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 的幾種單質說課稿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與實施途徑
1.知識傳授目標:
了解碳的單質(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并聯系性質了解它們的主要用途;了解無定形碳(木炭、焦炭、活性碳、炭黑等)和c60。
2.能力培養目標:通過單質的性質學習有關實驗(如讓學生親手割一下玻璃,學會如何割玻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3.思想教育目標: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常見炭的學習,對學生 進行共性、個性關系的認識人和學習方法的培養與教育。
4.目標的實施途徑:教師指導學生演示,學生動手操作,共同歸納。
二、重點、難點的確定與突破:
1.對教材所處地位的理解:本節課位于《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第一節,教材內容貼近生活實際。學生在第一章里了解了氧氣與碳的反應,對碳物質認識比較模糊,木條、木炭燃燒都當作碳燃燒。通過本節的學習,真正對碳單質有本質上的了解,也為下一節進一少學習單質碳的化學性質作準備。
2.重點、難點的確定:重點是金剛石、石墨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難點是金剛石和石墨物性差異很大的原因。
3.處理重點、難點的手段與途徑:在教師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對金剛石、石墨的性質和用途進行觀察、分析,比較。
三、學法指導:
1.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學生對鉛筆芯、玻璃刀、鉆石、防毒面具、黑火藥等特別感興,不但對書上的知識感興趣,還有躍躍欲試的想法,能讓學生親手割一下玻璃,學會如何割玻璃,做家庭小實驗如石墨的導電性、用鉛筆芯粉開久末開的鎖、做個簡易的凈水器等對于好動手的學生來說比較容易,主要難處是如何讓學生從原子的排列不同來理解它們性質上的差異。
2.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預見及采取的措施:為了讓學生感受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在預習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削一支鉛筆,觀察鉛筆芯(含石墨)
的顏色、狀態,觸摸鉛筆芯的粉末,體會一下感覺。利用電池中的碳棒作導電性實驗一,找幾塊木炭認真觀察,留意木炭中的空隙。還可到玻璃店,觀看師傅用金剛鉆割玻璃的情景,以增加對碳單質的感性認識。對于碳單質和無定形碳的用途的理解,要結合具體物質抓住關鍵的性質,如金剛石主要是硬度及特有的光澤,木炭是吸附性,石墨是導電性。考慮到有的學生不好動,課堂上教師應準備好玻璃刀、石墨、木炭、活性碳等,讓學生演示它們的物理性質(當心學生的手不要讓玻璃劃破。。為了讓學生理解它們性質上的差異,通過掛圖,比較金剛石與石墨的原子排列情況,從而明確兩者性質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