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2
師:1991年12月,葉利欽與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簽署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協定,宣布蘇聯已不復存在,并將此消息先報知美國總統布什,然后才通知戈爾巴喬夫。1991年12月21日,原蘇聯11個共和國最高領導人在哈薩克首府阿拉木圖簽署了《關于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的協定書》(即《阿拉木圖聲明》),宣布蘇聯已不復存在,蘇聯總統的設置已停止,由俄羅斯代替蘇聯占有聯合國安理會席位。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至此,社會主義的蘇聯經歷了69年之后正式解體。
由列寧創建的、擁有 1900萬成員的蘇聯毀于一旦,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超級大國之一的蘇聯的瓦解,這一現實令世界矚目和震驚,并引起世人的議論和深思。那么,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結合教材內容思考一下。
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思考并作答。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分析小結)
師:(1)歷史原因。蘇聯從 20年代中期至 80年代中期,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體制上有許多弊端,政策上也有許多錯誤。斯大林時期經濟方面的缺點是:過于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否定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管理經濟。另外,一貫側重發展重工業,導致農、輕、重比例失調;政治方面的缺點:權力高度集中,個人崇拜嚴重,黨政不分,缺少群眾監督,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壞。盡管從50年代赫魯曉夫上臺起,蘇聯幾任領導人都曾對舊體制進行改革,但成效甚微。進入80年代,長期積累的經濟惡果導致蘇聯經濟急劇惡化。由于體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錯誤長期得不到糾正,積累了許多問題和矛盾,并且逐步激化。
(2)內部原因。戈爾巴喬夫上臺后推行的錯誤路線和政策,導致了蘇聯的解體。(關于這方面的情況,在講蘇聯解體的過程時已詳細講述,這里不再重復)
(3)外部原因。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實行“和平演變”戰略。例如,為了鼓勵“新思維”的內部演變政策,西方給予蘇聯某些好處,以達到穩住蘇聯的目的;另一方面西方又繼續鼓勵蘇聯民族主義分子鬧獨立搞分裂,以達到最終肢解蘇聯的目的。“八·一九”事件發生后,美國等西方國家陸續宣布中止對蘇聯的援助,要求恢復戈爾巴喬夫的權力,并向緊急狀態委員會施加壓力,都說明了這個問題。
這節課我們講了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下面我們討論兩個問題:第一,通過對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原因的分析,給我們提供了哪些歷史教訓?第二,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是否意味著整個社會主義運動的失敗?為什么?
生:(進行討論并發言)
師:通過對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原因的分析,給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歷史教訓。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使得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受到了很大挫折。但我們知道,從歷史上看,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1871年,當僅僅存在70多天的巴黎公社被鎮壓的時候,資產階級的劊子手梯也爾曾興奮地宣布:共產主義從此消滅了;1917年當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崛起的時候,資產階級政治家丘吉爾曾高喊要把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里;1941年,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向社會主義蘇聯發動閃電戰的時候,也曾經信誓旦旦地宣稱:要從地球上把蘇聯抹掉。然而,這一切都沒有阻擋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歷史的經驗告訴人們,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是在波瀾起伏中前進的。每一次大的挫折,帶來的必然是一次大的反思,隨后必然是一個大的發展。如果把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放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歷史長河中去考察,可以推測,這只不過是社會主義運動實踐中的又一個曲折,它將激勵人們在新的探索中將這一實踐推向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