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構成》第一課時
情境三:讓學生說說還想了解分子的哪些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展開翅膀想象,對分子提出更多疑問,通過今天學習解決或留到課后查閱,延續學習的積極性。
情境四:根據學生們的提問質疑,引入分子體積大小與質量的大小。
事實:用掃描顯微鏡才能看到,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數有100000000000000000000個。
形象例子:如果讓人去數,每秒種數一個,要數幾十萬億年;如果把水分子與乒乓球相比,它的大小的比例就好像乒乓球與地球之比。計算一個水分子的質量。
設計意圖:引出分子的概念后,進一步通過形象對比,比喻及計算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分子是很小的微粒。
情境五:一支試管加入部分水和部分酒精,記下液面標記,提問振蕩混合后會怎么樣?
學生回答猜想。
學生實驗:同上做試驗,看看現象如何?
學生交流,繼續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設計意圖:通過現象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學生實驗:黃豆和芝麻混合的總體積減少的實驗。
設計意圖:用黃豆和芝麻之間有空隙進行類比,直觀表現構成物質分子之間一定存在空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當兩者混合時,由于分子填補了這些空隙,所以總體積就會減少。
情境六:學生討論,列舉日常生活的關于分子有間隙的例子。
師:我們用袋子裝油餅,手上會有油的現象。
設計意圖:拋磚引玉,發散學生思維。
學生體會:針筒分別裝水與空氣,擠壓后的感覺及現象。
設計意圖:用體會說明固體、液體分子間的空隙大,還是氣體分子之間的空隙大。
小結:分子之間存在空隙,一般氣體的分子間隙較大。
情境七:如果你是一個分子,你如何介紹自己?
學生代表介紹我是一個分子。
小結: 1.我是分子,我很小,可在各個角落都有我們的身影,但你們人類看不見我。
2.我有很多兄弟姐妹,我們的個頭一般都小,我們緊密團結在一起,但我們又保持適當的距離。
學生練一練。(課內練習)
情境七:作業布置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課外繼續探究。
(板書)物質的構成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1、分子的體積很小,質量也很小。
2、分子之間有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