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
思考并回答問題:“應該是由多種物質混合而成”
在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活動和詩詞帶給的優美意境中引出本課的學習,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將他們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
意在引出本節課題空氣。
促使學生聯想空氣的物理性質。
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他們關注和思考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現象,能夠從簡單的事物中發現問題。
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多數學生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充分體現“面向全體學生”。
意在引出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何以見得?
這一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很久以前曾經困擾著科學家們,并一度認為空氣是單一物質,那么,現在同學們能否告訴我如何證明空氣的成分不是單一的?
我想,如果老師給同學們提供相應的儀器、藥品、你們一定能設計出合適的方案。
大家知道,人類對空氣的了解,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讓時光倒退到250年以前,讓我們先一起看個究竟,或許會給我們今天的研究帶來一些啟發。
多媒體展示拉瓦錫對空氣成分研究的實驗。
讓我們把思維拉回到課堂,今天我們能否用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驗證空氣的成分?
板書二:空氣的成分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結合學生事先閱讀了下一節內容給以提示: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白色固體)
引導學生思考,由于壓強差的產生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
從我們呼吸需要氧氣,呼出的氣體中又有二氧化碳,可以肯定空氣不是單一物質。
(學生眼神中充滿期待,渴望實驗并躍躍欲試)
學生觀看并思考
在教師指導下,共同閱讀以紅磷為燃料測定空氣中o2含量的實驗,推測可能會發現的現象。
結合書中實驗的要求,分析確保實驗成功應注意的問題,學生總結得出:
關 鍵:1、檢查裝置氣密性。
2、燃燒匙內應放過量的紅磷。
3、要恢復室溫再讀數。
設置懸念,繼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對學生適時進行化學史教育,介紹科學家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間微小差異而做出判斷的唯物主義觀點和作風,為下一步探究實驗奠定基礎。
為學生初次接觸的探究實驗提供一個思路和藍本。
⑴介紹提供的儀器和改進裝置
⑵給以提示
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
(白色固體)
硫+氧氣二氧化硫
(無色氣體)
鎂+氧氣 氧化鎂
(白色固體)
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
⑶在學生探究活動過程中,教師力爭做到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創設自由民主的學習環境,留出問題空間,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做好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
對第一組得出的結論3、4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他們沒有簡單重復書上實驗,而是對氮氣的性質做了積極的探索,這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