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在水中的溶解
教學目標1、 區別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2、 了解溶解度的意義并會查閱溶解度表
3、 了解外界條件能夠影響物質的性質
4、 會計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能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重點難點
分析 重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區別
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
溶解度的計算和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難點:溶解度的概念級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
教 、學 預 設 調 控 對 策
【引入】在一定的條件下,溶質是否可以無限地溶解在一定量地溶劑里呢?
【實驗演示】硫酸銅的溶解
現象:得到藍色的溶液,到一定時候硫酸銅不再溶解。
結論:說明在一定的條件(一定量的溶劑中,一定量的水中)下,溶質不可以無限地溶解在溶劑里。
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1、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上面得到的就是該溫度下硫酸銅的飽和溶液。
2、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在不斷加入硫酸銅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銅的不飽和溶液。
【思考、討論】那么,不飽和溶液可以轉變成飽和溶液嗎?――增加溶質,蒸發溶劑,降低溫度(一般情況下)
取一杯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
改變條件 實驗操作 出現的現象 結論
加溶質
蒸發溶劑
降低溫度
飽和溶液也可以轉變成不飽和溶液,可以增加溶劑水,或升高溫度(一般情況下)
3、 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較多溶質的叫做濃溶液;有的溶有較少溶質,稱為稀溶液。
【思考】飽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
【實驗演示】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實驗
現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濃,但可以繼續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經飽和了不能繼續溶解熟石灰。
結論: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同一條件下,對同一物質而言,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濃一些。
二、溶解度
【引入】從上面得實驗可以知道,蔗糖和熟石灰在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蔗糖比熟石灰易溶得多。那么,我們能否用定量的方法來表示物質的溶解能力呢?
【實驗】室溫下,10克食鹽和10克氯酸鉀溶于100克的水中
現象:食鹽未全溶,已達到飽和;氯酸鉀全溶解完,未達到飽和。
結論:這兩種溶質的溶解能力不一樣。
1、用溶解度來表示物質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 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是所溶解的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注意點:(1)理解這個概念,抓住四個詞:一定的溫度,100克溶劑(一般為水)、達到飽和、溶質的質量(單位為克)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能力越強
【練習】指出下列各句的含義及判斷是非:
1、20℃,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克,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