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第1課時)
2、 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
3、 把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連。
過程與方法:
1、 認識科學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2、 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學語言表述有關的信息,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了解可利用網(wǎng)絡進行學習。
3、 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 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樹立為民族振興、社會進步學習化學的志向。
2、 發(fā)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3、 初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物質是世界的”、“物質是變化的”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重 點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它們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及運用
難 點
對實驗現(xiàn)象的正確描述
教 法
實驗討論啟發(fā)教學
教 具
準 備
教師:鐵架臺(帶鐵夾)、酒精燈、火柴、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燒杯(大、小號)、玻璃片、研缽(杵)、試管架、試管(六支、貼標簽)、滴管、藥匙、水、石灰石、稀鹽酸、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flash課件、每個組的標牌
學生(共5組):膽礬(塊狀)、石灰石、稀鹽酸、藥匙、研缽(杵)、試管(一支)(學生所用藥品貼標簽 )
教 學
流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前 奏
[名言] 我不是你的教師,只是你的一個旅伴。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倆的前方。——蕭伯納(george b.shaw)
觀看、思考
在學生心中樹立新型師生關系
導 入
新 課
[視頻]生活中的幾種物質及其變化,對最后原子彈的爆炸進行評述。
觀看、了解世界由物質組成且物質在不斷的變化。
用生動形象的畫面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愛國情感,樹立為民族振興學習化學的志向。
活
動
探
究
實驗1、水的沸騰
實驗2、膽礬的研碎(展示廚房中磨碎物質的器具)
實驗3、研碎前后膽礬的溶解
膽礬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實驗4、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實驗1由師生共同完成;實驗2和實驗4第一個反應由學生分組完成,其余由教師演示。
教師引導學生由實驗3得出兩個結論:實驗2中的粉末是膽礬;膽礬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的藍色沉淀是新物質。
分組實驗
學習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與生活中對水沸騰的印象比較,體會觀察應更準確和具體。
這是書上的第一批實驗,學生的實驗基礎知識不夠,教師完成有危險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時又盡可能多的給了學生動手和清楚觀察物質的機會。實驗1、2與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可拉近學生與實驗的距離。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
分
組
討
論
比較歸納上述四個實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組討論并交流討論結果。
本節(jié)最重要的知識由學生總結,記憶深刻。培養(yǎng)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和實踐的科學精神,概括、總結的能力。使學生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由實驗得出結論的能力和習慣。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調動個性化和開放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