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和滅火(通用12篇)
燃燒和滅火 篇1
教學目的:
理解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
培養實驗能力和綜合能力
體會到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激發學生探求自然知識的興趣。
接受防火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分析、綜合,理解燃燒的三個條件
難點:運用燃燒的條件,理解滅火的方法。
教學準備
分組試驗材料:酒精燈、貼片、寫家財、火柴
演示材料:自制多媒體課件一套(如需要可在筆者個人專輯上下載試用:
)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
教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蠟燭現在怎么樣?(正在燃燒)師在蠟燭上罩上玻璃杯,
再看,蠟燭的火焰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燃燒的蠟燭會熄滅?也就是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對,氧氣是燃燒的必要條件,但是只要有氧氣就能產生燃燒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板書:燃燒
氧氣)。
二、教學新授:
。ㄒ唬⑷紵枰扇嘉
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幾個小朋友在野外迷了路,這時天漸漸黑了,他們只好在野外過夜。天氣的溫度漸漸降低了,他們該怎么辦呢?同學們,你們能幫他們想想辦法嗎?
讓學生各抒己見(可以找些枯草、樹枝之類的東西來生火取暖,再設法求救)。
講述:對,想要生火取暖首先就要找些可以燃燒的物體。
師問:平常我們看到哪些物體可以燃燒,那些物體不能燃燒?
指出屏幕中哪些是可以燃燒的物體。
講述:像木材、棉花、酒精等都是可以燃燒的物體,我們把能燃燒的物體叫做可燃物。(板書:可燃物)。
(二)、認識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
繼續聽故事:幾個小朋友找來一堆樹枝,可他們仍在抓耳撓腮,因為樹枝沒辦法燃燒。
可見還需要別的條件,那到底還要什么條件呢?
如果僅把火柴放在空氣中(空氣中有充足的氧氣),火柴就能燃燒嗎?聯系我們的生活經驗,怎樣才能使火柴燃燒起來?為什么可以燃燒?
a 在火柴盒上摩擦(提示摩擦會怎么樣?雙手相互摩擦感受一下)
b放在明火上
c放在陽光下聚焦燃燒
請你大膽假設一下,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根據桌上提供的器材,能否設計一個試驗來證明你的假設
由生提出設想,教師出示方法圖。
學生進行試驗
匯報試驗現象:火柴在鐵片越來越熱的過程中燃燒的,鐵片把熱傳到火柴上,使火柴溫度越來越高,當達到一定的溫度時,火柴便燃燒了。
試驗中你還發現了什么?(不同位置的火柴燃燒是否一致?火柴從哪一頭先燃燒起來的?)
如果把煤或木頭放在上面是否也能很快燃燒?教學易燃物概念:燃燒室需要溫度不高的物體。
小結:燃燒所需的第三個條件是:一定的溫度(板書 一定的溫度)。
。ㄈw納、鞏固燃燒的三個條件
討論、反饋:只有氧氣、可燃物、一定的溫度三個條件同時具備,燃燒才能發生,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燃燒就不會發生,哪怕是正在燃燒的可燃物也會熄滅。
出示鞏固題棗燃燒的煤爐
分別使其缺少一個燃燒的條件
(四)、了解燃燒與人類的關系
師問:燃燒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呢?
小結:利:照明、做飯、取暖及工業生產都需要燃燒產生熱量和能量,
人類離不開燃燒。
弊:容易引起火災,俗話說‘水火無情’,火災帶給人類的損失
是非常嚴重的。結合具體實例進行介紹。
。ㄎ澹┱J識滅火方法
講述:燃燒不注意有時就會釀成災害,給人們造成巨大的損失,現在我們掌握了燃燒的三個條件,就可以利用這些知識想辦法滅火了。
出示滅火方法圖片。
小組討論:選擇一至兩幅圖重點討論,為什么這些方法能夠滅火。
交流匯報:教師注意引導(如油類、電器著火的滅火方法教育)
(六)防火教育
講述:我們常說消防,就是在積極消滅火災的同時還要注意預防火災,請同學們想一想,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火災?怎樣預防?
打開教科書第 二十八頁齊讀最后一小結。
(七)鞏固練習:
討論題:如果有人家中發生火災時,應該怎么辦?
(分清火勢、找準火源、積極滅火)
獨立思考:冬天如何能使爐火燃燒得更旺?
草原上救火通常是在大火周圍迅速割出一個大圈,就能滅火,這是為什么?
燃燒和滅火 篇2
引入: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人類已有幾十萬年的利用燃燒反應的歷史。燃燒與我們的生活以及社會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燃燒的條件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小結
一. 燃燒的條件
活動與探究
在500 ml的燒杯中注入400 ml熱水,并放入用硬紙圈圈住的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片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上圖所示),觀察現象。
現象 用導管對準燒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氣(或空氣),觀察現象。(
現象 嘗試思考下列問題:
1.由上述實驗中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2.由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
3.由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入氧氣(或空氣)后燃燒的事實,再次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4.綜合上述討論,可得出燃燒需要哪些條件?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做燃燒,燃燒需要三個條件:
。1)可燃物;
(2)氧氣(或空氣);
。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
表7-1 在通常狀況下一些常見物質的著火點
物 質 白 磷 紅 磷 木 材 木 炭 乙醇(酒精) 無煙煤
著火點/℃ 40 240 250-330 320-370 558 700-750
二.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如果破壞燃燒的條件,使燃燒反應停止,就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
討論:
根據燃燒的條件推論滅火的原理。實驗7-1
點燃三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只燒杯;將另兩支蠟燭放在燒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燒杯中加適量碳酸鈉和鹽酸,觀察現象并分析原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隔絕氧氣(或空氣),以及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都能達到滅火的目的。想一想圖中所示的滅火方法是在破壞燃燒的哪個條件?
現 象
分 析 活動與探究
試根據滅火的原理和上述實驗,設計一個簡易的滅火器(上圖的裝置可供參考)。討論
下面是一些滅火的實例,試分析其滅火的原理:
1. 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火;
2. 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時,可用水撲滅;
3. 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伙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木砍掉。表7-2 幾種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
滅火器 滅火原理 適用范圍
泡沫滅火器 滅火時,能噴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們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達到滅火的目的 可用來撲滅木材、棉布等燃燒引起的失火
干粉滅火器 利用壓縮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氫鈉)來滅火 具有流動性好、噴射率高、不腐蝕容器和不易變質等優良性能,除可用來撲滅一般火災外,還可用來撲滅油、氣等燃燒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滅火器 在加壓時將液態二氧化碳壓縮在小鋼瓶中,滅火時再將其噴出,有降溫和隔絕空氣的作用 滅火時不會因留下任何痕跡而使物體損壞,因此可用來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處的失火。使用時,手一定要先握在鋼瓶的木柄上,否則,會把手凍傷
三.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就會在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
除了可燃性氣體能發生爆炸外,面粉、煤粉等粉塵也能發生爆炸嗎?
實驗7-2
如上圖ⅰ所示,剪去空金屬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屬罐和小塑料瓶的底側各打一個比橡皮管外徑略小的小孔,連接好裝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點燃蠟燭,用塑料蓋蓋住罐(如圖ⅱ所示)。從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氣(人距離該裝置遠一些),使面粉充滿罐,觀察現象并分析原因。
現 象
分 析
我們知道,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就越劇烈。這就是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和煤礦的礦井內,都標有“嚴禁煙火”字樣或圖標的原因,因為這些地方的空氣中;煊锌扇夹缘臍怏w或粉塵,它們接觸到明火,就有發生爆炸的危險。
在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絕不允許違章操作。上圖示意的就是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閱讀資料
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時的注意事項
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廠房、倉庫等建筑物與周圍建筑物之間要留有足夠的防火距離。廠房和倉庫要有良好的通風設備和靜電消除設備,消防器材必須齊備,并嚴禁煙火,杜絕一切可能產生火花的因素。所有的電氣設備和照明設備均應采用隔離、封閉和防爆型裝置。
盛裝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容器要牢固、密封,容器外要有明顯的警告標志,并標有物質的名稱、化學性質和注意事項。
易燃物和易爆物不能跟其他物質混存,對那些相互接觸容易引起燃燒或爆炸的物質,以及滅火方式不同的物質,應隔離貯存;對那些遇水或受陽光照射容易發生燃燒或爆炸的物質,不能存放在露天或高溫的地方。
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時,不能堆放得過高過密,堆與堆、堆與墻之間要留有一定距離的通道。
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倉庫,要做到人走電斷,并進行經常性的防火檢查,以防止自燃或爆炸。
在搬運易燃物和易爆物時,要輕拿輕放,不能摔、砸或撞擊,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小結
1. 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做燃燒,燃燒需要三個條件:
。1) 可燃物;
(2) 氧氣(或空氣);
。3) 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
2. 滅火的原理: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
。2) 隔絕氧氣(或空氣);
。3) 以及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3. 在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絕不允許違章操作
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人類已有幾十萬年的利用燃燒反應的歷史。燃燒與我們的生活以及社會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隔絕氧氣(或空氣),以及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都能達到滅火的目的。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就會在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例如,家庭里用的天然氣、煤氣或液化石油氣等如果泄漏的話,可燃性氣體在通風不良的廚房等有限空間里,一經點燃就急劇地燃燒,有可能發生爆炸事故,給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損害。
燃燒和滅火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
2.了解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3.能利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
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通過探究活動,學習對獲得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3.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與討論,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利用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解釋一些日,F象。
教學用品
學生部分
燒杯(熱水)4個,漏斗、洗耳球(或氣筒)4套;燒杯(冷水)4個,大試管(含橡皮塞)4支,酒精燈4個,試管夾4個;火柴8盒,小蠟燭16支,白磷若干。
教師部分
燒杯2個,大試管(含橡皮塞)1支,小蠟燭,碳酸鈉粉末,濃鹽酸,塑料瓶,小試管,火柴。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可燃物的燃燒,能為我們帶來光明、溫暖和能量,但有時也會給我們帶來災難。在這一節課里,我們將用實驗的方法去揭示燃燒的規律,找到控制燃燒的辦法。
二、問題和猜想
[提問]:可燃物燃燒會發出什么現象?
[討論]:下列反應都會伴隨什么現象?
c+o2co2;4p+5o22p2o5;s+o2so2;3fe+2o2fe3o4。
學生對這些反應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認識燃燒、可燃物,進而猜想燃燒的條件。
可燃物:可以燃燒的物質叫可燃物。
燃燒:物質跟氧氣發生的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燃燒。
[猜想]:燃燒必須滿足哪些條件呢?
三、實驗與探究
[演示]:將裝有白磷的試管,放入熱水中,觀察現象。
[提問]:這個實驗滿足了哪些條件?如果改變其中一個條件,還能燃燒嗎?
[討論]:你準備改變哪個條件?說出你的實驗方案。
其中一個把白磷直接放入熱水中,另一個把白磷放入試管,再把試管放入冷水中。
[學生實驗]:選擇兩個方案中的一個,實驗并觀察現象。
[討論]:你從實驗中得出了什么結論?
要想燃燒,必須同時具備可燃物、氧氣、達到一定溫度,三著缺一不可。
[講述]:我們把可燃物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叫著火點。不同物質的著火點不同。
[幻燈片]: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沒有著火燃燒呢?
[討論]:如果給白磷補充上那個條件,白磷能燃燒嗎?
你準備怎樣為白磷提供那個被改變的條件?
向熱水中的白磷補充空氣,可以使用洗耳球連上漏斗,然后罩住白磷,效果特別好。有學生提到,需要“送氣機”,其實這就是最簡單的送氣機。
[實驗]:選擇適當的方法,補充條件,實驗并觀察。
[討論]:有什么現象?你從實驗中能得出什么結論。
只要有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燃點,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燒。同時具備這三個條件,水火也相容!
四、討論和交流
[講述]: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燃燒發生的條件,同學們,我們怎么熄滅火焰呢?
可燃物是燃燒的基礎;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三個條件同時存在,一定能燃燒。
[討論]:滅火有哪些措施?“滅”字頭上的“一橫”起什么作用?
[活動]:熄滅小蠟燭。
[討論]:你用了哪些方法?這些方法運用了什么措施?
[演示]:用碳酸鈉與鹽酸反應滅火。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現象?蠟燭為什么會熄滅?
如果把碳酸鈉和濃鹽酸放入瓶子里去,會是怎樣呢?為什么會這樣?這個裝置起什么作用?
[閱讀]:學生閱讀幾種常見滅火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并以小組為單位,向同學介紹。
五、練習和鞏固
1.“釜底抽薪”是一種常用的滅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絕氧氣 c.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2.實驗時,如果不慎把酒精灑在實驗臺上并燃燒起來,我們可以用濕抹布撲蓋。利用的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絕氧氣 c.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3.炒菜時油鍋內的油不慎著火,滅火的方法挺多:
1)蓋上鍋蓋,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這是利用了( )
a.清除可燃物 b.隔絕氧氣 c.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2)把菜放進去,也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這是利用了( )
a.清除可燃物 b.隔絕氧氣 c.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4.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林砍掉。這樣做為什么有利于滅火?
5.燒不壞的手帕
將2體積95%的酒精和1體積水混合。將一塊棉手帕浸入配好的混合液,浸透后取出,輕輕擰干,用坩堝鉗夾持,在酒精燈上點燃,并輕輕抖動手帕。等酒精火焰熄滅后,觀察,手帕竟然絲毫無損。想一想,這是什么原因?
六、情感交流
[討論]這堂課里,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觸?
板書設計
實驗說明
1.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分別探究氧氣和溫度對燃燒的影響。
2.白磷燃燒后,要塞上橡皮塞,以減少白煙擴散。
教學后記
用學生分組實驗代替演示實驗,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在教學中,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實驗的設計和方法的確定上,有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
燃燒和滅火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義。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識。
過程與方法
能合理運用燃燒的知識和滅火的原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的防火、防爆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爆炸的含義;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識。
難點 如何防火、防爆。
教學工具
蠟燭、火柴、金屬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氫氣在點燃前要驗純,是因為不純的氫氣燃燒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害。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爆炸方面的知識。
二、推進新課
爆炸
師:物質具備燃燒的條件后,燃燒的劇烈程度與什么有關?
實驗探究:粉塵爆炸。(實驗7-2)
實驗步驟:剪去空金屬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屬罐和小塑料瓶的底側各打一個比橡皮管外徑略小的小孔。連接好裝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點燃蠟燭,用塑料蓋蓋住罐口(如圖7-11)。從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氣(人距離該裝置遠一些),使面粉充滿罐,觀察現象。
現象:發生了爆炸。
師:金屬罐和塑料蓋構成了一個有限空間,向裝置中鼓氣后,面粉充滿了金屬罐,加大了它與氧氣的接觸面積,罐內的溫度達到了面粉的著火點,使它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并在短時間內放出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迅速膨脹,引起爆炸。
師: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就會在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赡馨l生爆炸的物質:可燃性氣體、粉塵等。
師:由上可知,物質具備燃燒的條件后,燃燒的劇烈程度和什么有關?
生:氧氣的濃度和接觸面積。可燃物與氧氣接觸面積越大,氧氣濃度越高,燃燒就越劇烈。在一定空間內急劇燃燒,并有氣體生成,可以引發爆炸。
師:通過以上實驗可知,在面粉廠附近是要嚴禁煙火的。為了使警鐘長鳴,同學們對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問題要時刻提高警覺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師:為了防止火災以及爆炸事故發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場合會經?吹揭韵聢D標。
師:投影展示:
師:這些圖標向人們傳遞了什么樣的信息?
生:(1)當心火災——易燃物質;(2)禁止放易燃物;(3)當心爆炸——爆炸性物質;(4)當心火災——氧化物;(5)禁止煙火;(6)禁止帶火種;(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煙。
師:根據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同學們認為在哪些地方應該貼“嚴禁煙火”的字樣或圖標?
生:油庫、加油站、紡織廠、煤礦礦井等。因為油庫、面粉加工廠等地的空氣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氣體或粉塵,它們接觸到明火,就有發生爆炸的危險。
師:請閱讀“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時的注意事項”。(課本第134頁“資料卡片”)
師: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溫或撞擊時,極易發生燃燒或爆炸。因此,為了生命、財產的安全,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絕不允許違章操作。
板書
第2課時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一、爆炸
可燃物與氧氣接觸面積越大,氧氣濃度越高,燃燒就越劇烈。在一定空間內急劇燃燒,并有氣體生成,可以引發爆炸。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教學反思:
鑒于學生對燃燒與爆炸的現象已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爆炸的奧秘,并把所學的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燃燒和滅火 篇5
一、教學總體設計理念
本節課著重體現化學學習內容的現實性,使學生感受到化學來源于生活,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化學知識,化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化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應用意識。我在設計這一課時,通過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參與實踐活動。為了使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我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親手設計實驗,不僅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燃燒和滅火》是初中化學教材第七單元第一節的內容,第七單元是上冊教材的最后一個知識教學點。它既是對化學變化中具體知識傳授模式的繼承,又是對其的豐富和完善。本節知識位于第七單元第一節,上承我們身邊的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等知識,下接第八單元金屬與礦物,對于以前知識是一種補充和完善,對于以后的知識起鋪墊的作用,是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座橋梁。
2、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3)會運用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2)激發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3)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重點、難點:
重點:燃燒條件的探究、滅火的原理
難點:燃燒條件的探究
三、教法分析:
1、引導探究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和修正教師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種具有個人特點的、有意義的方式來探究發現和建構新知識。由于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愿和能力會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幫助。結合教材內容特點,本節課主要采用引導探究的教學方式。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減少板書,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動手、思考、討論,突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四、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從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五、儀器、用品
儀器:酒精燈、火柴、鑷子、燒杯
用品:棉花、酒精、水、蠟燭、小木條、粉筆
六、教學程序
教學流程圖:
。ㄒ唬﹦撛O情境,設疑猜想
(1)多媒體展示:燃燒的利用、火災,教師引導進入新課――燃燒和滅火。
問題1:在生活中,堆放鋼材、棉紗的倉庫,哪個貼有“嚴禁煙火”的標記?由此可知,燃燒現象的發生,首先要有可燃物。
問題2:有可燃物一定會燃燒嗎?
問題3:還需要哪些條件呢?
。2)活動與探究一:請你猜想物質燃燒的條件,學生交流,歸納總結。
、偃紵枰扇嘉铮
燃燒的條件可能是:
、诳扇嘉锶紵枰欢ǖ臏囟龋
③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
。ㄔO計目的:從燃燒現象探究燃燒需要什么條件,使新知識建立在對生活的直觀感受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求知欲,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合理的猜想。)
。ǘ┲贫ǚ桨福瑢嶒炋骄
。1)根據學生的猜想,引導學生制定控制實驗條件的實驗方案,結合生活實例及所學知識,分組搜尋證據。
可燃物ABC
與O2接觸√×√
溫度達著火點×√√
現象
(2)教師演示實驗: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討論交流:A、B、C各對應實驗中的誰?
(設計目的:使學生形成對猜想做出證實的意識,鼓勵學生自行設計方案,體現了科學探究的開放性,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加強了科學方法的教育。)
。ㄈw納總結、解釋驗證
(1)學生分組交流,總結歸納出燃燒的條件: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2)俗話說水火不相容,熱水中的白磷,會燃燒嗎?不信試試看。(活動與探究二:用導管對準燒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氣,觀察現象)再次驗證燃燒需要的條件。
(設計目的: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在對比分析中獲得新知識,通過討論和實踐,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驗證意識。)
。ㄋ模┙涣鞣此迹u價反饋
。1)討論與反思:滅火的原理
。ㄟ^渡)可見,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既然這樣,當你想把火熄滅時,你會怎樣去操作?
情境1:做完飯后,你怎樣將液化石油氣熄滅?為什么?
情境2:請你熄滅這只燃著的蠟燭。
一生吹滅后,問:這是破壞了燃燒的哪個條件?
情境3;你還能用什么方法熄滅它?這又是破壞了燃燒的哪個條件?
請把知道的常見滅火方法填在下表中:
滅火事例滅火方法滅火原理:破壞哪種燃燒條件?
熄滅酒精燈用燈帽蓋滅隔離空氣
。2)分組實驗(活動與探究三:點燃三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只燒杯;將另兩支蠟燭放在燒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燒杯中加適量碳酸鈉和鹽酸,觀察現象并分析原因。)
(3)引導學生回顧,教師演示實驗,總結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之間的關系,并對該實驗裝置的優缺點進行反思與評價。
。ㄔO計目的:使學生養成對探究的結果進行逆向思考的意識,敢于對實驗裝置從正反兩方面去評價,提出改進建議,培養學生的辯證觀,加強環保意識。)
。ㄎ澹⿷猛卣,發展探究
(1)多媒體展示:消防隊員滅火,常見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
(2)學生分組討論:我校哪些地方應放哪些滅火器?
。3)活動探究四:在化學活動課中安排學生實地模擬滅火,以鞏固所學知識。
。4)燃燒引發爆炸:展示粉塵爆炸圖片。
。5)討論總結:燃燒引發爆炸所需條件。提問:我市哪些單位易發生火災或爆炸?你建議應張貼哪些圖標?
(設計目的:讓學生體驗到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建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識。)
(六)調查研究,社會實踐
根據自己住宅及周邊環境的特點,設計預防火災的方案(包括萬一發生火災時需采取的滅火和自救的措施)
。ㄔO計目的:培養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人文精神,鼓勵學生走出課堂,提高自己的能力。)
七、評價反思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本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預期目標,即: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發展教材,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人類文化背景下構建知識體系,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展,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學生在此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主動建構知識。
不足:一是課堂語言還待進一步簡練,使問題點撥恰到好處;二是要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增強自主性。
經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刻體會到,學生的求知需要是教師的突破口,生活的實際內容是科學知識的切入口,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需求,才能使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
附:
八、板書設計
課題1燃燒和滅火
一、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
1、有可燃物燃燒
2、和空氣(或氧氣)接觸
3、達到可燃物燃燒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二、滅火方法
三、安全知識
燃燒和滅火 篇6
一、說教學總體設計理念
本節課著重體現化學學習內容的現實性,同學們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應用意識。
二、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燒和滅火》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第七單元第一節的內容。在生活中,同學們熟悉燃燒的現象;在第一單元《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學習中,同學們認識了燃燒的本質——有新物質生成的化學變化。本課題是對之前所學過“燃燒”的意義進行深入了解并且應用于實際之中。對高中將學習的“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可以起到鋪墊的作用。是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座橋梁。
2、教學目標分析
A.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3)會運用相關的知識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B.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于通過實驗得出事實進行分析而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2)激發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3)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難點:對著火點的理解
疑點:著火點是否可以降低
三、說教法
1.引導探究法:這節課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引導探究法。中學課程標準提出科學課程應當通過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還應當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動來實現教育目標。引導探究法能很好的體現《標準》中的思想,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得,而且還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其模式為:創設情境——自主探究——歸納總結——聯系生活。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技術既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又能將探究的方案,討論的情景提前準備好,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動手、思考、討論。
四、說學情
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師生條件不同而異。我校是湖南省高級示范性中學,學生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實驗的動手能力強,討論的思維活躍。同學們非常適應和喜歡教師通過引導探究法傳授新知識。
我校學生對課外知識有濃厚興趣,我將教材的內容略為拓展,增加了火災自救常識。使教學內容和社會生活相互滲透。真正做到化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上完這節課后,我們學校還組織過學生進行火災逃生的演習。不僅使學生掌握一門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識。這次活動還在我省電視臺新聞中報道,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和好評。
五、說學法
1.實驗探究法:通過實驗探究出滅火的原理,從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3.自主學習法:對于較簡單的內容,同學們通過閱讀教材、聯系生活自主學習。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適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六、說教學程序設計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1.提出問題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燃燒,燃盡了茹毛飲血的歷史;燃燒,點燃了現代社會的輝煌。生活中處處離不開燃燒。請同學們談談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燃燒的現象。
2.演示小魔術“燒不壞的手帕”
[生] 回答提出的問題
[師] 演示小魔術,設問“為什么手帕燒不壞”。導入對燃燒條件的探究。
從生活中發現化學,體會到化學無處不在;從小魔術引入課題,體會到化學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課堂,激發了同學們的求知欲。
燃燒條件的探究
1.探究實驗
步驟一:如下圖
步驟二:將薄銅片上的紅磷與小石頭分別放在酒精燈上加熱
2.根據實驗探究得出燃燒的條件
。1)可燃物
。2)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3)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
三者必須同時滿足。
3.引導得出著火點的定義
[生] 1.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按照投影的步驟完成“燃燒的條件”實驗。
2.根據實驗現象一起討論燃燒的條件。
[師] 積極參與到同學們的實驗探究中,指導同學們安全、正確的完成實驗。引導同學們得出正確的結論。提示步驟1能得說明什么。步驟2又能得說明什么。兩者相結合得出正確的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生] 八分鐘后每個小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的結果,大家一起評出最佳的結果。
[師] 鼓勵同學們的積極的動手和思考問題。提出探究時出現的小問題。避免再犯。
[生] 根據燃燒的條件,思考小魔術中的手帕為什么燒不壞。
[師] 小魔術大解密
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在活動中體驗,在嘗試中感悟,從而激發了同學們對探究的熱情。
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相互交流使學生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新,感受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探究內容在教材的演示實驗中略有改進。增加了對不可燃物的探究。更加有利于同學們得出燃燒的條件。
根據所學的內容,解釋魔術的奧秘,同學們初嘗掌握新知識的喜悅。
燃燒的條件的應用
1.演示實驗“白磷在水中燃燒”。裝置如下圖:
2.有關煤爐的討論
。1)如果不繼續往爐子里添柴火,爐火還能繼續燃燒么?為什么?
(2)如果把爐門關得嚴嚴的、一點氣也不通,爐火還能繼續燃燒么?為什么?
。3)如果把爐里正在燃燒的柴夾出來,柴還能繼續燃燒么?為什么?
3.利用燃燒的條件,思考怎樣燃燒會更旺呢?可舉出具體的實例。
[師] 了解了燃燒的條件后,思考怎樣能使剛才實驗中水里的白磷燃燒呢?
[生] 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師] 演示實驗“白磷在水下燃燒”。
[生] 根據燃燒的條件討論后回答第2題和第三題。
1.改進演示實驗優點:向水中通入氧氣,硬紙片不能很好的固定白磷,白磷四處游動,不能和氧氣很好的接觸。可以用一個螺帽代替硬紙片,白磷能和氧氣很好的接觸。并且能清楚的觀察到燃燒的現象。
2.從化學走向生活。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加深對燃燒條件的理解。
3.在新知識的運用中形成發展的知識結構。培養了同學們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探究
1.實驗探究
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將燃著的蠟燭熄滅。并思考為什么該方法有效。
2.根據實驗探究得出滅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三者任滿足其一。
[師] 燃燒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但控制不當將演變成無情的火災。同學們例舉生活中的燃燒時,有人就提到了火災。
[多媒體展示] 衡陽11.3特大火災。有20名消防隊員壯烈犧牲,11名消防隊員光榮負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消防官兵撲救火災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師] 我們應掌握有效的滅火方式,將火災的損失降到最低。滅火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生]1.分為六個探究小組進行實驗探究。
2.完成教師所給的表格
[師] 積極參與到同學們的實驗探究中,發現他們的問題,給予適當的提示,讓整個探究過程順利進行。
[生] 8分鐘后,派一個代表交流討論結果。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和完善。
[師] 鼓勵各組的實驗方法。歸納總結出正確的滅火原理。
以衡陽特大火災過渡到燃燒有利還有弊。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學會一分為二的看待事物。
給定實驗目的,請同學們自主設計實驗。開放式的探究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實驗能力。
分組合作,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培養了大家的默契,為以后的探究學習打下基礎。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應用
1.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應該怎樣滅火,其原理是什么?
(1)炒菜的鍋起火了;
。2)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
(3)由于電線老化,短路起火;
。4)鄰居吸煙,不慎引燃被子發生火災;
。5)森林在打雷閃電時起火。
2.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著火點的方法將其熄滅是否可行。為什么?(本課疑點)
3.了解幾種常見的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滅火范圍(見教材127頁)。分組做“人人都當消防員”的實驗。
[生] 根據滅火的原理完成第一題、第二題。
[師] “著火點是否可以降低”是本節課的疑點。可將著火點比喻成鐵、銅等物質的密度。不同的物質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質固有的物理性質,不能隨便降低。
[生]1.自學了解幾種常見的滅火器
2.分組做簡易滅火器滅火的實驗(如圖),人人都當消防員。
1.將理論用于實際,鞏固滅火的原理。情感上認識火災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滅火方法能防止發生火災。激發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2.以提問的形式提出本節課的疑點。形象的比喻使同學們更容易接受著火點不能降低。
3.根據教材步驟,自主完成滅火實驗。學生感到學有所用的喜悅。
掌握易燃易爆安全知識
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認識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
[師] 火災無情,滅火不如防火。
[生] 1.了解爆炸威力后,積極主動的自學“易燃易爆安全知識”。
2.認識圖7-12的圖標表含義
3.聯系生活,思考應當在哪些地方張貼這些圖標。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更關心生活,關注消防安全。
火災自救常識
看影片學習“遇到火災如何自救”
[生] 認真看影片。遇到火災,學會自救。
學會一門自救常識,激發同學們對化學學習的熱情。
總結
總結本課的重點
1.燃燒的條件
2.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生] 一起回顧兩個重點的內容。
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總結本課的重點。同學對本課的重點由短時記憶過渡到有效的長時記憶。
作業
電影院、學校、幼兒園、網吧等地是人口密度較大的場所,一旦發生火災損失慘重,請任選一地,根據其特點,設計預防火災的方案或考察該場所的預防火災的方案。(包括萬一發生火災時需要采取的滅火和自救措施)
燃燒和滅火 篇7
【教學重點】
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運用比較、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的能力。
【教學疑點】
著火點是否可以降低。
【實驗器具準備】
1、學生探究燃燒條件:小木棒、紙片、小石頭、棉花團、木炭、火柴、蠟燭、燒杯、鑷子;
2、學生滅火競賽:用剪刀、水、濕抹布、沙土等熄滅燃著的蠟燭;
3、學生做火災模擬實驗:用燒杯罩住高低不同的燃著的蠟燭,觀察哪只蠟燭先熄滅;
4、教師演示實驗:向熱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場景:神舟7號載人飛船點火發射的場景,日常生活中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有益的燃燒,森林大火的畫面。
過渡語:燃燒是一把“雙刃劍”,要想讓它為我們人類服務而不帶來災難,就要學習一些有關“燃燒和滅火”的知識。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新課講解
1、探究燃燒的條件
【揭題】我們要想充分利用和控制燃燒,就必須知道物質需要什么條件才能燃燒?下面我們就通過“玩火”的實驗來探究燃燒所需的條件,在“玩中學”、“做中學”。
【指導】活動前進行安全指導和方法指導,探究內容是“燃燒需要什么條件”,提供的儀器和藥品有:
(1)、火源(供熱源):火柴、蠟燭;
。2)、可供點燃的;棉花、紙片、小木棒、木炭、小石塊、蠟燭;
。3)、儀器:燒杯、鑷子。
【探究】學生開始探究,教師指導實驗。
【交流】以小組方式展示學生的猜想、方案及操作步驟等。從而引出“著火點”的概念。
【介紹】出示著火點的概念及表格:
可燃物
棉花
紙張
木材
木炭
著火點(℃)
50~150
130~190
250~330
320~370
【小結】燃燒的概念及燃燒需要的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或空氣)、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上。這三個條件只具備其中一個就可以嗎?通過板書得出三個條件如果同時具備,火就形成了。
【板書】如下圖(將燃燒的三個條件當成“火”字的“三個筆畫”組成一個“火”字,以形象地說明燃燒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
2、滅火的原理
【過渡】燃燒的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如果缺少一個,燃燒會怎樣?學生回答燃燒會停止,從而引出燃燒和滅火存在著一正一反的推理關系。
【推理】教師和學生一起用推理的辦法得出滅火原理,邊推理邊出示下面的電子板書。
隔絕空氣
清除可燃物
降溫
清除可燃物或隔絕氧氣或降溫
【小結】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關系,(板書:把滅火的三種原理放在“火”字的上方,成一行,“火”字變成了“滅”字)。和學生一起分析“滅”字所體現的滅火方法和滅火原理,并體會漢字的藝術。
【過渡】學了滅火原理,下面我們來一個滅火競賽。
【活動】滅火競賽:點燃一支蠟燭,利用所給儀器用品,你能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來熄滅它?(供選用的儀器用品:燒杯、膠頭滴管、水、濕抹布、沙土、鑷子。)你甚至可以嘗試不用上述物品,只要能滅火就算成功。
【交流】用嘴吹滅、用書本扇滅、剪去燭心、用濕抹布該滅、用水澆滅、燒杯蓋滅、二氧化碳滅火……從熄滅蠟燭的實踐中總結各種方法里所體現的滅火原理(破壞的是燃燒條件中的一個?)。
a、清除(移走)可燃物,如:剪去燭心……
b、隔絕空氣(氧氣),如:蓋滅、撲火(吹滅可能也與空氣隔絕氧氣有關)……
c、降溫至著火點一下,如:水澆,吹滅,扇滅……
【過渡】我們已經學習了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下面來做一個有趣的綜合性探究實驗。
【探究】點燃高低不同的兩支蠟燭,然后用燒杯罩住{如右圖}。
【猜想】學生猜想哪支先滅,嘗試說出理由。
【驗證】學生動手做驗證實驗。
【交流】實驗后,你有什么疑問嗎?
【過渡】高蠟燭先滅的原因即淺顯的又深奧,值得我們今后慢慢研究,F在我們重點來研究這個實驗結果的用途,讓化學服務于我們的生活。
3、火災自救
【聯想】學生思考:該實驗對我們在火災中正確逃生有何啟示?
【交流】可能的答案:著火的房間里煙塵彌漫在中上方,貼近地面的空氣較清晰;有濃煙的房間內應匍匐前進,用濕毛巾捂住鼻口以過濾有害的煙氣……
【講述】師:火勢過大時需要報警,撥打119電話。(如過教學時間比較充裕,教師請兩位學生分別撥打119電話報警的人和消防隊接線員的角色。然后播放視頻《如何撥打火警119電話》)。
三、學以致用
1、炒菜時油鍋中不甚著火,如何處理?利用了什么原理?
2、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40℃,把白磷放入約80℃的水中,白磷會燃燒嗎?如果不能燃燒,根據所學知識你能使它在熱水中燃燒嗎?(教師演示想熱水中的白磷吹氣使白磷在水中燃燒的實驗)
四、小結:學生收獲或疑惑。
五、作業課內:課本P13第3題和第5題;
選做:
1、寫一篇有關火的小短文;
2、關于火災逃生的小調查。
燃燒和滅火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3.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通過探究讓學生討論燃燒的條件及推出滅火的原理。
教學工具
投影自制的幻燈片、白磷、薄銅片、大燒杯、熱水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火是燃燒的一種現象。在日常生活和過去的學習中,我們曾見過或遇到過許多燃燒的事例,你見到過哪些燃燒的事例嗎?請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
[學生活動]在學生發言過程中,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同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以鼓勵為主的評價,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踴躍地討論了我們常見到的燃燒現象,比如,篝火晚會、煤氣燒菜、奧運圣火、火箭發射等。還有第二單元學過的碳、硫、鐵、鋁箔等在氧氣中的燃燒等。雖然燃燒的事例很多很多,但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燃燒的現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燒的這個共同特征是什么?我們能不能對燃燒下定義呢?
[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從燃燒的現象(發光、發熱)和有新物質產生兩個方面討論燃燒的特征,并讓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交流,匯報自己的觀點,最后形成燃燒的定義。
[小結]燃燒的定義:呵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師: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燃燒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那么,大家想過沒有,什么樣的物質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燃燒?也就是說.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呢?下面我們一起進行實驗探究。
二、實驗探究
1.燃燒的條件。
[實驗l]學生分組進行教材中“活動探究’’的實驗。,教師巡視各組,及時肯定學生的正確操作并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引導學生根據觀察到事實得出正確的結論。
[討論](投影)
(l)由上述實驗中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2)由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
(3)由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人氧氣(或空氣)后燃燒的事實,再次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4)綜合上述討論,可得出燃燒需要哪些條件?
師:通過同學們進行的實驗探究及問題的討論,這些事實有力地說明了,物質燃燒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可燃物(即物質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與空氣(或氧氣)接觸;
(3)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
組織學生認識常見物質,例如木材、木炭、酒精、無煙煤等著火點。
2.滅火的原理及方法。
師:火給人類帶來了熟食和溫暖,但火一旦失控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同學們你知道生活和生產中通常采用的滅火方法嗎?請各小組將你們所知道的滅火方法填人表格,比一比哪個小組知道的最多。
(投影) 滅火的事例和方法
┏━━━━━━━┳━━━━━━━┓
┃ 災火事例 ┃ —,方法 ┃
┣━━━━━━━╋━━━━━━━┫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將各小組的討論結果用投影進行展示評講。
[討論]下面請各小組根據物質燃燒的條件,把剛才滅火的方法進行歸類,并想一想它們之間有沒有聯系。然后歸納小結。
[小結]
(1)可燃物跟空氣隔絕;(2)可燃物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師:你們能否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滅火的方法呢?
組織學生進行教材中[實驗7-1]的實驗。根據實驗現象進一步驗證了滅火的方法,然后根據這個滅火的原理設計一個簡易的滅火器。
[錄像展示]生活中幾種滅火器:(1)泡沫滅火器;(2)干粉滅火器;(3)二氧化碳滅火器。同時分別介紹它們的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師:每年我國因地下煤礦的礦井內瓦斯爆炸,化工生產的工廠爆炸、煙火爆炸等災難,造成的經濟擄失上億元,造成人員傷亡上千人!多么怵目驚心數據啊!那么我們作為有知識的青少年,不但要學習知識,還要懂得利用科學知識為民造福,把災難雕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易矧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除了可燃性氣體能發生爆炸外,面粉、煤糕等粉塵也能發生爆炸嗎?
[實驗2]演示教材中[實驗7-2]注意:該實驗中鼓氣球與金屬罐之間的連按管可稍長一些,人應遠離金屬罐,以防危險。此實驗用的面粉應干燥,金屬罐可用八寶粥空罐等。
實驗完畢,請同學們觀察現象并進行分析。諾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 3 2頁最后一自然段,總結易刪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小結]
(l)在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絕不允許違章操作。
(2)展示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投影:見教材中圖7-12所示)
課后小結
師:學完本課題你應該知道:
1.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做燃燒,燃燒需要三個條件:(l)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
2.滅火的.原理:
( l).消除可燃物或隔離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3.在生產、運輸、使用和貯藏易燃物和易爆物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絕不允許違章操作。
燃燒和滅火 篇9
燃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在學習氧氣的性質時,我們對燃燒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我們又知道了一些滅火的方法。本課題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燒的條件和原理,通過學生分組實驗來探討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說明為什么會發生爆炸,并通過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來加強對安全的認識,引出關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說明隨時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目的要求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3、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內容重點
1、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探究思路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教學對象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 2003學年初三(5)班,本班學生總體基礎較好,大部分同學具備獨立完成探究實驗的能力或通過組成小組討論的方式來獲得結論。但還有個別同學基礎較低,反應較慢,需要基礎好的同學幫助,所以組成小組進行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基礎好的學生幫帶基礎差的學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教學手段
通過實驗探究觀察現象,得出結論;聯系生活實際,利用課件、錄象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實施過程
展示有關燃燒的圖片:見投影
[提問]同學們,在生活學習中你們碰到過有哪些燃燒的例子?
[學生答案實錄]:(1)家里做飯時石油氣的燃燒
。 2)燒烤時碳的燃燒
( 3)紙張的燃燒
。 4)森林大火
……
[提問]怎樣才能燃燒?
[學生答案實錄]:(1)我覺得燃燒必須有東西才行,還要有火。
。 2)我覺得燃燒需要摩擦。
( 3)我覺得燃燒需要很高溫度
( 4)我覺得燃燒需要氧氣
……
[提問]要了解燃燒需要哪些條件,應該怎么來研究呢?
[學生答案實錄]:做實驗唄!做實驗,觀察現象,還要做實驗進行分析。
[學生探究實驗]:燃燒的條件的探究
實驗完畢!
[提問]通過剛才的實驗你們看到了什么現象?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學生答案實錄]:(1)現象:熱水上面的白磷燃燒,熱水上面的紅磷沒有燃燒,熱水里的白磷也沒有燃燒。(2)現象說明:①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溫度不同,有的高,有的低;②說明不同可燃物燃燒需要的溫度不同。③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有一定的溫度。④有一定的溫度和可燃物這兩個條件還不行,比如在本實驗熱水中的白磷溫度雖然高但沒燃燒,但在熱水上面的白磷溫度沒有熱水中那么高但燃燒了,說明光有可燃物和一定的溫度兩個條件還不行,還要有氧氣,有了氧氣,才能燃燒。
[板書]一、燃燒的條件:
1、缺一不可
可燃物
2、氧氣(或空氣)
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
介紹一些物質的著火點:
物質
著火點 /℃
白磷
40
紅磷
240
木材
250~330
木炭
320~370
乙醇(酒精)
558
無煙煤
700~750
[提問]你認為可燃物在氧氣中燃燒和在空氣中燃燒現象相同嗎?
[學生答案實錄]:當然是在純氧中燃燒得劇烈!
[提問]你認為同一張紙把它翻開來燃燒和把紙揉成一團燃燒,哪一種燃燒的速度更快、更劇烈?
[學生答案實錄]:當然是把它翻開來燃燒得劇烈!
[提問]上面兩個問題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答案實錄]:①氧氣越純,燃燒越旺
、谠龃笈c氧氣接觸的面積,燃燒越快
③可燃物越大火越大
、苎鯕庠蕉嗷鹪酱
……
[老師小結]上面兩種現象說明了氧氣的濃度越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越劇烈。
[提問]根據燃燒的條件,結合[實驗7-1]和[圖7-7]你認為滅火可以用什么方法進行滅火?
[學生猜想]吹、搖、用水、蓋、捏、沙、濕毛巾、用爆炸、滅火器、降雨、報警119……。
[探究實驗]實驗7-1
[提問]同學們通過你們的實驗探究,你們可能知道哪些方法可以滅火,但是你們知道其中的原理嗎?
[學生答案實錄]①用燒杯把蠟燭罩住蠟燭熄滅,是因為缺氧
、跊]有把蠟燭罩住,蠟燭沒有熄滅,是因為有氧氣
③加入鹽酸和碳酸鈉的燒杯蠟燭熄滅,這是因為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使蠟燭缺氧熄滅。
[提問]還有沒有其它方法熄滅蠟燭?
[學生答案實錄]①用兩個木條夾住蠟燭火焰。(隔絕氧氣)
②還可以用剪刀把燭芯剪掉。(隔離可燃物)
、塾盟疂玻ㄊ箿囟冉档街瘘c以下)
④用嘴吹(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
[板書]二、滅火的原理
1、隔絕氧氣(或空氣)
2、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3、隔離可燃物
[提問]在生活、生產中有沒有專門的滅火工具呢?
[答]有,滅火器、消防栓等
[分組實驗]以小組為單位動手試驗滅火器
簡介滅火和消防設備:見投影
[思考]為什么在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絕不允許違章操作?
看錄象:粉塵爆炸實驗
[歸納]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就會在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
[板書]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展示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見投影
[講解]講述有關防火的重要性、必要性,讓學生重視消防安全。
[本節課小結]
一、燃燒的條件:
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練習]練習卷
[結束]
[課后分析]
通過 “課題1燃燒和滅火”的教學,讓我體會到聯系生活實際,利用課件、錄像等手段的確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教學反思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本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預期目標,即: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發展教材,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類文化背景下構建知識體系,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展,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我在處理因課前無法預計學生的知識點的遷移方式和思維深度而暴露的問題時,能時刻關注并追隨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活動,及時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和討論,巧妙誘導。點撥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評價能力,達到師生互動、主動建構的目的。
我認為不足之處:做 “活動與探究”演示實驗時因為沒有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實驗延長了3min,原因是在探究時間控制上把握欠佳,討論問題過細,花費時間較長。說明什么時候探究、什么時候討論,要探究多長時間,討論什么問題、討論多長時間等,需要調整。思考的問題。為此我著重反思了以下幾方面:
1、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學生的強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需要。因此,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引導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增強學習的興趣,發現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加深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認識,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有關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2、把握已有經驗是激發學生創新潛能、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從教學過程與調查所見,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逐步提高、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學時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根據其形象思維、感性思維和經驗型的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設計必要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我發現其原有認識中的不科學和片面的成分,主動構建抽象的概念和結論,理解化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加強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是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改進我的教學方式的有利途徑;本節課教學過程中,不僅采用了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反思,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活動成果;更在學習結束后,自我反思探究過程的活動表現,對自己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
燃燒和滅火 篇10
一、目的要求
1、指導學生認識、理解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4、向學生進行防火安全教育。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認識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
四、課前準備
1、實驗材料——酒精燈、鐵片、試管夾、火柴、蠟燭等。
2、《燃燒與滅火》的課件。
五、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談話:
燃燒的現象隨處可見,現在讓教師做個小實驗:(點燃蠟燭,然后用書扇滅蠟燭)用火一點,蠟燭就能燃燒;教師用書一扇,又有什么現象發生呢?(熄滅了)由此看來燃燒是需要條件的。那么,我們已經知道燃燒需要氧氣,氧氣確實是燃燒必須具備的條件,但是只有氧氣能燃燒嗎?裝在瓶子里的氧氣并不燃燒,可見燃燒還需要其他條件。那么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呢?(出示課件)
2、講述:這節課,我們就先來研究關于燃燒的條件這個問題。
學習新課、探究發現
1、指導學生認識燃燒的條件
。1)認識燃燒需要可燃物
、儆懻摚 關于氧氣,我們在前面的課上已經研究過了,燃燒確實需要氧氣。但只有氧氣還不夠,還需要能夠燃燒的物體,我們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有些能燃燒,有些不能燃燒,誰先來說說,哪些物體不能燃燒?誰再來說說哪些物體能燃燒?(出示課件指出那些物體能燃燒,那些物體不能燃燒,然后歸類)
、 講解:可以燃燒的物體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燒必須具備的第二個條件。(出示課件)
(2)認識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
① 討論: 有了氧氣與可燃物,是不是就能發生燃燒現象?例如空氣中有氧氣,放在空氣中的火柴能燃燒嗎?(學生回答后強調,即使把火柴放在純氧中也不會燃燒。) 怎樣才能讓火柴燃燒起來?(用火點燃或在火柴盒上摩擦)摩擦起什么作用?(摩擦可以提高火柴的溫度)以上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一定的溫度)
、 講解:為了更好地說明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我們來做個實驗。取一根火柴,不用火點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鐵片上,用試管夾夾住鐵片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有什么現象?
、 師演示實驗并出示課件:
④ 教師小結: 把火柴放在鐵片上,它并不馬上燃燒,而是被加熱到一定程度,它才燃燒。可見燃燒必須達到一定的溫度才能進行,這是燃燒必須具備的第三個條件。
各種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溫度是不同的,例如汽油、酒精、紙、棉絮、木材燃燒需要的溫度較低,煤塊燃燒需要的溫度較高。在比較低的溫度時就能燃燒的物體叫做易燃物。
(3)讓學生綜合燃燒的三個條件
、 提問:現在你知道燃燒需要哪些條件?(生回答,師板書)
② 討論:這三個條件是否是燃燒必須具備的呢?我們還可以結合爐火的燃燒來分析一下,(出示課件,討論思考1)
如果不繼續往爐里添煤,爐火能繼續燃燒嗎?為什么?(不能,因為缺少可燃物。) 如果把爐門關得嚴嚴的,一點氣兒也不通,爐火還能繼續燃燒嗎?為什么?(不能,因為缺少氧氣。) 如果把爐里正在燃燒的煤夾出來,煤還能繼續燃燒嗎?為什么?(不能,因為爐外溫度低,達不到煤燃燒所需的溫度。)
、 講解: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我們總結的燃燒所需要的三個條件是正確的,而且只有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時燃燒才會發生;缺少了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燃燒就不會發生,正在燃燒的可燃物就會熄滅。
2、指導學生認識燃燒與人的關系
(1)討論:
① 我們所以要研究燃燒的條件,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燃燒的規律,因為燃燒與人有密切的關系。那么燃燒與人有什么關系呢?
、 我們掌握了燃燒的條件有什么用呢?
。2)教師小結:燃燒有對人有利的一面,例如做飯、取暖,在工業上高溫加熱、煉鋼、國防、科技上發射導彈、衛星等,都需要燃燒產生的熱能。燃燒也有對人有害的一面,火災會燒毀財物,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損失。我們掌握了燃燒的規律,在需要燃燒的時候,就要努力創造燃燒所需的三個條件;在不需要火和滅火時,就要設法破壞燃燒所需要的條件。(出示課件)
3、指導學生認識滅火的方法及原理
(1)講述: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關于滅火的知識。 (出示:思考2、課件)
(2)分組討論:
、倏聪聢D, 人們是用什么辦法滅火的?為什么這樣就可以滅火?(分組討論后,每組推舉一人回答,看誰答得又快又好。)
、谥该卮穑喝绻怯皖愔,能不能用澆水滅火的辦法呢?為什么?該用什么方法呢?
③如果電線或電器著火了,首先應該做什么?為什么?往電線或電器上噴水行不行?為什么?
(3)教師小結:我們掌握了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在發生火災時迅速將火熄滅。如果家里不小心著了火,一定要冷靜,千萬不能慌亂,要根據著火物體和原因正確地選擇滅火方法。如果火勢比較大,要趕快撥“119”電話報警。
4、向學生進行防火教育
。1)講述:引起火災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和不慎引起的,還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引起的。
(2)討論:
① 在生活中,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火災?
② 小朋友的哪些游戲或活動容易引起火災?
、 我們應該怎樣預防火災?
。3)教師小結:預防火災,人人有責。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內,禁止燃放鞭炮;在農村,不要在草堆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不要在火爐旁烤東西,不要使易燃物離爐灶太近;煤氣灶用過要及時關閉閘門?傊,要時時提高警惕,事事按照安全用火的要求辦。只有這樣,才能預防火災。
鞏固練習、應用生活
1、講述: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
2、出示課件提問:
。1)燃燒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2)下面的說法那條不正確?
。3)你能說出“鉆木取火”的道理嗎?
板書 :
燃燒與滅火
氧氣
隔離氧氣
燃燒的條件
可燃物
滅火的方法
減少可燃物
一定的溫度
降低溫度
燃燒和滅火 篇11
【教材分析】
本課題共包含三個子課題: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由于燃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所以本課題從幾幅有關燃燒的圖畫引入,進一步探究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教材采用從實驗觀察現象,通過分析得出結論的方法,來探討燃燒的條件以及滅火的原理,學生可以通過親身體驗和思考掌握知識。通過一個有趣的面粉爆炸實驗,來說明為什么會發生爆炸,并通過一些注意安全的圖標來加強對安全的認識,說明隨時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本課題共需兩課時,第一課時:燃燒和滅火,第二課時:滅火器、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此設計為第一課時。
【學情設計】
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對“燃燒”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如在氧氣的性質探究實驗中對硫、磷、細鐵絲等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在加上學生對實驗探究有較濃厚的興趣、整體素質比較好,知識掌握全面,善于捕捉新知識、新信息;又由于本節課知識內容淺顯易懂,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學習,以學生自主探討學習為主,教師為輔。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難易不同的問題,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得到收獲。此外,我預測了學生在學習本課題時,對“著火點”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多數學生認為降低著火點可以滅火,把降溫與降低著火點混為一談。因此應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及多運用知識解釋實例現象,進而達到糾正錯誤觀念的目的。
【設計理念】
燃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本課題也是一節最貼近學生日常生活,最能培養學生從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發現問題,是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和掌握科學探究方法的極好契機。本節課我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完成燃燒條件的探究、滅火的方法等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在實驗中培養學習的興趣,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教學過程中以啟發、誘導、探究、交流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實驗來探討燃燒的條件以及滅火的原理,讓學生可以通過親身體驗和思考掌握知識,并通過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識,培養自護自救能力。
(3)、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識。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2)、能用化學科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燒現象和滅火的原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燃燒可造福人類,又會給人類帶來災害的事實,學會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
。2)、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規律,認識規律,掌握規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
。3)、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
燃燒和滅火 篇12
1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方法。
②了解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1.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生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偻ㄟ^對燃燒條件的探究,了解內因和外因的辨證關系。
、谠诮鉀Q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2教學重點/難點/易考點
2.1教學重點
圍繞課題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討論交流得出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2.2教學難點
燃燒條件的探究;認識滅火的原理并應用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3專家建議
4教學方法
探究式
5教學用具
1、媒體資源:自制課件
2、實驗準備:
、侔巡AО艉托∧緱l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
、邳c燃兩支蠟燭,其中一支用燒杯罩住。
、郯岩徽此拿藁ê透稍锏拿藁ǚ謩e點燃。
、芟缦灎T的方法:沙土、剪刀、燒杯、濕布、水、膠頭滴管、碳酸鈉溶液、稀鹽酸等。
6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錄像]播放有關燃燒的鏡頭
[引入]燃燒著的火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但是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燃燒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觀看錄象
傾聽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
[講述]燃燒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那么這種現象的發生需要條件嗎?
[指出]氧氣確實是燃燒所需要的條件,但是只有氧氣,燃燒能發生嗎?大氣中也含有氧氣,可不見得到處在燃燒,可見氧氣并不是燃燒的條件,那么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呢?
根據已有的知識,想到燃燒需要氧氣
由實際到理論,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認識燃燒的條件
1、認識燃燒需要可燃物
[討論]根據你的經驗和想法談一談燃燒除了需要氧氣外還需要什么條件?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燃燒?
[展示]一些物體的圖片,判斷哪些能燃燒,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燃燒
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設問]有了可燃物和氧氣,燃燒是不是就能發生?例如空氣中有氧氣,放在空氣中的火柴能燃燒嗎?怎樣才能使火柴點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實說明了什么?
[講解]我們把可燃物開始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叫做著火點。
[演示]探究實驗
[討論]:
1、實驗中鐵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2、鐵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3、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入氧氣后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4、綜合上述討論,可得出燃燒需要那些條件?
[歸納小結]
1、燃燒的定義
2、燃燒的條件
[思考]
1、如果不往煤爐里添煤,爐火還能繼續燃燒嗎?為什么?
2、爐門關得嚴嚴的,一點氣也不通爐火還能繼續燃燒嗎?為什么?
3、如果把爐里正在燃燒的煤夾出來,煤能繼續燃燒嗎?
思考、討論:
說明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觀察實驗
需要達到著火點
需要氧氣
需要氧氣
需要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
思考、回答
根據探究實驗,推導出燃燒的另外兩個條件,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
根據討論,有學生自己得出燃燒的條件,使學生有成就感。
進一步鞏固燃燒的條件
[過渡]燃燒的火會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但是有時也會帶來災難。那么如果發生了火災,我們應該怎么滅火呢?可以根據所學的燃燒的原理進行思考
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設問]根據燃燒的條件,我們應該如何來滅火呢?
[演示]實驗7-1
[小結]滅火的原理
[討論]根據滅火的實例,分析滅火的原理。
[活動與探究]滅火器的原理。
[媒體展示]幾種常見的滅火器。
[討論]
1、隔絕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小結]談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么?
[作業]習題
7板書設計
課題1燃燒和滅火
①是可燃物;
一、物質燃燒的條件:②與氧氣(或空氣接觸);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蹨囟冗_到著火點。
、倏扇嘉锱c助燃物;
二、認識燃燒:②現象:發光、放熱;
③實質:劇烈的氧化反應。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
、偾宄蚋綦x可燃物;
四、滅火方法和原理:②降低溫度到物質著火點以下;破壞其一,燃燒熄滅
、鄹艚^空氣(或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