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 教案(滬教)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
第一節(jié) 什么是有機化合物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有機化合物的特點和性質;
2.了解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組成特點;
3.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質、維生素是有機物
能力目標:
1.能夠從組成上區(qū)分有機物和無機物;
2.能用某些實驗方法從組成上辨別有機物。
情感目標:
1.能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機化合物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2.了解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對人體的營養(yǎng)作用,使學生認識到正常安排飲食及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有機化合物與無機化合物的概念
2.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組成特點
探究實驗:
1.通過一些實驗探究有機化合物的特點
2.通過探究實驗來學會分辨人工纖維與天然纖維
知識整理:
一、有機化合物與無機化合物的區(qū)別
1.實驗:研究有機物的一些特點
實驗內容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蔗糖 面粉 淀粉 塑料
1.分別取少量的樣品,在酒精燈上加熱 熔化燃燒顏色變焦 燃燒顏色變焦 燃燒顏色變焦 先熔化,發(fā)生形變燃燒起來顏色變焦 組成成分中都含有碳元素。大多數(shù)有機物均易燃大多數(shù)有機物的熔點低
2.分別取少量樣品放入試管,加入一定量的水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大多數(shù)有機物難溶于水
3.將樣品連接入一個閉合電路中,觀察燈泡 電珠不亮 電珠不亮 電珠不亮 電珠不亮 大多數(shù)的有機物不能導電
結論:大多數(shù)有機化合物都難溶于水,熔點較低,受熱易分解,容易燃燒,不易導電等。
注意:
1.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即含碳化合物。無機化合物,簡稱無機物,即不含碳的化合物.
有機物這一名稱概念在開始確定時,意指“有生機的物質”,即“只有在生物體中才方可能產生的物質”。1828年,德國科學家維勒首先由無機物氰酸銨(nh4cno)溶液制得有機物——尿素[co(nh2)2]。
2.有機物都含有碳元素,多數(shù)含有氫元素,其次可能還含有氧、氮、氯、硫、磷等。
3.有些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和碳的金屬化合物等,因它們的組成、結構和性質與無機物相似,仍屬于無機化合物。
4.由于有機化合物在結構和組成上的特點,使其種類繁多。現(xiàn)在人們知道的有機物有1千萬種以上,而無機物的種類還不足10萬種。
(1)碳原子之間的連接順序和方式不同:直鏈狀和環(huán)狀,單鍵、雙鍵、叁鍵等。
注: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為甲烷(ch4)
(2)碳原子能與其他元素的原子連接。如ch3cl,ch3br等
5.不同的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相差很大,如:
甲烷(ch4),mr=16
乙醇(c2h6o),mr=46
維生素b2(c17h20o6n4),mr=376
聚乙烯[(c2h4)n,n=1000~10000],mr=28000~280000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為甲烷(ch4),
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簡稱有機高分子):相對分子質量達到上萬的有機化合物。如聚乙烯就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一般很多有機材料都是有機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