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堿(通用3篇)
常見的堿 篇1
【考點說明】
1、知道燒堿、消石灰、氨水的物理性質;了解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主要化學性
質及用途;認識強堿的腐蝕性。
2、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和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知道酸堿性
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會用溶液酸堿性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有關現象。
3、學會用探究的方法認識堿的性質。
【知識整理】
1、小結學習過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和氨水的知識,并作交流。
名稱 化學式、俗稱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重要用途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
氨水
2、根據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組成和性質,對下表內容進行研究和討論
堿溶液的組成特點
堿溶液的共同性質
堿有共性的原因
【經典例題】
實驗探究:氫氧化鈉溶液中哪一種粒子(h2o、na+、oh-)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你的問題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分析〗氫氧化鈉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在溶液中存在h2o、na+、oh-等粒子,哪一種粒子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呢?圍繞問題進行探究。
答案:
你的問題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1、是h2o的作用嗎? 在第一支試管中加入約2ml蒸餾水,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觀察現象。 溶液不變紅色 說明不是水分子的作用
2、是na+的作用嗎? 在第二支試管中加入約2ml氯化鈉溶液,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觀察現象。 溶液不變紅色 說明不是鈉離子的作用
3、是oh-的作用嗎? 在第二支試管中加入約2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觀察現象。 溶液變紅色 說明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是氫氧根離子的作用
【自主檢測】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關于氫氧化鈉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 b.對皮膚有強烈的腐蝕作用
c.其水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d.可用于造紙、制肥皂等
2、實驗室中的試劑常因與空氣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發生變化,下列對試劑在空氣中發
生變化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鐵粉生銹與空氣中的水蒸氣和氧氣有關
b.氫氧化鈉潮解變質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關
c.氧化鈣的變質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關
d.濃鹽酸變稀與空氣中的水蒸氣有關
3、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鑒別出一組溶液是( )
a.na2co3、naoh、酚酞 b.hcl、koh、nacl
c.nacl、na2co3、naoh d.hcl、naoh、酚酞
4、下列物質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的是( )
a.co2 b.cao c.hcl d. cuo
5、一般情況下。農作物適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長。經測定某土壤的ph為3.8,
要改良該土壤,應用下列物質中的( )
a.氫氧化鈉 b.熟石灰 c.食鹽 d.鹽酸
二、填空題
6、氫氧化鈉固體俗稱 、 、 ,在空氣中易吸收
而潮解,還能吸收 而變質,所以氫氧化鈉必須 保存。氫氧化鈣俗稱
、 ,它 溶于水,它的飽和溶液是 (填“濃”、“稀”)溶液,它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工業上常用生石灰和水反應制得,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氫氧化鈣有多種用途,如 、 等。
7、有兩瓶稀溶液,只知一瓶是氫氧化鈉溶液,一瓶是澄清的石灰水,請用多種方法加以鑒別(寫出三種方法)
方法一:
。
方法二:
。
方法三:
。
8、用一種試劑將氫氧化鈉溶液、飽和石灰水、稀硫酸三種無色溶液一次性鑒別出來,該試劑是 。
9、化學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總結許多規律,像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不同的堿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氫氧根離子,所以堿有一些相似的性質。請你根據下列試劑和有關物質的溶解性推測氫氧化鉀的化學性質,并完成下表。
供選用的試劑有:氫氧化鉀溶液、食鹽水、二氧化碳、酚酞溶液、稀鹽酸、硫酸銅溶液。
物質的溶解性(20℃):氯化鉀、碳酸鉀、硫酸鉀可溶于水,氫氧化銅難溶于水。
氫氧化鉀的化學性質 化學方程式
(1)氫氧化鉀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
(2)
(3)
(4)
10、如圖所示,小婧同學在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稀鹽酸一會兒后,才發現忘記了滴加指示劑,因而無法確定鹽酸與氫氧化鈉是否恰好完全反應。為了證明這兩種物質是否恰好完全反應,小婧從燒杯中取少量反應
后的溶液于一支試管中,并向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于
是她得出“兩種物質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結論。
(1)你認為她的結論是否正確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該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另設計一個實驗,探究上述燒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寫下表:
實驗方法 可能觀察到的現象 結論
11、有三瓶無色溶液,只知它們是燒堿溶液、食鹽水、稀鹽酸,現有試管若干、滴管和酚酞試液,設計實驗,把它們鑒別開來。
12、人體中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過多,會引起很多胃病。下圖為某抗酸包裝標簽上的部分文字,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藥“嚼碎后吞服”的原因是 。
(2)某同學為測定該藥中氫氧化鋁的質量分數進行如下幾步驟操作:取一片藥片(藥片質量為0.5g),研碎后加20ml蒸餾水,然后用質量分數為5%、密度為1.02g/ml的鹽酸進行反應(假設其他成分不與鹽酸反應),恰好完全反應時,測得所用鹽酸體積為6.0ml。通過計算:①判斷該藥片中氫氧化鋁的含量是否達到標注?
②確定該藥片中氫氧化鋁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一、選擇題
1、c 2、d 3、a 4、b 5、b
二、填空題
6、火堿、燒堿、苛性鈉 水 二氧化碳 密封 熟石灰 消石灰 微 稀 減小
cao+h2o==ca(oh)2 降低土壤酸性 作建筑材料
7、方法一:取兩種無色溶液分別放在兩支干燥的試管里,分別通入二氧化碳氣體,變渾濁的是澄清的石灰水,不變的是氫氧化鈉溶液。
方法二:取兩種無色溶液分別放在兩支干燥的試管里,分別滴入碳酸鈉溶液,有沉淀產生的是澄清的石灰水,不變的是氫氧化鈉溶液。
方法三:取兩種無色溶液分別放在兩支干燥的試管里,加熱,有渾濁現象產生的是澄清的石灰水,不變的是氫氧化鈉溶液。
8、碳酸鈉溶液
9、
(2)氫氧化鉀能和酸反應 koh+hcl==kcl+h2o
(3)氫氧化鉀能和二氧化碳反應 2koh+co2==k2co3+h2o
(4)氫氧化鉀能和某些鹽反應 2koh+cuso4==cu(oh)2↓+k2so4
10、(1)不正確 有可能鹽酸過量,因為鹽酸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2)naoh+hcl==nacl+h2o
(3)
實驗方法 可能觀察到的現象 結論
取燒杯中溶液放入干燥的試管里,滴入紫色石蕊試液 紫色石蕊試液不變色 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11、取三種無色溶液少量,分別倒入三支干凈的試管中,分別滴入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是燒堿溶液。用滴管吸少量紅色溶液,分別滴入另外兩支試管中,紅色褪去的是鹽酸,不褪色的是食鹽水。
12、(1)嚼碎后顆粒變小,有利于和胃酸發生反應
(2)沒有達到標注 43.6%
常見的堿 篇2
第四節 常見的堿 堿的通性
(2課時)
一.知識教學點
1.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性質。
2.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用途。
3.堿的命名和通性。
4.堿性氧化物。
二.重、難、疑點
1.重點:掌握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性質。
2.難點:書寫化學方程式。
3.疑點:堿性溶液一定是堿溶液嗎?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1.酸有哪些化學通性及其它們具有通性的原因?
2.寫出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電離方程式。
[學生活動]:根據氫氧化鈉、氫氧化鈣電離出的離子,討論這兩種物質可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做實驗8-23、8-25、8-26。
[師生活動]:通過實驗對比出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
[板書]:一.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性質及用途
氫氧化鈉(naoh)
氫氧化鈣[ca(oh)2]
俗名
火堿、燒堿、苛性鈉
消石灰、熟石灰
物
理
性
質
色、態
白色固體
白色粉末狀固體
溶解性
極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熱
微溶于水,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潮解
在空氣中吸收水分,易潮解
能吸收少量的水分
腐蝕性
強烈腐蝕性
強烈腐蝕性
電離方程式
naoh=na++cl-
ca(oh)2=ca2++2oh-
[演示實驗]:做實驗8-24、8-27、8-28。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對比出兩者的化學性質。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了解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性質決定它們的哪些重要用途。(板書見下頁表格)
[演示實驗]:做氫氧化鈉、氫氧化鈣與指示劑反應的實驗并分析討論:堿性溶液一定是堿溶液嗎?
[師生活動]:通過復習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引出堿的通性并根據熟悉的堿引出堿的分類和命名。
[板書]:
氫氧化鈉(naoh)
氫氧化鈣[ca(oh)2]
化
學
性
質
酸堿
指示劑
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
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
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堿性
氧化物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sio2+2naoh=na2sio3+h2o
co2+ca(oh)2=caco3+h2o
so2+ca(oh)2=caso3+h2o
酸
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hcl+ca(oh)2=cacl2+2h2o
h2so4+ca(oh)2=caso4+2h2o
鹽
naoh與cuso4的反應
naoh與fecl3的反應
ca(oh)2與cucl2的反應
用 途
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印刷等工業。
建筑業,抹墻,農業上改良酸性土壤,配置農藥。
二.堿的分類、命名與通性
1.分類
按堿是否溶于水分可溶性堿:如:koh、naoh、ba(oh)2、nh3·h2o微溶性堿:如:ca(oh)2難溶性堿:如:mg(oh)2、fe(oh)3、cu(oh)2
2.命名:根據組成—氫氧根離子和金屬離子的名稱,叫做“氫氧化某”;具有可變價,把具有低價金屬的離子的堿叫“氫氧化亞某”。
3.通性(1)與酸堿指示劑反應。(2)堿+酸性氧化物=鹽+水(3)堿+酸=鹽+水(4)堿(可溶)+鹽(可溶)=新鹽+新堿
四.布置作業
完成教材p169頁習題。
常見的堿 篇3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與定位
堿是學習了酸后又一類重要化合物。《常見的堿堿的通性》一節共四部分(分兩課時),它是從常見的物質入手,按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原則安排的。學好常見的堿對總結堿的通性具有重要意義。
在化學學科中,認識物質的一般思路是: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本課時側重于NaOH、Ca(OH)2的化學性質。
根據學生已有知識情況和本節內容特點,我的教學設想是:打破教材的順序,采用對照比較、類推猜想、實驗探索的方法。對比學習,突出實驗,體現學科特點。
二、教學過程 的設計思路
1.古詩名句導課激趣
明朝詩人于謙所寫的《石灰吟》中的名句"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表達了只有經過千錘百煉、粉身碎骨才能形成高尚的人格,才能獲得成功。它不僅包含重要的思想意義,也包含著貼切的化學意義。展示[實驗3-25],體會"粉身碎骨",然后提出問題:(1)白色粉末是Ca(OH)2 ,屬哪類物質?(2)前面學習中遇到過的堿還有哪些?學生討論分析,引出本節課題。
2.物理性質實驗觀察
固體物質的物理性質一般了解其顏色、溶解性。演示[實驗3-23][實驗3-26],展示實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表1)
3.化學性質 實驗探索
(1)以舊促新對比類推
對NaOH與Ca(OH)2的化學性質,在前面已經零散的學過一些。例如:NaOH與指示劑反應、酸堿中和反應、Ca(OH)2溶液與CO2的反應、NaOH與CuSO4溶液的反應等。這些內容由學生回顧并歸類展示,然后類推猜想另一種堿的性質,用以培養學生的對比猜想能力,使學生學會運用"對比類推"的研究方法。(表2) (2)分組實驗自主探索
學生的猜想是否正確,把學生引入探求答案的學習情境中,使其產生學習的動力。教材中[實驗3-27](Ca(OH)2與指示劑反應)、[實驗3-24](NaOH與鹽反應)、[實驗3-28](Ca(OH)2與鹽反應)均為試管實驗,便于學生操作,因此設計為分組實驗,學生自己探索。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又有利于學生全面準確的觀察。實驗完畢讓學生自我展示,描述現象及由此得出的結論,(填寫表2中的②⑧③④),有利于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再次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設計實驗突破難點
NaOH與CO2反應教材中沒有設計實驗,其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又是本節的難點,學生直接接受有一定的難度。為此設計"噴泉實驗"。
首先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聯想已學過的"吹氣"實驗,但實驗后無現象,不能確定是否反應,出現疑慮,增強求知欲望。然后展示"噴泉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總結。為驗證生成物是什么,再次設計實驗,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同時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掌握先猜想,再驗證,后總結的研究方法。(填寫表2中的⑥) 4.閱讀教材自學用途
培養學生閱讀分析、自我總結的能力。
5.暢談體會注重應用
(1)通過體會大家談,讓學生相互交流,暢談自己的收獲或體會,進行小節,填寫完整表2中的①⑤⑦。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
(2)首尾照應,學生討論:"粉身碎骨" "要留清白"的化學意義,感受"詩情化意"。
(3)創設問題情境:如何保存和鑒別兩種堿?學生討論,展示答案,培養綜合應用能力,明確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信息來源: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堡集一中
信息作者: 孫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