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亞非拉的奮起:
(展示板書:3、亞洲其他地區的獨立與發展)
師: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帝國主義在亞洲的殖民體系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為亞洲新興民族國家發展民族經濟鋪平了道路。但是,亞洲各地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最先起飛的是新加坡、韓國。在60年代,上述國家抓住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西方發達國家因工資高、勞動力缺乏,地價、物價上漲,致使成本提高、利潤下降,而向國外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于是,新加坡、韓國抓住機遇,大力吸收外國資本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根據國情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依據國際經濟發展趨勢不斷進行產業的更新換代,發展高技術產業和外向型經濟,積極參與國際競爭。70年代,它們的經濟就以年增長率超過10%的速度高速發展,不僅超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而且成為美國、西歐和日本的競爭對手,令世界矚目,被稱為“70年代的奇跡”。亞洲80年代經濟發展的一大變化是東南亞經濟的異軍突起,表現為:80年代以來,泰、馬等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已居世界前列。其中又以泰國最為突出。首先是加強與鄰國的經濟合作。東南亞地區資源十分豐富,勞動力也十分充足,但長期的殖民統治,造成其經濟的單一畸形發展,產品結構相似。1967年東南亞6國成立東南亞國家聯盟,確立了平等合作、共同開發這一地區的宗旨,后在1977年又建立特惠關稅協議,到1989年享受特惠關稅項目已達14 801個。這些合作有力地推動了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其次,積極引進外資和技術,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對外貿易。80年代,東盟各國遇到一個經濟發展的機遇,由于日元升值,日本等發達國家調整產業結構,向海外轉移一批勞動密集型和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泰馬等東盟國家抓住機遇,引進外資和技術,利用本國勞動力和資源豐富的條件,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在保持傳統農業經濟優勢的前提下,大力發展農業產品的深加工和多樣化,開發多種創匯農業產品,促進對外貿易,使經濟持續發展。80年代,泰國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是10.6%,馬來西亞是8.3%。
師:就在亞洲國家紛紛獨立,并走上發展道路的同時,非洲地區也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展示板書:二、非洲民族獨立浪潮
1、二戰后非洲掀起民族獨立浪潮)
師:非洲,資源豐富,戰略地理位置重要,一向是歐美列強爭奪的對象。非洲長達五個世紀的殖民災難最早可以上溯到什么時候?此后,可惡的歐洲殖民主義強盜從事過哪些令人發指的罪惡活動?蘇伊士運河在戰略、經濟、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
生:(略)
師:殖民主義者奴役非洲的情況。15世紀,葡萄牙殖民主義者在開辟新航路的過程中,最早踏上非洲大陸,此后西方殖民主義者接踵而來。其罪惡活動有始于16世紀的黑奴販賣活動,19世紀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等。
師:蘇伊士運河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蘇伊士運河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界之處,于1869年11月17日向國際運輸開放,它是世界上最長的無船閘運河,可晝夜通航,具有極高的交通與戰略地位。它的通航,大大縮短了世界貿易運輸的航程。如從沙特吉達港到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間繞好望角的距離是18 943千米,而經過蘇伊士運河僅2 732千米,節約了約86%的航程;從荷蘭鹿特丹到日本東京,經蘇伊士運河,也可比經好望角節約23%的航程。蘇伊士運河位于當今世界的天然油庫中東附近,連接著紅海和波斯灣沿岸港口,扼歐洲通向印度和東南亞及東亞地區港口等航線,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1956年7月26日,埃及總統納賽爾在開羅獨立廣場,面對數萬興高采烈的人民群眾莊嚴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英國軍隊被迫撤出蘇伊士運河區。這一震驚全世界的歷史事件,極大地維護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