一個小實驗來體驗一下化學的奧秘。
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研究,講述:在點燃蠟燭前,請大家開動腦筋,運用各種手段仔細觀察蠟燭的組成、形狀、顏色、氣味、質地、密度等,并做好詳細的記錄。(提示學生用水作為參照物來研究蠟燭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