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化學與社會發展 第二節 化學與材料
第九章 第二節 化學與材料
二.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觀察身邊有哪些材料,了解它們的主要性能與應用;
2. 根據已有經驗討論比較棉、毛、合成纖維的優缺點;
3. 探究棉、毛、合成纖維與酸、堿作用及燃燒時的現象;
4. 探究鑒別棉、毛、合成纖維的方法及辨別羊毛制品真偽的方法;
5. 了解聚乙烯與聚氯乙烯的不同用途,探究兩者的鑒別方法;
6. 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的治理方法。
重點
1. 知道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特點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 知道廢棄的材料對自然環境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提出可能解決污染的合理措施;
3. 實驗探究純棉纖維、羊毛纖維、化學纖維,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見材料的鑒別方法。
難點
實驗探究純棉纖維、羊毛纖維、化學纖維,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見材料的鑒別方法。
三. 具體內容
1. 材料的發展過程
2. 材料的分類
分為: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合成材料、復合材料。
3. 金屬材料
包括純金屬和各種合金。
(1)金屬材料的發展歷程
古代——近代工業——現代工業
(2)常見金屬材料及應用
球墨鑄鐵(fe、c、si、mn)——可代替鋼
錳鋼(fe、c、mn)——鋼軌、自行車架、坦克裝甲、挖掘機鏟斗
不銹鋼(fe、cr、ni)——醫療器械、炊具
黃銅(cu、zn)——機器零件、儀表、日用品
青銅(cu、sn)——軸承、齒輪等
白銅(cu、ni)——錢幣、代替銀飾品
焊錫(sn、pb)——焊接金屬
硬鋁(al、cu、mg、si)——火箭、飛機、輪船等
18k黃金(au、ag、cu)——金飾品、錢幣
18k白金(au、cu、ni、zn)——金飾品
鉑金(pt)——鉑金飾品
4. 無機非金屬材料
分為傳統材料和新型材料。
傳統材料:陶瓷、玻璃、水泥
新型材料:新型陶瓷、光導纖維等
5. 合成材料
包括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
(1)合成纖維
纖維分為:天然纖維、人造纖維、合成纖維
天然纖維:吸水性、透氣性好
合成纖維:強度高、耐磨、彈性好、耐腐蝕
灼燒
受酸溶液的影響
受堿溶液的影響
棉花
無臭味、無殘留物
較大
較大
動物的毛
燒焦羽毛味,無殘留物
大
大
化纖布料
臭味,燒后有殘留物
不大
不大
(2)塑料
①常見塑料制品
塑料管材、塑料袋、塑料薄膜、塑料盆、雨衣等。
②塑料品種
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有機玻璃(pmma)、電木塑料。
③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的比較
聚乙烯
聚氯乙烯
組成
c、h
c、h、cl
性質
電絕緣性能好,耐化學腐蝕,耐寒、無毒
耐有機溶劑,耐化學腐蝕,耐磨,電絕緣性能好,抗水性好,使用時會分解出有害物質(有毒)
燃燒
易
較難
離火后
繼續燃燒
停止燃燒
燃燒氣味
無氣味
有刺激性氣味
用途
可制食品袋、包裝藥物、日常用品、管道、絕緣材料等
可制日常用品、電線包皮、管道、絕緣材料、建筑材料、人造革等
④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的鑒別
6. 合成橡膠
(1)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
(2)合成橡膠的優點
具有良好的彈性、絕緣性和耐高溫性
(3)合成橡膠的應用
制造飛機、軍艦、汽車、醫療器械等
7. 復合材料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復合成一體而形成的材料
【典型例題】
例1、不粘鍋的內壁有一薄層聚四氟乙烯的涂料,它的化學式可表示為(cf2cf2)m(m為正整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