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亞非拉的奮起:
(展示板書:2、印度經濟的發展)
師:印度雖然獨立時間和新中國建立差不多,但是兩國的經濟實力卻有很大差異,尤其是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以后,但印度卻積極立足與本國經濟的發展,試圖超越中國。那首先我們來了結一下印度經濟發展的狀況。
師:80年代以前,印度奉行限制外國商品進入的政策,鼓勵壟斷,壓制競爭,束縛市場發展,是一比較典型的內向型經濟,經濟發展非常緩慢,1976年,印度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150美元,在全世界排名第132位;1978年,印度的人均工業生產總值只有36美元。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居主要地位的是農業,60~70年代,在國際資金的援助下,印度的農業有了一定發展,1978年實現了糧食自給。但是,農業的發展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在80年代以前的30年里,其經濟年均增長率只有3.5%。1980年以后,印度政府調整經濟發展策略,實行對外開放。特別是80年代中期以后,印度的工業生產連續5年增長率超過8%。在此期間,印度充分利用外資發展本國經濟,如利用了世界銀行對電力的貸款41.4億美元和對石油部門的貸款9.87億美元,大大有利于推動印度工業的發展。80年代,印度的經濟實際年增長率超過5%,長期停滯不前的局面有所改變。但是,印度的投資環境仍然不是十分理想,1989年,外國對印度的直接投資不足1億美元,只相當于同年泰國接受外資的1/20。印度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原子能研究、電子技術等方面有較高水平。特別在軟件開發領域,實力僅次于美國,軟件產品大量出口,xx年軟件出口額達到62億美元。印度的科學技術人才十分豐富,每百萬人口中有科技人員3 329人,科技人員數量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但人才流失非常嚴重。例如,印度的計算機軟件人才非常出色,美國、日本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大量雇用“價廉物美”的印度計算機人才為它們服務。因此,80年代以來印度經濟的發展速度雖然比過去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同亞洲經濟發展快的國家和地區相比,印度的發展仍然比較緩慢。1987年,印度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190多美元,全國人口的1/3多生活在貧困線以下。1989年,印度的外匯儲備只有32億美元,不到泰國的1/3。而且,債臺高筑,1990年,外債總額高達600億美元,每年出口收入的30%需要用來支付外債的本息。1991年以后,印度推行經濟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印度gdp連續xx年保持年均6%的增長速度,特別是1994~1997年間,更是平均達到了7%。據統計,到xx年,印度的外匯儲備也達到了450億美元。
師:但是,印度經濟的發展遠不是如此的順利,印度仍存在許多問題,請同學們思考,會對印度經濟發展構成阻礙的因素會有哪些?
生:(略)
師:但是,印度國內的社會矛盾十分復雜,嚴重影響了印度的發展步伐。印度獨立后數十年來,種族矛盾、宗教矛盾不斷激化,各政治派別的斗爭也愈演愈烈,流血事件不斷發生。兩任總理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母子遭到刺殺。人口極度膨脹,有人預測印度可能在21世紀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在此期間,印度政府還大搞地區霸權主義,同鄰國中國和巴基斯坦發生戰爭,派兵進入斯里蘭卡。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稱霸南亞,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大幅度增加軍費預算,1998年5月,還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數日內進行5次核試驗。同時,印度近年來還大肆擴充軍備,據印度官方宣稱,在~xx年度的財政預算中,印度軍費開支在上一年度激增28%的基礎上又增加13%,達到6 200億盧比(相當于133億美元)。目前,印度的兵力包括:空軍14萬人,作戰飛機約850架,實力列世界第四;海軍6萬人,有一艘航空母艦,計劃到xx年建成3艘航空母艦,80枚核彈頭,其海軍實力目前居世界第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