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溶解的量(通用2篇)
物質溶解的量 篇1
7.2 物質溶解的量
教學目標
1.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認識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4.初步學會繪制和查閱溶解度曲線。
5.知道氣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響因素。
6.認識溶解量、溶解性與溶解度的關系。
7.感受用溶解度知識對一些問題的解釋。
教學重點
1.飽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線繪制的探究。
3.氣體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2.溶解量、溶解性與溶解度三者的關系。
教學用具
燒杯、藥匙、酒精燈、帶鐵圈的鐵架臺;
硝酸鉀、蔗糖。
教學課時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2.初步學會繪制和查閱溶解度曲線。
3.知道氣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響因素。
4.認識溶解量、溶解性與溶解度的關系。
5.感受用溶解度知識對一些問題的解釋。
教學重點
1.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線繪制的探究。
3.氣體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
溶解量、溶解性與溶解度三者的關系。
教學用具
燒杯、蔗糖。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討論下列各題是否正確?
1.某溶液一旦達到飽和,便無法再多溶原有的溶質了。(改變條件可多溶)
2.飽和溶液必定是很濃的溶液。(不一定)
3.在溶液中有固體長期存在,該溶液必定飽和。(該固體是什么?是什么物質的飽和溶液?)
4.在溶液中,物質被溶劑溶解了的量稱為溶解量。
[引入新課]在前面幾章的學習中,我們講過氧氣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氫氣、一氧化碳、碳酸鈣、氫氧化銅難溶于水等,這說明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水)里溶解的能力各不相同。我們把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板 書]一.溶解性: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物質本身的一
種屬性)
1.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質、溶劑的性質、結構有關。同一物質在不同溶劑里溶解性不同。
[講 述]如食鹽易溶于水,卻很難溶解在汽油中;油脂容易溶解在汽油中,
卻很難溶解在水中;碘容易溶解在酒精中,卻很難溶解在水中。
[板 書]2.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里溶解性不同
[講 述]如同溫度下,等量的水中,蔗糖比食鹽溶解的量多。
[板 書]3.物質溶解性常分為“易溶”、“可溶”、“微溶”、“難溶”等情況
[提 問]“油脂的溶解性很差”,對嗎?(不對,沒指明在何種溶劑中)
[講 述]物質的溶解性用什么來衡量呢?也就是說以什么標準來比較物質溶
解性大小呢?這個標準能精確的告訴人們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最多能溶解多少物質,這就要用到溶解度這個概念。
[板 書]二.固體的溶解度
1.定義: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
條件:一定溫度下 標準:100g溶劑里(一般指水)
狀態:飽和狀態 單位:克
[講 解]①我們上節課學到大多數物質在溫度升高的情況下在水中的溶解性會增大,也就是說在一定量的溶劑中溫度不同溶質所溶解的量不同,即溫度變化時溶解度大小有影響,因此要指明在一定溫度下。
②各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需要對溶劑的量制定一個標準,即溶劑的量要一定,規定用“100g溶劑”作為標準。
③因為每種物質在同一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和不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不同,所以規定不同固體物質溶解度都應達到飽和狀態下,即在100g溶劑里,固體物質溶解能力達到最大限度。
④固體物質的量的單位規定為克,與溶劑的量的單位一致。
如果不指明溶劑,通常所說的溶解度是物質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時,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鈉,溶液達到飽和狀態,我們就說氯化鈉在20℃時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時硝酸鉀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1.6克,那表示在20℃ 100克水里溶解31.6克硝酸鉀是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它同時還表示了溶劑質量為100克時,溶質及飽和溶液的質量。
[板 書]2.固體溶解性與溶解度的關系
溶解度/克
(室溫/20℃) >10 >1 <1 <0.01
溶解性分類 易溶 可溶 微溶 難溶
[探究活動]依據數據繪制溶解度曲線
[討論交流]完成教材空白
[講 述]由于溶液是否飽和與溫度有關,因此在談及物質的溶解度時,應指明溫度。
[板 書]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溫度
4.溶解度曲線是以縱坐標表示溶解度,橫坐標表示溫度,畫出的表示物質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
意義:①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是的不同溶解度數值。
②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的溶解度數值。
③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的大小。
④兩條曲線的交點表示在交點所示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同。
[板 書]二.氣體物質的溶解度
[閱 讀]p.192
[板 書]1.定義:某氣體在壓強為101.3kpa和一定溫度時溶解在1體積的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的體積。
2.影響因素: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隨壓強的增大而增大。
[討論交流]p.194
[小 結]1.溶解度與飽和溶液的關系:溶解度是對飽和溶液中溶質的溶解量的量度,如果溶液未飽和,則不能進行這種量度。
2.溶解量、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及三者關系。
3.溶解度與溫度密切相關,不同溫度下同一物質的溶解度都不相同,由此可畫出溶解度曲線。氣體溶解度還與壓強有關。
[布置作業]p.194習題7.1
物質溶解的量 篇2
7.2 物質溶解的量
教學目標
1.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認識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4.初步學會繪制和查閱溶解度曲線。
5.知道氣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響因素。
6.認識溶解量、溶解性與溶解度的關系。
7.感受用溶解度知識對一些問題的解釋。
教學重點
1.飽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線繪制的探究。
3.氣體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2.溶解量、溶解性與溶解度三者的關系。
教學用具
燒杯、藥匙、酒精燈、帶鐵圈的鐵架臺;
硝酸鉀、蔗糖。
教學課時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認識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教學重點
飽和溶液的概念。
教學難點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教學用具
燒杯、藥匙、酒精燈、帶鐵圈的鐵架臺;硝酸鉀。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什么是溶液?
[設 問]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水中,是否能無限量的溶解某種物質嗎?
[觀察活動]【實驗7-6】室溫下,在各盛有15ml水的兩個燒杯里,分別加入3g硝酸鉀和3g氯酸鉀固體,邊加入,邊攪拌,觀察溶解情況。(完成教材空白)
[板 書]一.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在溶解某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某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補充:1.該種物質不能溶解了,但還能在溶解其他物質,這個溶液
是該物質的飽和溶液,但不是其他物質的飽和溶液。
2.對于這種物質來說,該物質的量與溶劑的量之比在飽和狀
態下是一個固定的比值,而且是該溫度下的最大值。
[板 書]2.二者區別: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溶劑里,是否能繼續溶解該
物質
[設 問]在講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時為什么要一定指明“一定溫度”和“一
定量溶劑”?某一溶液達到飽和后,能變為不飽和嗎?不飽和溶液怎樣
才能達到飽和?
[觀察活動]【實驗7-7】向含有硝酸鉀不飽和溶液的燒杯里,繼續加入硝酸鉀,直到有固體硝酸鉀剩余。將所得飽和溶液,連同其中剩余的固體顆粒,轉移一半至另一燒杯中。向其中一燒杯添加水,邊加邊攪拌,觀察硝酸鉀的固體顆粒是否繼續溶解。把另一燒杯加熱,發生什么變化?(完成教材空白)
[板 書]3.相互轉化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課堂練習]1.p.189 檢查站
2.下列有6種操作,選出其代號填入下列轉化關系的括號中:
a.加硝酸鉀晶體 b.加水 c.恒溫下蒸發掉一些水
d.升溫 e.降溫 f.加入較稀的硝酸鉀溶液
硝酸鉀的 硝酸鉀的
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小 結]1.溶解量——物質在溶劑中被溶解的量。
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3.溶液是否飽和,必須指明溫度及溶劑量兩個前提條件。條件一旦改變,飽和與否可以轉化。
4.飽和與否,是以“不能再溶解”為標準的。易溶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可以較濃,微溶物質的飽和溶液仍會很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