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學 科
歷史
課 題
第16課 殖民地人民的抗爭課 型
新授
教
學
目
標
知識
能力
(1)了解主要史實: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和殖民掠奪,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和殖民掠奪的基本事實。了解主要歷史人物:玻利瓦爾、章西女王。 (2)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因果關系的基本能力。初步學會運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過程
方法
通過學生對教材有關插圖和歷史材料的探究學習,培養學生注意觀察和從歷史資料中獲取歷史信息、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能力。情感
態度
(1)體會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與擴張斗爭的正義性和民族獨立的合理性。 (2)認識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杰出影響和作用及其愛國主義的優秀品質,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學重點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原因,章西女王、玻利瓦爾。教學難點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原因。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 學 內 容 及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導入新課: 1方案一:教師講述: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歐洲國家早期的殖民掠奪和奴隸貿易,以及英國在印度殖民掠奪的情況。面對殖民者的瘋狂掠奪和剝削奴役,殖民地人民奮起抗爭,在印度、拉美 ,涌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跡。由此導入新課。 2方案二:教師設計一次簡短情境活動,如強制學生做一些非常不滿的事情,讓其有憤恨、不滿、甚至反抗情緒。由此導入新課。 二、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1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原因:教師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讓學生閱讀相關教材和自由閱讀卡部分,并借助插圖《英國殖民者處死印度人》進行自學,要求學生讀資料要迅速,并善歸納;讀圖要注意從細節中捕獲有效信息。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如下:19世紀中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后對印度進行更殘酷的殖民掠奪和奴役,加緊了對印度的經濟剝削和政治統治,印度人民和英國的民族矛盾尖銳,這是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土兵是起義的骨干力量。教師在這里要注意點出這時期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以更好理解當時國際背景。 2印度民族大起義的過程及結果(主要講章西女王的英勇斗爭):布置學生閱讀教材第100頁小字內容,讓學生講述章西女王英勇抗擊英國殖民者的英雄事跡,教師補充,要體現歷史學科的情節性、生動性。教師指導學生讀圖《印度民族大起義形勢》,并指明起義失敗的原因。 3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影響: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回憶上節課內容。 學生按老師“無理要求”進行活動。 結合材料進行歸納。 講述、讀圖。 為學習探究做鋪墊。 讓學生體會“反抗”心理情緒。 培養歸納能力。 培養中外結合的歷史學習方法。 培養表達能力、讀圖能力及對歷史學科的興趣。 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