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
分成四組,探究空氣中o2的含量
1組:紅磷在空氣中燃燒
2組: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3組:鎂帶在空氣中燃燒
4組:蠟燭在空氣中燃燒
實驗結束,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實驗結果。
各小組間討論匯報的實驗結果并分析原因:
第一組:(紅磷做燃料)
匯報:1、紅磷燃燒有大量白煙生成。
2、集氣瓶內水面上升到靜止時,約占集氣瓶內空氣體積的1/5
3、說明紅磷燃燒只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氮氣沒有與紅磷反應,說明氧氣比氮氣性質活潑。
4、用燃著木條檢驗了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木條熄滅,說明氮氣不能支持燃燒。
第二組(硫粉做燃料)
匯報:1、硫燃燒火焰呈淡藍色,無煙,有刺激性氣味。
2、集氣瓶內水面上升到靜止時,明顯不到集氣瓶內空氣體積的1/5。
通過分組探究引導學生對實驗提出預想和猜測,及時發現和形成問題,并能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和猜測,修正自已的假設與結論,并且在鍛煉了他們動手能力團結協作的同時,也促使他們自己或相互間獲得新的發現。
讓各小組匯報的目的是鍛煉他們能夠通過表述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見解和結論,能通過表述說服別人來解釋或證明自己的猜測,思考和結果。并通過表述來實現與他人的交流,來評價自己或他人的探究過程,方法和結論。
沒有急于解答,而是請其他小組同學幫助他們尋找答案。
教師給學生適時解答:so2 氣體易溶于水。
教師對第三組的匯報給以高度贊揚。
提出問題:硫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的同時又生成了另一種氣體二氧化硫,按說液面是不該上升的,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希望老師能給予解釋。
學生們討論的非常熱烈,相互間交流意見,終于有一位同學向老師提問:so2 氣體是否溶于水?
(至此學生豁然開朗,氣氛更熱烈,學生學習情緒異常高昂)。
第三組(鎂帶做燃料)
匯報:1、發出耀眼白光,有白煙生成,燃燒后白色固體落入集氣瓶內水中。
2、水面上升到靜止時,體積超過集氣瓶內空氣體積的1/5。
3、我們分析了實驗結果,鎂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又生成了固體氧化鎂。按說液面應上升1/5而不應超過1/5,我們懷疑可能還消耗了空氣的其他氣體。經查《教材全解》,得知鎂在高溫下還能與氮氣反應:
3mg+n2 mg3n2
所以液面超過1/5。
(學生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第四組(蠟燭做燃料)
匯報:1、燃燒時呈黃色火焰,集氣瓶內壁有水珠。
2、水面上升接近1/5刻度;
充分發揮學生潛能,讓學生自己提問,相互討論,分析,解答,以利于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通過同學們的實驗,討論和分析,你們認為哪種物質做燃料測定空氣中o2含量更為合理?
2、板書:空氣精確成分
3、回顧與反思:
教師結合空氣精確成分引導學生對以上實驗進行回顧與反思。
為同學們能得出這樣的結論而感到自豪和驕傲,請同學們思索是否有改進方法。
3、蠟燭燃燒消耗了空氣中o2 的同時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和水,受第二組同學啟發,我們得出co2溶于水的能力顯然不如so2,所以水面上升接近1/5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